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专题解说--湖南湘潭张氏源流
湘乡张氏 系出永丰龙图阁学士叔夜公,再传寄籍东鲁之济南。元末养浩公之子梅谷公,讳魁先,因召募占籍湘乡费子坳,继传伯麒、伯麟迁大富塅(又名大湖)。族人分布于金石大湖及湘潭、宁乡等地。至1948年,已传26代,共4800人。族谱创修于清康熙41年(1702),嘉庆6年(1801)续修,道光27年(1847)三修,光绪22年(1896)四修。清乾隆35年(1770)创建宗祠。班辈:国显登云士,名高发有人,文成昭世业,忠献作纯臣,祖德承家远,宗功继绪新,锡光思令典,志道在安仁。
始祖南轩公,子二:炳、焯。焯生明义、明羲二子,明义公子毅甫四传至贵文、绍文、景文公。绍文公卜居宁乡五都水口,生子九,第六子添裕公于明永乐年间由宁乡迁湘乡张家渡,生子仁、义。清康熙47年(1708)贵、绍、景三支合修族谱,光绪32年(1906)张家渡五修支谱。
该族本王姓,该公八世孙勋公居庐陵栋头,后十三世贞、诏又分栋头为上下院。下院二十一代孙志广公,客游四川成都华阳,居金线巷之子弟街,厥后携子茂贵迁湘,明英宗时茂贵公入赘湘乡张有伦,遂改王为张,开基于湘乡县弦歌乡长岭。后人分布于板壁、金石、大湖、太平等地。至1948年,已传21代,族人约11000人。明中叶建宗祠于水口,再迁西林,清乾隆间建于弦歌乡第二十保宋家山文星祠。乾隆57年(1792)始修族谱,道光21年(1841)续修,光绪11年(1885)三修,1914年四修。派词:钟英家日盛,昌大在承先,孝友方昭德,勋名定永传,绪开宗远绍,光锡士齐贤,鸿泽盈湘楚,文思教克宣。
谱称宣公生焯、炳,炳生明经、明养、明缣、明孙。明孙字耀南,法名十三郎,原籍江右,宋淳祐3年(1243)徙居湘乡县西南八十里欧源,今属双峰。历八传始分景洪、景信、景瑜。景瑜传两派至廷治、廷汲,治生应栋、应宿。汲生应奎、应举、应试,衍为五房。清康熙55年(1716)始修族谱,乾隆14年(1749)续修,咸丰6年(1856)三修,光绪29年(1903)四修,1995年四修。乾隆16年(1751)建宗祠于欧源。派语:明世庚辛,德俊音思,景仲伯廷,应星嘉施,仁正后代,文学永隆(文学永隆四派改就公派)。
始迁祖添源公,明宣德10年(1435)自江西吉水县圳上太子庙奉令迁湘,开基于湘乡县锦古石乡桐溪。族人分布于邵阳及川东等地。清乾隆43年(1778)建宗祠于田塅。族谱始修于道光5年(1825),光绪24年(1898)续修,1949年三修。至1948年,已传20代,族人约1000人。
始祖光祚公,字魁,明江西南昌丰城教谕,子孙卜居丰城白石村。传至曾孙日八公,字周士,于明嘉靖16年(1537)自白石村迁居湖南上湘之潭市下石湾,为该房始迁祖。宗祠于清乾隆34年(1769)创建于湘乡潭台瓦屋山。道光27年(1847)纂有族谱。班序:日荣问春世,绍德道崇光,如能承祖志,才盛自经邦。
奉南宋理学家张栻为一世祖。栻葬父浚于宁乡沩岭官山,遂居宁乡。传至第十世铣,明洪武间迁居湘乡下寺桥(后称夏紫桥)。清宣统3年(1911)五修族谱,堂号清河。
该族世居庐陵圳上,至清泉公徙新丰,其子鼎元于明洪武间迁上湘十七都泥鱼石。清嘉庆8年(1803)纂有族谱,堂号百忍。
始迁祖清涛、清潢、清海三公,原居吉安泰和县圳上鹅颈长坵,元至正间,陈友谅据江西诸路,三人携家徙湘乡六都沙江。
始迁祖汉诚公,元至正间由江右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南湘乡六十七都六甲,即后来二十三都五区之杨柳花桥。清光绪17年(1891)三修族谱,堂号孝友。
一世祖珪槐,班名鹪一,原籍江西吉水县,明宏治间由赣迁湘,卜居湘乡七帐。清康熙24年(1684)始修族谱,乾隆12年(1747)、乾隆39年(1774)、乾隆59年(1794)、同治12年(1873)、1922年、2005年续修。雍正9年(1731)创建宗祠,同治元年(1862)重修。派语:献其正大光明,恪敦忠孝芳声,开家绵远在德,本枝百代增荣。
