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崇德孝义、行善积德雨花台姚氏

2016-09-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7
转发:0
评论:0
崇德孝义、行善积德雨花台姚氏,明朝洪武初年,浙江杭州一带的豪门姚文富家族被迁徙至南京,后姚氏家族定居于雨花台区
明朝洪武初年,浙江杭州一带的豪门姚文富家族被迁徙至南京,后姚氏家族定居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之姚村。600多年来,姚氏后人遵循“崇德孝义、行善积德”之家训,修德养性,敦厚重义,在当地救穷济困、乐善好施,其家族事迹被广为传颂。
崇德孝义、行善积德雨花台姚氏
处士姚兰:孝道为先,尚义有贤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历史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明朝正德年间名士为姚氏家族杰出人物姚兰书写的墓志铭。铭曰:“孝道为先,尚义有贤。”
姚兰的高风亮节,在当地被久久传颂。
姚兰先祖本是浙江仁和人,明朝洪武初年,姚兰的曾祖父姚文富一家作为杭州一带豪门被迁徙至南京,至姚兰已是第四代。
文献记载,姚兰持重敦厚,守礼尚义。他不喜奢侈浪费,守礼教而悠闲自得,虽处豪门却不被浮华所。生性至孝的姚兰,在父亲姚珉去世后,对母亲百倍孝顺恭谨,晚间服侍其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姚兰每次出远门办事,只要见到当地珍奇少见物品,必然带回来送给母亲。
姚兰的一远房亲戚张汝华夫妇去世后,遗下了两个孤儿。姚兰担起了抚养两个孤儿的重任。等他们长大成人时,姚兰又取出张汝华临终时寄存的银两交给他们。这时,人们发现,存放银两的包裹还是张汝华当年的原封。
有一次,一位邻居将一批价值不菲的货物存放在姚兰处,并立下字据。不料,当天夜里,邻居家失火,字据被毁。因无字据不能取货,有人给姚兰出主意:“可以让他用土地来换字据。”姚兰正色道:“岂能如此行事?字据已经立了,货也存放在我这里,怎能不守信义、落井下石呢?”
而同族或乡邻中有饥寒贫病者,姚兰也总是慷慨周济。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时人赞之有“古义士之风”。
姚兰生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他“教子有义,不为姑息。朝经暮史,必佐以勤。”两个儿子都饱读诗书,品行端正。四个女儿也都颇为贤淑,均嫁给当时有名望的家族。
武侠姚中源:行侠仗义名扬金陵
南京姚氏家族世代以经商为主,居住在南京中华门一带,其祖茔地则在雨花台区西善桥姚村,由族人守护。
清代末期,姚村出了一位武功精湛的姚氏后人——武侠姚中源,他以行侠仗义名扬金陵。
当时,中华门外有一伙地痞恶霸,领头的是花家兄弟三个,自称“花氏三杰”,他们自恃略有点武艺而为祸乡里。
一年端午节,姚中源到中华门一朋友家做客,正巧碰见“花氏三杰”在街头撒野。姚中源好言相劝,花家老大却用装满酒的酒瓶照着姚中源头部砸来。姚中源随即意随气转,运气于头面部,只见那酒瓶即刻碎溅落地。见此情景,花家老大还不善罢甘休,竟和另外二兄弟各从腰间拔出短刀围攻姚中源。姚中源眼明手快,三下五除二,一顿拳脚,把花氏兄弟打得连声怪叫,四下逃散,狠狠地灭了地方恶霸的邪气。吃了一次大亏之后,“花氏三杰”原先凶恶的嘴脸没有了,也不像以前那么盛气凌人了,行为收敛了许多。
崇德孝义、行善积德雨花台姚氏
姚中源
今人风采,心系患者的名医——姚大顺
姚氏家族的家训门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姚氏后人。
姚大顺(1928年—2001年),在南京城南地区是位有名的中医。很多外乡人慕名前来看病,其中有不少贫苦之人。对这些人,姚大顺常常是义务为他们诊疗,并给予一定的路费。
1970年,姚大顺全家下放到江苏省沭阳县西圩公社,他在当地医务室工作。1974年的一天夜里,天下大雨,村民张胜突发肠痉挛,疼痛难忍,家人前来求助。姚大顺二话没说,拿起雨伞冲了出去。为了尽快赶到病人家里,他走了河边一条近路,结果不会游泳的他掉入河里,病人家属大声呼救。全村人听说姚医生掉进河里,会游泳的、不会游泳的人都赶来救人。当人们把他救上岸后,他第一句话就说:“快!快带我去病人家。”
最终,张胜得到了及时救治。其家人跪地不起,抱着姚大顺连声称谢:“姚医生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雨花台战役
