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蒋公祠
蒋公祠位于云南大理市古城玉洱路123号,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
蒋宗汉(1838-1903年),字炳堂,云南鹤庆县辛屯乡大福地人,彝族。出身贫寒,因家中兄弟六人,自己行六,故取小名绞阿六。青年时被迫到辛屯街帮人管田、牧马以谋生。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由武童投效军营”。 清同治年间以军功升任腾越镇总兵。清光绪十一年在中法战争中参与爱国将领冯子材将军指挥的“镇南关大捷”,因抗法有功,官至云南提督、贵州提督,赐“一品顶戴”。光绪廿九年(1903),宗汉故世,光绪皇帝亲下御旨,“准其建立专祠”,赐谥号“壮勤”。1905年蒋公祠建成。
辛亥革命后蒋公祠改为鹤庆会馆,解放后为大理中和幼儿园。蒋公祠建筑为南北向,祠一进两院,正门三间,中一间歇山顶,左右两间悬山顶,前两侧有八字矮墙,入门为广场。中为过厅,单檐硬山顶。后为正殿,单檐悬山顶,抬梁与穿半相结合木结构,通面阔14米,进深10米。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四面存耳房各二间,总面积1100平方米。布局为正门三开间,门前两侧有八字墙,进门为前院,过厅为三间,下有台基,进过厅为后院。后院主房三开间,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前原有宽2米、深2米、高5米的大理石御碑亭,下有1.2米台基,大四方,小八角面柱,歇山顶,中供光绪二十九年抚恤御碑,“”中被拆毁。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改扩进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云南大理蒋公祠
解读:
蒋宗汉一生戎马,从奴隶到将军,忠勇爱国,是近代云南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蒋宗汉热心桑梓建设,修书院、兴水利、办交通。清光绪二年(1876年),蒋宗汉私人捐资10万,在金沙江(丽江段)修建金龙桥(又名梓里江桥、梓里桥)。历时5年,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建成。大桥共有18根铁链,每根铁链重约1吨,有500个环。此后70年间,金龙桥一直是金沙江上游唯一的大桥,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龙铁索桥
清光绪二十一年蒋宗汉再次筹款捐资倡建黔西南北盘江花江段铁索桥。据民国《贵州通志·兴地志》记载:“此桥清季新建,在永宁州东南四十里募役司南,为贵阳、安顺逾关索岭南行经兴义出滇之道,左右皆重岩垒山献,行者危栗。”花江铁索桥为沟通滇黔交通之又一孔道要枢。过去铁索桥离江面约70米,桥下江水汹涌澎湃,河流湍急,古时候曾在此设渡,时有舟倾人亡,明清时政府曾几次在这一带建桥,要么被洪水冲垮,要么毁于贼寇。清光绪年间又多次复修,地易三址,三建两毁。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安义镇总兵、贵州提督蒋宗汉(俗称蒋军门,字炳堂)会同济公盐号筹款捐资倡建,历时6年之久,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建成,被喻为“飞虹锁天”。铁索桥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洪水冲击至今依然寒光闪闪,岿然不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