始迁祖荣公,字华茂,行一,明万历间兵燹扰攘,播析流离,携子万锦、姪万秀、万起由岳郡巴陵县迁两湘,荣公、秀公落屯湘乡之七都浆坑;起公落屯湘潭之老三十三都,后徙湘乡六都之相思冲;荣公三传梅公徙居六都之巴江赫名楼,秀房则由浆坑而巴江,而终徙于湘潭之十四都。故荣公为巴祖,秀公为潭邑派祖,起公为相思冲派祖。清同治10年(1871)创建宗祠于赫名楼。该族名人张祖成,湖南宝庆协副将。清乾隆38年(1773)始修族谱,咸丰7年(1857)续修,光绪19年(1893)三修。派系:景洪谦叙思继之中正炳若衡经翊邦承震秉韬鼎祺昌日万载有士生尚廷代兴祖宗远源肇华岳清崇先蔚盛名树德滋余荫甲第国锡恩诗礼家笃庆。 |
||
湘乡城北张氏 迁湘始祖湧公,字泗泉,原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圳上,明洪武元年(1368)迁抚州临川八十二都崇德乡。30年(1397)迁湘乡城北壕里,后迁七圣殿。四子:安禧字恩溁,居北门;安墉字升项,居峒冲;安乐字心恪,居冲茄;安静后裔居瑯塘、泥鱼、桑塘等处。清乾隆6年(1741)、乾隆41年(1776)、咸丰4年(1854)四房合修族谱,光绪28年(1902)、1937年泥鱼、桑塘二支续修。合派通派:(自十一世始)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传良训,书香定远谟。
南轩公十二传至传贤公,字添与,明嘉靖30年(1551)生,万历36年(1608)卒,由宁乡迁湘乡三十五都湖洲,再迁望春二十七都龙返。清咸丰初始修族谱,2005年续修,其时现存人口704人。原派:(自十代始)名声传万尚,百世永昌隆,后代沾先德,前程耀祖功。"沾"字后接通派"德"字。
一世祖才辅公,元代徙居湘潭飞羊站畔。1921年五修族谱,堂号金陵。
始祖兴公,世居临淮。明洪武初授永宁卫指挥佥事。四世明公,自临淮迁居长沙东屯渡,为该族一世祖。明生教公,迁湘潭熙春门外十余里湾桥,至六世子秀公,五子:楚寰、斗寰、铭寰、宾寰、云寰。清道光4年(1824)楚、斗、铭三房三修支谱,道光12年(1832)三房共建支祠于潭邑上四都十甲十亩丘。同治9年(1870)四修支谱,1913年又合长沙宾寰裔五修,堂号二铭、大忍。
始迁祖政公,原籍江右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2年(1369)迁楚南潭邑七十四都长沙营。清道光26年(1846)续修族谱,堂号三箧。
始迁祖朝钦公,明永乐20年(1422)由江西安福县之梅溪迁居湘潭,占籍小洲滩之桑湾。至宏治间,四世通智治产神塘,其后子孙环居落笔渡南北,号为落笔渡张氏。清咸丰5年(1855)三修族谱,堂号清河。
始迁祖友法公,原籍茶陵州西乡沟,明永乐2年(1404),奉命下屯于中湘十都之铜陂,遂家于此。清光绪14年(1888)三修族谱,堂号彝伦。
一世福公,荆州潜江县七里乡张家湾人,元末从朱元璋军。其子聚公,明永乐初年封茶陵卫右千户所百户,住卫城南门。聚生义,义生顼、旋。旋子雯,明成化13年(1477)由茶陵迁居湘潭杨梓塘。顼曾孙宝公,嘉靖万历时人,亦自茶陵迁来杨梓塘。清咸丰9年(1859)顼、旋二支四修族谱,光绪24年(1898)五修,1948年六修,堂号志合。
一世祖宁公,原籍吉州永新,明初携子朝三、朝六迁居南楚茶陵州。朝三生文政,朝六生文善,文善与文政之子文、行于明正统初由茶陵迁湘潭,居花田中洲,建总祠于此。清乾隆间,文善后裔复徙居迴湾,另建支祠于花石。清光绪元年(1875)花石张氏四修族谱,光绪34年(1908)五修,堂号曲江。1919年文政、文善支六修,堂号百忍。
一派祖宣公传至六派景渊,生二子:发、癸。发公字源升,生三子:贵文、绍文、景文。绍文为宁乡水口支祖,衍为福、礼、禄、祚、祐五房。癸公字恒升,生会文,会文之子关梓徙居湘潭,为湘潭支祖。清同治3年(1864)礼、禄、祚、祐及关梓房合修族谱。五房支祠位于湘潭八家湾。
元末山东即墨人道广公迁居湖北襄阳,生六子,分六房,第四房中,道广十二世孙熹宦、熹堂,明末由襄阳迁居湘潭,其后分八房,是为南宗。仍居襄阳者则为北宗。南宗以道广七世孙云为一世祖。1924年南宗五修族谱,兼叙北宗世系,故称两湖张氏,堂号敦本。
始祖士银公,清康熙中叶由曲江迁茶陵,再由茶陵迁衡山,三迁湘潭北路花桥。宗祠在二都东八甲。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