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商丘孟氏族谱中性善祠,鲜为人知的名祠

2016-09-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5
转发:0
评论:0
商丘孟氏族谱中性善祠,鲜为人知的名祠, 说到性善祠,相信,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
 说到性善祠,相信,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
商丘孟氏族谱中性善祠,鲜为人知的名祠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样的话语,对于商丘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
  其实,说到性善祠以及和其有关的故事,就能证明着商丘古城的悠久历史以及不一般的历史文化。
  那么,性善祠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物,和其有关的故事又涉及到什么历史文化名人呢?
  性善祠, 史志记载简单
  在《睢阳区志》中,关于性善祠的记载并不太多:性善祠坐落在商丘古城北关路西,为滕文公见孟子处。
  孟子曾经与宋国大夫戴不胜谈论薛居州(宋国宫中侍人)侍奉宋军问题;与宋国大夫盈之谈论过关于井田之法,按十分抽一的税收等问题。
  滕文公为世子时,孟子曾居宋国。他自楚国往返路过宋国时,皆拜见孟子。孟子曾给他讲性善之说,文公心悦诚服,更加敬仰孟子。所以,后人在商丘古城北关外泰山行宫侧,建“性善祠”以纪念之。
  性善祠旧有大门2重,大殿3间,东西2庑,历代修葺以祀孟子。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黄河决口曾毁于水。嘉靖年间修正殿3间。崇祯八年(1635年)毁于战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署府卫辉、通判叶于乔立碑记其处。
  性善祠,不得不说的孔家事
  自幼居于古城的孟宪炘老人,至今仍保存着一本线装的孟氏家谱。在他保存的家谱中,就记载着和性善祠有关的内容。
  “性善祠其实就是在商丘的孟氏祠堂。”孟宪炘说,史志中记载的性善祠,就是曾经位于古城西北角处的孟氏祠堂,又名性善祠。
  孟宪炘说,如果要说性善祠的来历,就首先要说说孟氏与商丘古城的关系。
  “说到孟氏来到商丘的事,那还要和孔子和商丘的故事说起。”孟宪炘说,孔子曾经来到位于商丘的宋国都城,准备传授儒家思想及其学说,“孔子之所以想到宋国来传授其学说,主要还是因为他生于夏邑县,宋国就是他的家乡”。
  据孟宪炘介绍,孔子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孔鲤。孔鲤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名叫孔伋。因为孔鲤去世的早,孔伋是由为孔子守墓的弟子看护和教育下长大的。在鲁国的不得志,致使孔伋曾经来到祖籍地的宋国(今商丘)。
  虽然当时宋国的国王对于孔伋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并未给予他一官半职,就连俸禄也没有。
  孔伋在旁人的帮助下,在如今商丘古城的西北角处建起一些简易的房屋居住。因为没有宋国给予的俸禄,孔伋为了生计,便在居所教书谋生。因为生活艰辛和得不到宋国国王的启用,孔伋之后便回到山东,并创办了子思书院。
  性善祠,孟子与商丘的渊源
  “孟子的父亲,就是孟激。他和孔伋是表兄弟。孟激当时也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以就来到了宋国。”孟宪炘说,孟子父亲孟激从鲁国迁居到宋国,企盼着能够受到宋国国王的重视与重用,但没有想到其待遇和孔伋一样,虽然受到了欢迎,但却也是被“置之不理”,“孟激来到宋国后,就住进了之前孔伋所修建的房屋里。因为迟迟等不到国王的重用,只能在此沿用孔伋的谋生之道,教起了书”。
  孟宪炘说,孟激在商丘古城,利用之前孔伋所修建的房屋,办起了性善书院,并广收门徒。“性善书院在当时规模还算不小,比较正规,招收了很多学生,但是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孟激就去世了。
  据说,孟激去世的时候,孟子只有三岁,他的学生将孟母和孟子送回了鲁国马鞍山(今山东凫村)。回到鲁国后,孟母艰辛地将孟子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所以有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之典范。后来在孟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孟母也因病去逝了。
  孟宪炘说,因为孔子思念着祖籍地,所以才从鲁国来到宋国,准备教授其学说。到之后的其孙子孔伋,来到宋国居住并创办学院,才有了性善书院,并在后代改名为性善祠,并成为了孟家祠堂。
  孟皇后,拯救大宋朝
  在孟宪炘精心保存的孟氏家谱中,有着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那就是孟家所出的孟皇后。
  “孟皇后名为孟相,我自己研究认为,作为一名女子,本不应该以相为名,可能她的本名应该是孟想。”孟宪炘向记者讲述着孟皇后的不凡事情,靖康元年,金兵破汴京,明年,徽、钦二帝北迁,北宋亡。处此国破家亡之秋,原哲宗皇后孟氏不避艰险,全力辅助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王朝,又在苗、刘叛乱中护佑皇帝,智斗叛贼,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其后又吸引金兵主力,辗转江南,使康王(宋高宗)入东海得以脱身,使新建立的南宋王朝得到了襁褓里的喘息。孟皇后拯救大宋王朝于倾覆之际,令人肃然起敬。
  “根据家谱的记载,孟皇后的爷爷就是北宋时期的一员武将,官任兵马都虞侯。在进军郑州的路途上去世了,其后人就回到了商丘居住。”孟宪炘说,在当年孟激去世之后,孟家的后人就回到了山东,直至北宋时期,因随孟相的爷爷从军途中遭遇变故,而再次来到商丘居住,并延续至今。
