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的张氏应是元朝迁来,并非是祖碑记载那样
张辉光,自16岁就参与修谱,对家谱文化很有研究。2013年3月,他根据丰城村委安排,着手篡修《寿光丰城张氏谱志》,有许多新发现。
丰城张氏永乐年间迁来寿光有误
光绪九年(1883年)的丰城张氏祖碑中有“皇始祖考张三公原籍直省蓟州(应为冀州)枣强县,自明永乐年间迁寿邑,居丰城”的记载。
张辉光在篡修《寿光丰城张氏谱志》的过程中认为这个记载有误。他说,据《明实录》和《明史》记载,永乐年间,国家一共有八次移民,可都是从湖广、山西、山东登州、莱州、青州等地迁民到北京去修建宫殿,没有迁民到山东的记载。另据《青州府志》和《枣强县志•人口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枣强)仅有人口七千七百三十一人。永乐初年,移山东、山西之民于枣强,人口始兴旺。”而当时寿光的人口是枣强人口的近十倍。所以,永乐年间枣强是不可能向寿光移民的。
推断丰城张氏应是元朝迁来
那么丰城张氏是什么时候迁到寿光来的呢?张辉光根据各地送来的两万余人的谱稿说,纵观张氏谱志,清末民初虽有早婚的习俗,但只限于少数富户,实际上很少有早婚早育的,整个张氏家族十五岁生子的只有一个人,十六岁生子的有四个人,且都只此一代而已。十八九岁生子的人数略有增加,多数是在二十二三岁结婚生子。而贫困人家三十岁以后娶妻生子的大有人在,更有四五十岁才有子嗣的。以1890年至2014这个时间段为例,张氏家族繁衍了五代,两代人相距约是二十五年。按此计算,丰城张氏今已繁衍至二十八世,一共约七百年。上溯七百年,正是元仁宗延祐年间。所以他认为丰城张氏应该是元朝时迁来的。
这个数字可靠吗?张辉光说,孔子今传八十三世,约三十一岁一代;寿光弥北李氏系李唐世家,约二十九岁一代。所以丰城张氏二十五岁一代是合理的。
张辉光又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验证,他研究其他姓氏的家谱后发现,寿光洪武早期移民的家谱中,世系至今多延续至二十二世或二十五世,有的姓氏才延续到十八世或十九世;而丰城张氏世代为农,自永乐初年迁来到现在延续到二十八世,二十一岁多点就一代,这在寿光乃至潍坊地区是罕见的。况且迁民而来的多是穷苦人家,辈辈早婚实在是不可能的。
张辉光还说,明弘治六年(1493年),第七世张行之自丰城迁广饶立斜里村。同年,张行之五弟张弘之出嗣广饶红盆。今两村张氏都传至二十八世。弘治六年距永乐初年才80来年,而繁衍七代人口更是不可能的。
张辉光将《丰城张氏应是元朝迁来寿光》一文发给枣强,枣强移民文化研究会称:对于张氏始祖迁徙之历史考证详细,很有道理。
为什么多说是洪武或永乐迁民
在寿光,很多来自河北枣强的移民,多说自己是洪武或永乐年间迁来。张辉光解释说,枣强迁民并非始自明代,宋、金,元时期就有了。金、元之际,河北冀州(金元时期枣强隶属冀州)一带的百姓因躲避水患与战乱而迁到山东。但到了明朝初年,冀州(明代枣强隶属冀州)一带是移民重点迁入地区,山东人向河北迁徙成了主流。因为明初政府对迁民实行给地、免耕地税等优惠政策,所以金元时期的迁民为避免被政府强制遣返,就宣称自己是洪武、永乐移民或他们的后裔。这本是权宜之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口相传,并随着清朝中叶编撰家谱的蜂起,固化为家史。这也许就是寿光的家谱中多说自己是洪武或永乐迁民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