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究竟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在哪一时期发明的
活字印刷究竟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在哪一时期发明的, 都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
都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那么,活字印刷到底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在哪个时期发明的呢?
中国汉族劳动人民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而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的诞生。活字印刷优越性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版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关于活字印刷发明的考证
活字印刷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升,时间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比韩国的《直指》早近400年。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不仅记载了造活字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还记载了许多细节,当时活字印刷已有明确的分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当时字库的检字法为按读音分类查找,“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字库中每个字都有数个,常用字更多,以备重复;如果是罕见字,则临时制作。
1965年,浙江温州出土一件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升之后大约50年(1103)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总之,活字印刷可谓中国的一项传统技艺,同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而随着技术的更新,活字印刷早已作为文明的标识进入了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第一座祠堂是哪个姓氏的?又在哪个时期出现的?
祠堂,在古代既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我国的祠堂最初是由皇帝建造的,主要用以祭祀先祖和祭天。祠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跟着小谱一起来探寻古代第一座祠堂的踪迹。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祠堂是文翁祠,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祠堂文化。《辞源》中【祠堂】的出处:《汉书·文翁传》“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本词条同时还收录了张安世(?—前62年)与杜甫(712年—770年)的记载,而文翁生殁为前187年——前110年,由此,文翁祠是见之于中国历史文献上最早的祠堂。图源网络在古代社会,建造祠堂是有很多限制的,不光有经济条件许可,而且还有身份限制。秦代,“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所以说,古代宗祠的发展并不多样化,直到明嘉靖(1522-1566)以前,百姓平民都是没有祭祖祠堂的。士大夫以上者,有立庙,而庶人无庙(祠堂)。文翁祠,在公元前就建祀了,至今有2000...
· 活字印刷的发明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
· 打铁节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基诺族传统节日,即“过年”。原意为大家打铁,准备生产工具,故名。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山区。每年农历十二月内举行,具体日期不定,由各村寨父、寨母据气候节令择吉日而定。届时,寨中的“卓巴”(寨母)、“卓生”(寨父)敲起被认为是神器的牛皮大鼓,全村人闻声聚集在“卓巴”、“卓生”家,等候分配过年的准备工作。先由村里各户凑钱买来小牛,举行剽牛祭天仪式。祭毕,各户出一男子,手持弓箭、肩背火枪,上山捉黄嘴老鼠两只,献给寨父、寨母,作为儿女孝敬他们的节日礼物。此外,还须捉竹鼠一对,赠献村中铁匠,作为新年备耕砍树仪式的礼物和使用铁器的纪念。这些礼品有时亦事先备留。各家男主人则聚集在铁匠作坊,将鼠去皮毛洗净,取其一半以炉火烤干,捣成粉状,冲入沸水,以汤敬献铁匠,其余一半鼠肉则赠给村中长老。节日期间,还有敲牛皮大鼓、竹简合奏、跳望、对歌、翻竹竿等活动。据传很久以前,有位基诺族妇女婚后怀胎九年九月,未能分...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
· 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用这种方法,印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