  孟宪炘说,孟相成为皇后之后,并未在商丘居住,但因为康王赵构的事情,再次与商丘有着一段佳话。
  宋高宗,登基在商丘
  靖康初(公元1126年),金兵围攻北宋京城汴京(今开封)。城破之后,徽、钦二帝及皇宫中有职位者数千人皆被俘并先后被押解往北方,北宋亡。不久,金兵退,并立张邦昌为帝。张邦昌为笼络人心,给孟后上尊号为“宋太后”,迎入延福宫。稍后,又根据朝臣胡舜陟、马伸之意见迎入禁中,垂帘听政。又上尊号为“元佑皇后”。孟后忠于宋朝的心始终不渝。是年55岁,得知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未被俘,尚在济州,即遣尚书左右丞相冯解、李回和侄孟忠厚同去劝康王即帝位,又派副都指挥使郭中荀带所部作护卫,派御营前都统之张俊到路上迎接,同时发布手书,将此事播告天下。
  此前,康王在济州,臣民及原北宋将领中已有人上书劝康王即帝位,康王心中无底,故皆不许,在接到孟后的信使后,即于四月庚辰日,从济州出发,辗转来到商丘。
  “赵构过黄河的时候,就有一段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之后,他就来到了商丘,并暂居在如今文庙的庙宇中。”孟宪炘说,这时孟后又派内侍邵成章捧着皇帝专用的圭宝、车乘、服饰等前去迎接。五月庚寅朔日,康王即帝位,史称宋高宗,成为南宋第一个皇帝,太后同日撤帘,改元为“建炎”,这年为公元1127年,高宗21岁,原已灭亡的宋王朝至此恢复了国祚。为感恩孟皇后,高宗给孟后上尊号为“德佑太后”。
  “即位后,宋高宗就将商丘改名为南京。可惜,赵构胆小,惧怕北方的金兵攻陷南京,不久后,就将都城南迁到了建业,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南京市。”
  孟宪炘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商丘古城,也毫无疑问地是南宋建立时候的都城——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津孟氏宗祠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孟河村孟氏祠堂于2017重修,庆典仪式在孟河村隆重举行。来自洛阳市、偃师、洛宁、汝阳、新安、栾川、宜阳、邯郸及孟津500多个孟氏宗亲参加了庆典仪式。
· 孟窑:从“三贤祠”到“四贤祠”
在萧县杜楼镇,有一座村庄叫孟窑村,在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北不到500米,如今村庄的发展,已使得两村紧紧相连。这里为什么叫孟窑村?又有怎样的故事与传说,记者采访了萧县博物馆原馆长苏肇平先生。孟窑村居民大多姓孟,且有族谱记载,该村为亚圣孟子后人。据苏肇平先生介绍,该村的形成与“鞭打芦花车牛返”的故事密不可分。闵子至孝的故事流传甚广,感染了孟子后人。于是,孟子后人一支迁居到鞭打芦花车牛返村北侧居住,以便后人能好好学习闵子孝行。这里原本是没有村庄的,因这支迁居至此的后人会烧窑,于是,这个村庄便叫孟窑。孟子后人后来又在鞭打芦花处西南几十米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祠堂,叫“四贤祠”。因为至今在萧县仍有“春秋萧国三贤”之说,所以很多人了解“三贤祠”,很少知晓“四贤祠”。孔子弟子闵子骞、颜子柳、颛孙子张,都是贤士,都与萧国有关,故称“春秋萧国三贤”。孟子后人在祠堂中不仅供奉了“春秋萧国三贤”,又把自己的祖先孟子供奉在...
· 趣味战国——孟子的性善论
?孟轲是邹国人,是孔丘的孙子子思的徒孙,但是在儒家社会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孔丘,被称为“亚圣”,比圣人就差那么一丁点。记录他言行的《孟子》则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齐名。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关于孟轲的母亲的。孟轲从小失去父亲,由母亲一手拉扯大。小时候他们家住在墓地旁边,孟轲就和邻居小孩学着人家跪拜号哭的样子,玩起了办丧事的游戏。他母亲一看不对头,赶紧搬家,住到了集市。集市里都是生意人,孟轲很快学会了讨价还价,和小朋友们玩起了做生意的游戏。商人在那个年代地位是很低的。孟轲的母亲不想他长大后成为商人,于是又搬了家,住到了屠宰场旁边。结果孟轲扎起头巾,拿着木刀,跟邻居家小孩比划着杀猪宰羊。他母亲又不干了,第三次搬家,搬到了学宫附近。每个月的初一,地方官员都到学宫来行礼祭祀,互相问候。孟轲从此走上了正道,将那一套繁文缛礼学得炉火纯青。他母亲这才满意地说:“我儿子就应该住...
· 原平孟氏宗祠
位于原平市中阳乡,该宗祠对孟氏后辈影响,民风古朴敦厚,礼教规范,圣人遗风长存。
· “福州十邑名祠”“福建名祠”永盛“贻燕堂”梁氏宗祠
永盛梁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21路公交按时间抵达此处。永盛梁氏宗祠宗祠堂号“贻燕堂”。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谯楼、祭厅等组成。祭厅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门前曾有分列左右的旗杆石,后被拆毁,今仅遗留几块残石。高大的墙上塑着一对陶瓷象,取气象万千、和平呈祥的寓意。正门上横额石匾镌刻“永盛梁氏宗祠”鎏金楷书,边上两个小门门额上分别嵌着刻有“出悌”、“入孝”石匾。墙上的陶瓷大象看上去很有立体感,生动。宗祠未能进入。只有2007年的县保碑,没有看到2009年的省保碑。永盛梁氏宗祠,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十邑名祠”,“福建名祠”,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堂号“贻燕堂”。宗祠简介编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祭厅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穿斗式木构架。永盛由来永盛由来是因此地古称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