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关于文征明官职“待诏”的几个问题

2016-09-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40
转发:0
评论:1
关于文征明官职“待诏”的几个问题,近年出版翻译海外研究中国史及艺术的书渐多,从学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近年出版翻译海外研究中国史及艺术的书渐多,从学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外国人的学术研究特点以及论文的撰写方法,供我们借鉴。但是外国对中国史及艺术的研究,像外国人唱中国歌一样,由于母语有别发音不同及文化传承等的差异,不可能唱的地道而韵味十足,总是变形跑调或错误百出。如颇受人们肯定的《剑桥中国史》系列,也总是充满着对中国历史本来面貌认识的片面和歪曲。所以虽然外文学术资料不可忽视,但要做中国学问,还是要从中国本地的历史文献和传统文化背景入手,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近日读书,翻阅英国人柯律格著的《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 此书属于中国艺术史研究行列,其研究方法与学术态度与其他译著一样,热衷于对艺术作品形式层面的探讨,而着眼于中国艺术史的现代知识系统生成的途径和条件以及知识生成的合法性关注更多,不无可以借鉴者。但在研究时遇到历史文化传统及朝代社会制度时,则会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在讨论文征明的官职时,便显示出对中国封建历史官职制度的认识浅薄理解模糊,使讨论似是而非错误百出,显得毫无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有一节专门讨论文征明的官职,今简录如下:
 
    文征明便获受杂职,大概是那一万个“保持政府各层级动作正常之专才掾吏”的其中一个吧。……文征明被分配到翰林院(然而相对而言较低的层级),成了翰林待诏。……文征明的头衔是“待诏”,从名称上看来,虽不入九品之流,然似有可图。……然这官衔在实际地位上也有其模糊性。保罗·卡茨在写14世纪的山西永乐宫壁画时,便注意到“待诏”一词,在当地或其他类似的场所里,多指庙宇的画匠,因此主张此词“普遍被用来称呼工匠或是做买卖的,如剃头、医生、占人、画壁等”。故15世纪时职业宫廷艺师的标准称号,便是将“待诏”一词冠于某个宫殿之前,不少人就以这样的称号出现在中国艺术史的文献里。
 
 
在上面柯律格的论述中,出现了诸多非常严重的知识性错误,现就重要者析出几条予以纠正:
 
    1、文征明任职是官不是“掾吏”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朝廷做事者分两大类,即官和吏,特别到了明清阶段更加清楚。所谓官,是符合当时朝廷选择条件,由吏部任命备案的朝廷办事人员,他们吃的是朝廷俸禄。以明人而论,以科举进身为主,称为正途;另外还有征聘、荐举、任子等则称为异途(非正途)。官又分为两大类,即品官和非品官,俗称为入流和不入流。品官或谓入流者,指具有一品至从九品名份的官员,如尚书为正二品,县令为正七品。非品官亦称不入流者,则是没有得到品位的官员,他们虽然没入品,但属官的行列。这些人大都是非正途得官者,如部分举人、监生、贡生,他们年龄大了不愿再参加会试,可到吏部谒选候补官职,有幸运得到品官者,大都暂时不能入流,如有得到州训导、县教谕等教职者,在翰林院中也有一个不入流的职官孔目,他们经过历练,成绩优秀年限符合规定者,可能被提拔为品官。
    “掾吏”则属于地方官府或衙门选择的办事人员,他们被选后,也要向上级有关部门备案要,以备查录身份和工资。他们也根据当差的成绩、年限升级,资历深的“掾吏”可能在薪水上超过不入流的官员,但身份上有者非常大的区别。如官员可以做轿,而“掾吏”只能骑马。而由“掾吏”转为官员者非常少,即绝大部分“掾吏”一辈子身份也不能改变。这如同当今社会中公务员身份与非公务员身份非常相似。文征明在翰林院的官职为“待诏”,级别从九品,当然属于朝廷命官,不是“掾吏”。所谓“不入九品”,是非常错误的。
 
    2、翰林院“待诏”的职掌
    翰林院中的官员比较少,学士为最高长官,建文时将院事曾经分为文翰、文史二馆: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等居文翰,主要任务是侍皇帝读书和备顾问;修撰、编修、检讨等居文史,主要任务是编书修史。待诏之设《明史·职官志》专有记载,谓翰林院中设“待詔六人(從九品不常設)”关于职掌也有明显分工,《明史·职官志》也有明确记载,谓“侍读、侍讲掌讲读经史,侍书掌以六书供侍,待诏掌应对。”“应对”者,即为皇庭备顾问也。其内容主要是经史文艺,所以不但要求就任此职者博古通今知识深远,还要道德纯厚品行端正。“待诏”一词的原意是等待诏用,后来便成了官名。从“待诏”的职掌“应对”中,多少还能看出此种意思。应该说明的是,“待诏”一词在古文献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少当动词用的情况,所以才引来了柯律格等的错误将“待诏”与“普遍被用来称呼工匠或是做买卖的,如剃头、医生、占人、画壁等”联系在一起,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这不仅想起了一则明代笔记中的故事,是说朝廷太子东宫中有“洗马”职官(从五品),职守非常明确,“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刋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蔵之。”然而因其为宫中官员,与外界打交道非常少,有一位外官进京办事,在一个酒会上,认识了一位“洗马”,交谈间外官非常郑重的询问“洗马”,“一天要洗几匹马?”惹得在坐者洒酒喷饭轰堂大笑,而外官呆若木鸡不知何事。由此看来,柯律格等对“待诏”误解并以讹传讹浑然不知,亦不足为奇了。
 
