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廖氏百年祖宅探访记
常宁廖氏百年祖宅探访记,穿过常宁市车水马龙的市区,走过仅有一车道宽的廖家一巷,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古老的城
穿过常宁市车水马龙的市区,走过仅有一车道宽的廖家一巷,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古老的城中村跃然眼前:一湾半月形的水池,正对面的则是一栋雅致的古民居,丝瓜的绿藤爬上墻檐上的砖雕斗拱,开着耀眼的黄花。
丝瓜藤爬上了外墙上的砖雕斗拱
廖家古宅大隐于市,鲜为人知,身陷现代建筑重重包围的它,独然安静。
泥砖和青砖混建,木雕、砖雕很精细
廖家古宅位于常宁市西门外宜阳街道嵩宜居委会,东接嵩联完小,西、南被向南实验中学环绕,北接廖家一巷。经测算,它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规模如此之大,可见当年廖氏家族之盛。
9月末的一天正午,我们走进古宅,屋外是“秋老虎”发威,烈日晒得皮肤发痛,屋内却十分阴凉。一群小孩在正厅的祖堂里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这我们这些外来客。
它始建于清代,也显示出许多民国风格,坐北朝南,“一纵两横”严格地按照中轴线格局排列。
进入大宅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四方形的天井,青石板的池底有形状如铜钱的排水口,排水通道直通门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天井左右两旁,有弧形的卷棚、卷龙纹饰的木格雕刻,形成一个好似阁楼的半封闭空间,掩饰了廊檐下左支右突的梁架,增添了不少美感。
再往后是一个大厅祖堂,古时候摆放神龛的地方,多为古老的木质神龛上雕龙绘凤,刻着奇花异草,寓意许多家族的愿望:家风纯正,子孙文韬武略,或能招财进宝,将家族荣光发扬光大。不过,在这里,这些都只能是想象,再精美的神龛也没能躲过当年的“破四旧”,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水泥神台和香炉,在古色古香的老宅里显得很不搭调。
常宁市文物局工作者的现场勘查结果表明,大宅有三进,以大门正厅(正房)一线为中轴,每进左右各有厢房4间,一进每边厢房有两个小祖厅,以摆放神龛祭祀祖先。正房和厢房之间还有耳室,进与进之间、正房与厢房之间都有方形天井隔开,以利于采光。据推测,正房、厢房、耳室一共加起来有33间房,天井7座。
显然,这处古宅曾是家族聚居的大院落。从建筑材料来看,中轴线建筑和正面墙体均是青砖砌成,而厢房墙体则是底部用青砖砌了1米多高后改用土砖。由此看出,廖氏家族顶多算是殷实大户,却并非大富大贵人家,否则不会在建筑用材上如此经济节约。
但从正门外墙上精心雕筑的屋顶式门额、精细的砖雕斗拱,大门屋檐下雕刻精美的花版,以及廊檐梁架上的龙头雕刻、卷草饰纹来看,大宅的修筑者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古时能工巧匠的技艺也是粗中有细。
抗战时,廖氏族人帮助救护国军伤员
廖家古宅现存建筑少了大半,穿过正厅祖堂后,颓败之象尽显,几个雕刻着麒麟兽的柱础石静卧在凄凄荒草中,砖石杂乱地落在草丛里。碰到几位路过的老婆婆,问起这栋古宅的渊源,她们摇摇头表示一无所知,或是呓语他们答非所问。
大门前屋檐下,雕刻着麒麟兽的花板
对年轻住户们多番询问后得知,“土改”之后,大宅的主人被逐出,里面的房子被分配给了众多贫苦人家,到了现在,住在里面的又多是租客。经过世代变迁,已经极少有人知道这个大宅门里头的故事了。
古宅门前的半月形风水塘,应是最初的历史见证者了,只有它还在无言地叙说着过去的历史,接纳着古宅里排出来的水。
在古宅旁边,还零散地住着几户廖姓人家。50岁的廖生爱,就住在古宅旁一栋镶着白瓷砖外墙的屋子里,他算是对家族历史了解比较多的一位族人了。
廖生爱回忆,1944年日军侵袭常宁,位于廖家上湾的祖宅被国民党守军临时征用,建立战地医院。当时,他伯母唐小风在医院里做杂工,帮伤病员洗衣服、被褥,目睹了日寇在常宁的滔天罪行。
有一日,唐小风只听得西门方向炮火连天,正午时分不断有伤病员被抬进来,血流满地,有些刚抬进来就断气的,廖家门前的大水塘和天井里的水都被染红了。街上到处都是遇难的平民和国军伤员,房屋、商铺都被浓烟笼罩着,常宁北门边胡家宝塔也被炮弹轰倒,后来日军攻进常宁,唐小风乘乱逃生,躲过了一劫。这一仗,史称常宁保卫战,是在衡阳保卫战之后的一次战役,中共常宁党史研究室出版的《遭日寇蹂躏的常宁县城沦陷》对此有详细记载。