前哨战五月初四,曾国荃率不满一万三千名的湘军,在王明山、彭玉麟等率领的水师协助下,率军进逼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市),由于水陆兵力合计不足二万人,未能立即围攻天京。曾国荃遂在城南的四、五里远的雨花台驻扎,构筑濠沟及工事,转攻为守。五月初九,曾国葆率领四千人抵达增援。五月十二,湘军修筑营垒壕沟时,大批太平军出城攻击,但被击退,湘军成功在雨花台建立营垒。攻防战自五月至八月,太平军在金陵城中与陆续前来的援军屡攻雨花台不下,天王洪秀全相当忧心,多次要求正在率大军攻略苏州、杭州一带的忠王李秀成回援天京。李秀成不得已在苏杭各地集结兵力,终于闰八月下旬率约二十万大军,号称六十万,直扑雨花台的曾国荃营垒。闰八月二十日,由忠王率领的援军,抵达湘军雨花台大营的后濠之外,在方山和板桥镇之间的六七十里建立营垒,特别置重兵于东西两路。同日下午,太平军援军从东西两面攻击湘军阵地,城内太平军攻击湘军恒字营等营垒,但都被湘...
· 廖氏崇德公祠
江西省宁都县中华廖氏崇德公祠吾祖崇德公本乃浙江松阳人氏。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中进士,授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后耀升宣州剌史。因钟情于虔化的秀丽山川,田腴产裕,淳朴民风,应虔化百姓之邀,任满遂举家由浙江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徙居虔化。于是,宁都便成了廖氏崇德家族最早的发祥之地。崇德公是叔安公第七十九世孙,江西省虔化(宁都)县令。崇德公生三子:兰阶、兰芝、兰得,袭封武威,清河、太原三郡郡公。崇德公在中华廖氏发展史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后裔在当前全世界廖氏总人数中占50%以上,约有3—400万人。在众多的后裔中,因承袭先祖的职务官名而分为武威、清河、太原三郡。廖崇德是现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据家谱旧载,大约在唐末中和年间,崇德公在虔化本邑的六世孙昌岐、昌复、昌盛、昌信四兄弟(礼部、工部、兵部、户部四...
· 中华廖氏崇德公
廖崇德: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唐贞观十四年(640)明经及第,先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后擢升为宣州刺史。虔化任满时士庶挽留,又钟情于虔化的山川灵秀、田腴物丰、民风淳朴,遂举家从浙江松阳顺义乡诚信里徙居虔化。崇德公是叔安公第七十九世孙,江西省虔化(宁都)县令,他在中华廖氏发展史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后裔在当前全世界廖氏总人数中占50%以上,约有3—400万人。在众多的后裔中,因承袭先祖的职务官名而分为武威、清河、太原三郡。廖崇德是现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以及台湾、南洋等地区大多数廖氏宗族的先祖。崇德生三子1兰芝2兰阶3兰得80世祖——1兰芝2兰阶3兰得81世祖——1光尧2光禄3光景——光尧,兰芝公长子,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曾任兵部侍郎;光禄,兰芝公次子,唐中崇景龙相未年(707)进士,曾任汀州剌史;光景,兰芝公第三子,翰林学士,曾任宣州剌史。廖氏家族进入历...
· 崇德
改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建立清朝,同时改元。大事记崇德六年,皇太极攻锦州。出生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逝世崇德八年9月21日——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皇帝。公元纪年对照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2月:223.ISBN978-7-101-02512-5.
· 永安青水林氏崇德堂
永安青水林氏崇德堂崇德堂位于永安市青水乡过坑村。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它始建于皇明洪武年间,坐东北朝西南。系比干后裔林氏满六公所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子孙遍布各地。崇德堂属木质结构。正房造型美观,正厅的两旁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它激励着林氏的后人,并以此作为家训。厅内原挂着三十六面的荣誉匾,厢房的两旁原有旗杆两对,这正是前人勤奋努力的结晶。正门的建造给人以亲切感,正中镶嵌着“林氏家祠”四个大字。崇德堂的屋后有棵千年水杉,高大挺拔,古人有诗赞道“参天乔木阴翁林,攫雾拿云黛色深。拔地根盘千岁古,团团如盖挺千寻。”崇本堂和崇德堂两祠并列,它是满六公之父政六公所建,正堂四柱出厅,别具一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