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谌氏为您解密黑茶是怎样兴起来的
安化谌氏为您解密黑茶是怎样兴起来的,晋、陕、甘、鄂、湘等地的商人,各成一行帮,纷纷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
晋、陕、甘、鄂、湘等地的商人,各成一行帮,纷纷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了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但因资金较少而进货不多,所以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便于运输。刚开始时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所以称为“百两茶”。
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上等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蔑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 两 (16两老秤合37.27公斤),
所以称为 ''千两茶”, 圆柱长约5尺 (166. 5厘米), 圆周1.7尺
(56厘米)。这种茶主要是由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多道工序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也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茶。其中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绩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的原料含有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形,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
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还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
历史上产量极少。据田庄乡高家溴谌氏家族族谱记载,高马二溪茶叶品质好,为防假冒,在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9年)由晋茶商雕刻印板,委托当地人谌信介经手印制引票送黑毛茶,这块雕板原物保留至今已经有近190 年了。
清同治年间晋商与谌氏在酉州合办的“晋丰厚”茶行牌匾保留至今,此外还有天一香、天来香、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诚记、大玉川、巨盛川、晋安等老茶号都与晋茶商关系密切。现在随处可见的古茶碑,如:清雍正八年
(1730年)苞芷园的茶叶禁碑,以及众多的古茶亭、古茶桥、古门楼、古雕花门窗等茶文化历史遗存,都是晋文化与安化黑茶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得以逐渐兴盛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海女真邰氏的兴起来源
东海女真邰氏的兴起来源满族邰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泰楚噜氏,TaicuruHala满族姓氏,又作太楚鲁、台褚勒、泰楚拉,秽貊后裔,既明朝时期“兀良哈”的一支,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音楚(今内蒙)等地,后冠汉字姓楚、邰、卢、改、泰、鲁等。秽貊是中国东北的古老的民族,又称貉、貉貊或藏貊,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桴鲎逡耘┮党钦の特点,不同于游牧族。秽貊最早在先秦文献《诗经》《尚书》等古籍中就出现过记载,详细资料极少。据我查到的资料有的说桴鲎逶谙纳淌北揪佑谏蕉半岛,属东夷民族,后迁东北。如此说来在广阔富饶的东北大地就没有人了吗?如同现在说中华民族,其实只是一个泛称。而秽貊也只是对北方民族的一个泛称。而兀良哈是明朝时对东部蒙古的统称,都不是满洲原住民。以下我对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作一考证,库尔喀属于东海女真,另有渥集部,瓦尔喀部等,东...
· 黑茶业的名人,黑茶世家谌小丰
梅山脚下资江水,这一脉灵动的潇湘要津,千百年来流淌着悠远的安化神韵,孕育出享誉世界的中华黑茶,也孕育了一代黑茶传奇。谌小丰,湖南安化人,百年茶商晋丰厚第六代掌门,全国劳动模范,金花千两茶、金花散茶两项发明专利获得者。【黑茶世家,传承百年】座落在资江河畔的谌氏家族,是一家拥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黑茶世家,自清朝嘉庆年间(1810)创立发展到谌小丰已是第六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经受战火洗的经济条件并不景气,然而,谌小丰的父辈并没有放弃茶叶经营,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购买抗战物资,向苏方借款2.5亿美元,以农、矿产品抵偿,其中茶叶是一个重头,因当时安化属国统区,且相对运输便利,包括晋丰厚在内的安化茶号成为重要供应商。由谌家接手经营的安化晋丰厚,遂先以实际行动支援[以茶报国]的号召,举债以全力加工生产,成为偿还苏联贷款[抗战茶]的主要制造商,数千吨茶叶经资江源源不断迂回运往苏联。经...
· 安化黑茶,中国畅销数百年的茗茶
一、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产茶历史悠久,“先有茶、后有县”,明嘉靖《安化县志》记载:“惟茶甲诸州县”,“早在汉朝属长沙,时称两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称。”宋熙宁5年(1072年)开梅山置县,上梅山是新化县,下梅山为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隶属潭州。二、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安化是中国黑茶的故乡。“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毒”,神农时期安化就有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实现了茶树由野生进入人工栽培的历史性转变,很早就有了制茶工艺,只是到了唐代才有文字记载。据唐•五代记载:“潭州茶中有渠江薄片”、“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已有上千年历史。真正的黑茶,起源于安化。《甘肃通志•茶法》载:“安化黑茶,在明嘉靖(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从明嘉靖3年(1524...
· 韦氏宗亲,族谱网教您怎样辨别自己是京兆堂韦氏
在查访宗亲和研究族谱的过程中,如果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那么就会造成贻误甚至使研究进入死角,这就是本人过去信从《中国韦氏通书》和一些先人的描述忽略了对岭南韦氏大首领家族的研究的教训。后来觉得假如赵佗真的封韩滢(韦滢)为土夷长(蛮夷首领)的话,历史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的;于是本人再对上林韦氏大首领唐碑进行了研究,果然发现唐碑真实内容和专家、学者及所谓的历史学家所描述的相去甚远,上林唐代韦氏大首领家族正是我要找的韩信子孙,且是最早有文字记录的韩信子孙群族。722年韦守盈被诬陷谋反得到平反,韦氏子弟千余口幸免于难;后来韦氏从上林县消失;宋朝初期即有韦氏在东兰再次显名,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是韦氏从澄州迁徙到东兰州的证据,从韦氏首领家族世袭来看,这是一个传承关系,表明上林县大首领韦氏家族即东兰州韦君朝蛮长家族的前祖。韦氏子孙还有不少人有这种思想,韩信子孙要得到专家或者国家的认可才是真实的。这种思想是很...
· 茶文化―典故传说―安化松针
产于湖南省安化县。据文献记载,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经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了。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芙蓉江竹枝词》,「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箱,芜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采制茶叶的景观。所制「芙蓉青茶」和「云台云雾」两茶,曾被列为贡品。但几经历变,采制方法业已失传。1959年,安化茶叶试验场派出科技人员和工人,分赴芙蓉山和云台山,挖掘名茶遗产,并吸收国内外名茶采制特点,经历四年的试制、总结、提高、定型,终于创制出绿茶珍品──安化松针。该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劝直秀丽,翠绿匀整,宛如松针;香气浓厚,滋味甜醇;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嫩。形质俱佳,逗人喜爱。多次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和全国茶叶评比,均被列为中国名茶之一;1964年被征集出国展览,获得中外人士一致好评;1986年5月参加全国名茶评审,荣获商业部优质名茶称号;1985年8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