    3、关于文征明得官的影响
    在明代科举考试中可得三种身份,由县、州、府学所选拔的正式学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秀才参加三年一比的省级选拔称为乡试,得中者为举人,举人方能参加会试,得中者为会士,会士们等额参加殿试成为进士,进士按三甲情况授官。文征明是县生员,连续十次乡试不售,由于其为官宦子弟,且德行文艺皆为世人称赞,在五十三岁时受知于应天巡抚李充嗣,推介于尚书林俊,于是举荐于朝廷,授官翰林院“待诏”。《明史》于此专有记载曰:
 
    正统元年,行在吏部言:宣徳间尝诏天下布按二司及府州县官举贤良方正各一人,迄今尚举未已,宜止之。帝以朝廷求贤不可止,自今来者,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堂上官考试中者録用,不中者黜之,荐举者益稀矣。天顺元年诏:处士中有学贯天人才堪经济高蹈不求间达者,所司具实奏闻。御史陈迹奏,崇仁儒士吴与弼学行,命江西巡抚韩雍礼聘赴京,至则召见,命为左谕徳,与弼辞疾不受。帝又命李贤引见文华殿,从容顾问。曰:重卿学行,特授宫僚,烦辅太子。与弼固辞,赐宴文华殿,命贤侍宴,降敕褒赉,遣行人送归,盖殊典也。至成化十九年广东举人陈献章被荐,授翰林院检讨,而听其归,典礼大减矣。其后弘治中,浙江儒士潘辰,嘉靖中南直隶生员文征明,永嘉儒士叶幼学,皆以荐授翰林院侍诏。万厯中,湖广举人瞿九思亦授待诏。江西举人刘元卿授国子监博士,江西处士章潢仅遥授顺天府训导,而直隶处士陈继儒、四川举人杨思心等虽皆被荐下之礼部而已。
 
    在明代的中后期,官员的授职除进士身份者外,有一定功名的举人、监生、贡生要得到官职也非常困难,闲处在家者比比皆是。此时因党争及怕受牵连,荐举几乎不实行了,从《明史》所记来看,正统后荐举得官者只有吴与弼、陈献章、潘辰、文征明、叶幼学、瞿九思等几个人,其中吴与弼、陈献章皆为大儒,虽授官而归,没得实任。潘、文、叶、瞿皆官翰林院待诏,非常难得,其影响决不小于一个得中进士授官者,更不是柯律格所说的“一万个掾吏中的一个”,而在整个明代也是可圈可点的荣幸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文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文征明原名壁,字征明,后以征明为名,改字征仲,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冰姿倩影图]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居官四年辞归。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晚年声望极高。
· 四大才子文征明简介文征明的老婆是谁?
文征明即文徵明,原名为文壁,字徵明,汉族人,后人习惯称其为文征明。许多人对文征明或者江南四才子的朝代不甚明了,在这里特别指出,此四人皆为明代人。而文征明则是明代中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以及文学家,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书林记事》记载: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意思就是,文征明写字,以每天十本作为基本标准,这样持之以恒,刻苦要求让他的书法迅速精进。对于写字,他从不草率而为。有时给人回信时,对自己写的稍微有一点不合乎自己的心意,就一定会不厌其烦的多改几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于是,他的书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写的就越加精妙。文征明不止书法了得,在其他方面也不逊他人!在文学,与祝允明、唐伯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吴门四大家”。文征明享年90岁,无灾无病,自然死亡是“吴门四才...
· 才子文征明简介才子文征明习字的故事
文征明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才子。说道才子一词,大多数人的脑中都会出现一个词,那就是“风流倜傥”,但是文征明并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相反他是一个书呆子,从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就可以看出,那么文征明习字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关于文征明还有哪些简介呢?才子文征明简介文征明生于1470年,死于1559年,明朝时期的人物。是长洲人现今苏州人。文征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才子。文征明画像文征明是一个官二代,家里是官宦之家,家庭因素的影响,文征明的目标也是当官希望能报效国家。文征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成功。到了晚年54岁的时候,被推荐去了翰林当官。58岁的文征明便被辞退回乡。仕途并不顺利的文征明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文学上,写诗画画作为了晚年的目标。晚年的文征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创作上,把和当官有关的所有人都断绝了来往。文征明是个不聪慧的孩子,但是他很勤奋。对于诗词歌赋...
· 明将领曹文诏
· 关于王廷相研究的几个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王廷相的思想被不断挖掘,对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王廷相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悬而未决或者有待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对国内外王廷相研究的状况作一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就几个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议题中有一些是细节性的,另一些则涉及方法论。一、王廷相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当代学者对王廷相的关注始于张岱年先生。张岱年在三十年代写的《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