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南西逯村姚氏古祠堂
据族谱记载,孟州西逯村姚氏一族,皆为先祖景新公之后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朝廷颁令大移民时,景新公举家携妇将雏,长途跋涉,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迁徙至此。始祖一家克勤克俭、拓土耕耘,养老恤幼,兴家立业,经数代繁衍发展,竟将一片古时荒野,发展为阡陌纵横、街道规整的村落。因该村距县城西十八华里处,村北有高耸的逯灵王坟茔,故村名为西逯村。景新公迁入至今已有六百一十多年了,传承了二十四世。村内现有姚姓人口一千四百多口,能够联系上的外迁族人有一千两百多口。
据我族人世代相传,我族系“恭、宽、新、民、会”五祖中“新”祖的后裔。经多方考证得知,景新公为陈征东大将军宣业后人,宣业公祖居江浙吴兴郡,后在河南陕州硖石县定居,姚氏家祠内悬挂数百年的“吴兴世家”匾额就是明证。自十四世铉公起,徙居山西洪洞县柳沟村。二十二世才公又迁居洛阳三山村。由于才公乐善好施,朝廷赐予寿官终身。才公生恭、宽、信、敏、惠五子,恭居洛阳、宽回陕州硖石县、信居津口(即黄河孟津渡口,位于现今孟津会盟镇花园村北边)、敏居巩县、惠居襄城。现知信公有八子,行次不详。景新公即信公八子之一。信公辅佐明朝建文帝,明季之乱时燕王灭了建文帝,信公惨烈遇难。老族谱记载,信公“八子逃匿”、“隐迁津口”,葬信公于津口南边的邙山北坡上。载公为守墓祭祀而居孟津花园镇,玘公“以岁荒迁油坊街”, 轩公因“幼习师河阳”而徙居孟州韩西村并改名姚迁。景新公回山西洪洞县投亲靠友,永乐元年赶上大移民,又奉旨迁河南,后来定居孟州西逯村。油坊街、花园镇在黄河南岸,西逯村、韩西村在河北岸,四门人相邻而居、隔河相望。我族家庙中原来挂有一块匾,上写“沿河居访”四个字,应该是祖爷们提醒后代在黄河两岸居住并寻访同族。另外四兄弟的去向,老谱中没有记载,家族中也没有传说。近几年,河南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姚学谋、姚勇、姚义宽等宗亲们广泛搜集研究族史资料,发现辉县姚屯村、获嘉北务村姚族,很可能是信祖另外四子的后裔。
二:族谱
乾隆年间,清朝举人、我族十二世世南公历时多年修成一套家谱,祠堂存总谱,十六门各有支谱。以后续修,都是依照这种体例。咸丰年间天赐公续修过,光绪年间镜波、丕显二公再次续修。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定时公又陆续对族谱光昔堂老族谱及老族谱记载的逯村姚姓的迁徙信息进行了修订。
艰难时期,有人偷偷藏匿了“光昔堂”支谱,并辗转保存了下来,这是我族仅存的一本老家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定哲、居晋、守庚、守江等族人,经过多地寻访、考证,又依老谱体例重新修编族谱。在洛阳三山召开的联宗恳亲大会上,恭宽信敏惠老五门代表,审核了我族汇集的族史资料,认定我族始祖景新公是信公的八子之一。随后便定稿,复印发行了《姚氏总家志》和十六门《姚氏家志》。从2010年开始,以族人姚守斌为主,多方收集资料,惠门后人姚义宽宗亲义助我族整理编辑的新族谱初稿已经定型,正在校对之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问世!新族谱运用了现代科技技术,数码照相、计算机排版,补充收录了大量详实资料,对族史、支派进行了深入考证、核对,修正了大量行传资料,文字信息超过三十八万字之多,彩色照片达十六页,并把总谱和十六门支谱合为一本,为我族内今后的联系以及对外联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西逯村姚氏继始祖明德之志,倡先贤仁孝之风。村内兴学设塾,建庙修祠。村民修桥铺路、尊老敬贤,扶贫助困、和睦乡邻蔚然成风。村里的“古风街”、“淳风街”、“里仁街”等街道名称都为此做了很好的见证。农业社会中,许多村民还把“耕读传家”奉为家训,有人家的门楣上还刻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很多人都将“光前裕后”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族人中代代都有贤孝典范及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为光大姚氏家族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