廖生爱说,祖上有一位名叫廖鹤鸣的族人,曾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位团长,至于是哪支部队的团长却不知道。廖家古宅被征用为战地医院,是不是因为这位廖氏团长的缘故,则不得而知了。
据《廖氏通谱》记载,常宁廖姓族人的一支在清代咸丰年间从常宁上浯新湾迁来此地,此地被称作廖家上湾。民国期间,廖家古宅曾作过私塾、学堂。1958年,这里是红旗公社驻地。上世纪70-90年代,嵩塘完小又设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探访宾阳蔡氏古宅
青堂瓦舍、庭院深深。在宾阳古辣镇蔡村,有一座“静若处子”的古老建筑群,那就是蔡氏古宅。在蓝天绿水的映衬下,蔡氏古宅浑身散发出朴实而雅致的“气质”。
· 廖氏“德信楼”记
幸逢和谐社会,民生康乐,予,空有梦想,但无才志,半生只为油盐柴米而累之。丁亥仲春,借贷又构小楼,空壳框架,经风累雨已八年,甲午春前,得助始装潢一新,迁喜大吉,遵《老子》四十九章之句铭号“德信楼”是也。德信楼,在旧屋“听涛客”之左,北纬28度25、51,东径117度55、24。癸丙分针。倚县城而靠灵山,登楼尽览七十二峰秀,襟信江而面居(朱)山,南岩八景拱于眼前。东揽奎文五桂双塔、连饶城之闹市;西接月岩之胜景、邻经济发展中心。小楼五层,简略装修,瓷砖铺地,粉墙素洁,花岗岩台阶,香椿木扶梯。家有上饶奇石而富,室藏古今典籍而雅。堂上香案桌椅,客厅鼓凳茶几。门庭乐迎宾,往来皆亲邻;书房邀文友,品茶话经纶。读法帖而研籀篆,追秦汉而沐古风。知五味虽可口,戒烟酒荤以养身;知六欲之难羁,离贪嗔痴以修性。早晚事佛默诵,始觉平生未仕之幸;嗜好读书写字,方知仁者不富之故。虽无功业于社稷,但存良心于天地。遵仁义而崇...
· 谢氏祖宅
最早来矴步头定居的是谢姓的茶商,村中至今还保存着建于道光年间的谢氏祖宅,它依山临溪,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古宅由山门、前厅、厢房、正厅等组成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檐柱、斗棋、屏窗等构件上雕刻精美,为清代浙南闽东民居建筑的代表作,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如今这座百年古宅又焕发了青春,除了谢氏后裔在此居住外,闲下来的房子还建立了党员和文化活动中心。即刻扫码,参与谢氏家族话题讨论!
· 望楼村韦氏百年古宅
乐东境内,许多重要文化遗产遗迹或消亡或失传或淡出历史记忆,它们好像就是白发苍苍、耋耄之年的老人,随时都可离开消失。我的目的是想方设法去搜集散落于乐东各地的历史碎片,倾力收集乐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表情,并开始酝酿《乐东民间古遗存》这样一本影像书。望楼村的韦六家,我似乎对它一无所知,这世上的人,也许到S都没有知道望楼村还有个韦六家。韦家兄弟六人,东西南北中,每人一处几进合院,六处合院全由老二庆裕出资所建,老二庆裕住四进三合院落居中,老大庆时、老三庆源、老四庆毅、老五庆矗、老六庆镳分住东西南北二进或三进合院。幢幢相连,幢幢相同。每一幢院落都好似是一块苍穹,青砖灰瓦、飞檐浮雕,上面都布满着岁月的痕迹,极具历史美感。可惜因岁月蹉跎、乱世穿越,土改后房子多分给所谓的贫农,且他们多已拆除建屋。现在,望楼六家古宅能幸存下来的已是残缺不全:老二庆裕保存三进,老大老三老四一进,老六仅剩下正屋,老五的只幸存一破...
· 晚清权臣廖氏兄弟的宅院:嘉定廖家大院
晚清权臣廖氏兄弟的宅院:嘉定廖家大院位于嘉定城孩儿桥西北侧人民街60~76号,南至练祁河,北濒花园弄,占地面积10.09亩(6727平方米)的廖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也即1885年。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浙江巡抚的廖寿丰辞官回乡;与同治二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的其弟廖寿恒共同赎买世忠堂遗址建造此廖家大院。内有“诒安堂”、“敬德堂”、“勤补堂”等。共有砖木结构房屋124间,其中楼房56间,平屋68间,合计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廖家大院总体布置为庭院型,南北向,前后七进深,以南二进、北五进布局在人民街两侧。南侧两进,是五开间平屋,为门厅、库房、账房,沿河筑石驳、木桥;北侧屋宇,有围墙连接封火墙,五进深,每进院设石库门楼,分隔成前后天井。西侧设3座石库门楼,天井铺石板地坪。第一进是门埭房,五开间,正中开门,左侧为门房间,右侧为轿厅。入大门是第一进,设仪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