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袁氏宗祠、卧雪清操
据史料记载,西周年间,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谥号陈胡公。陈胡公的11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名,称爰氏。春秋时期,爰氏世袭陈国上卿,由于“爰”与“袁” 同音,部分后裔遂以袁为姓。袁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子孙世代为官,地位显赫,以“陈留”作为郡望,繁衍兴盛。至东汉年间,汝南袁氏成为当地望族,唱响了家族百年兴衰。其中尤以“卧雪清操“、“扬风仁政”的故事传为佳话,流芳千古。
东汉名臣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的学问,为人庄重,很有威信,得到了当地百姓尊敬。公元72年,袁安任河南尹治理地方,政令严明,廉洁奉公,深得朝廷看重,不久荣升太仆。公元88年,汉和帝刘肇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其兄窦宪上疏请求北击匈奴,借此挑起边疆事端,又勾结党羽专权逐利,以致民怨沸腾,社稷不安。袁安等忠直大臣不畏权贵,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家族种种不法行为。窦太后忌恨不已,欲除之而后快,但因他品性高洁,德高望重,始终未能寻得机会。公元92年,袁安去世,群臣深感痛惜。数月后,窦氏垮台,和帝亲政,他回想起从前袁安一派的利民主张,深为赞同,拜袁安的儿子袁赏为官。
据说,袁安还没出仕的时候,客居洛阳,贤名远播。一年冬天,洛阳令冒着风雪前来探访,不想院里积雪很深,道路阻塞,赶忙命随从扫出一条路来。好不容易进到屋里看看,袁安正蜷缩在床上,冻得瑟瑟发抖。洛阳令惊讶地问:“你怎么也不求亲戚帮忙?”袁安答道:“大雪天的,人家也过得艰难,我又怎能去打扰他们?”听闻此言,洛阳令对袁安的贤德十分感佩,旋即举荐他为孝廉。后来,世人便以“卧雪清操”来赞美高士生活清贫而有操守。
东晋文学家袁宏年少时家境贫寒,受雇替人运送粮食,勉强维持生计。一晚风清月朗,镇西将军谢尚(谢安堂兄)坐船出游,忽然听见江边商船上有人吟诗,情真意切,所吟之诗自己竟然闻所未闻,不禁赞叹称奇。经过打听,原来是袁宏正在朗诵新创作的《咏史诗》,从此将军与他相交甚欢,结为挚友,并推荐他入朝为官,先后追随当代名臣谢安、桓温,升任东阳太守。
这日,袁宏就要前往东阳任职,他邀来亲朋好友,在长亭摆酒畅饮,依依惜别。谢安非常欣赏袁宏的聪明才智,取出一把扇子送给他说:“就用这个为你饯行吧!”袁宏知其试探自己的应变能力,从容谢道:“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众人听了,纷纷感叹叫好。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渐渐传为美谈,后世便以“扬风仁政”来比喻为官清廉仁厚。
铜桥开基 沧桑巨变
当天,今日阳新记者走近袁氏祠堂,只见门前有一对联:“同建文化礼堂,共享精神家园”,中间高悬“宗臣世第”,殿内陈设古朴典雅,红梁上挂着匾额“卧雪清操”、“雪庐生辉”,戏台檐角雕花精致,华美贵气,正中赫然书有 “仁风楼”。这些无不彰显着袁氏家族千百年来的荣耀光彩。
袁观斗介绍说,南宋末年,先祖全公的父亲璞公时任浔阳太守,为官清正。由于乱世动荡,全公遵照父亲的命令,与同乡雷祖真人由江西武宁三硔滩迁至湖北兴国州铜桥畈(今排市下桥),从此开基立业,子孙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全公派下伯雄公的孙子嗣义公来到了率州境内,见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便举家迁徙,安居乐业。嗣义公纵观地形,果然探出是风水宝地,又因“长垅绕村庄,源水临门过”,故取名袁家垅。
建国之后,袁家垅由原来的三溪划规军垦农场管辖,职工相应定为国营正式员工,享受国家福利待遇,大家迈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步伐不断发展前行。
取出最近创作的新词《行香子·军垦巨变》,袁观斗高声朗读起来:“军垦农场,富水泱泱。荡春风,百花芬芳。丰年喜悦,五谷飘香。有葡萄红,棉球白,稻花香。巍巍工厂,灿灿楼房。景如画,好似天堂。人民幸福,盛世时光。素果红装,看晴日,喜洋洋。”经历了沧桑苦难,如今的袁家垅,正随着军垦农场的日新月异,迎来了不可思议的巨变。
袁观斗掰着手指说,解放前,咱们这里只有30多户人家,唯一有文化的只念了中学,处处都是旧房危房,村民生活困苦,难以为继;如今面貌完全不同了,人丁兴旺发展到110多户,大专以上文凭57人,留美1人,军事院校1人,研究生10人,政界名流辈出,商界富翁频现,家家都建起了崭新的小楼房,村级年均收入超过万元。“因为许多传统农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纷纷落户军垦,如农业、浙兰水泥、中粮集团养殖场等,当地村民既能耕种粮食,守护田地,又能趁着空闲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与精神需求协调共进,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了充满幸福与欢乐的美丽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