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谱以传信,犹史也。陈氏家谱修谱

2016-09-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5
转发:0
评论:0
谱以传信,犹史也。陈氏家谱修谱,“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

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 (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初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自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止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白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损失,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此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办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草稿者负责。修谱费用,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是修谱者的常见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该姓氏的知名度。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衍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赞扬,以使其后人感到荣耀。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 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凤毛麟角,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创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赞扬。这些赞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既使陈姓后裔看了受到鼓舞,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羊氏家谱修谱
羊氏家族的谱牒编修甚早。由于魏晋以还,门阀制度确立,朝廷选官特重门第,官府为此专设谱局,主持修订百家谱。于是天下修谱之风大盛,以至“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通志・氏族略》)。羊氏作为“当朝第一流门第”(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自然对谱牒编修极为重视。当时世间流传有《羊氏谱》和《羊氏家传》。两书均已亡佚,但《谱》有多条文字保留在《世说新语注》中。羊氏谱清代学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七考录云:“《羊氏谱》(卷亡):《世说・言语》篇注羊权仕至尚书左丞,羊孚历太学博士;《文学》篇注羊辅仕至卫军功曹,羊楷仕至尚书郎;《方正》篇注羊绥仕至中书侍郎;《伤逝》篇注羊孚即欣从祖;《赏誉》注羊繇历车骑掾,并引《羊氏谱》。”目前存世最早的羊氏谱牒,为宋代翰林学士汪藻所编《泰山南城羊氏谱》。汪藻著有《世说叙录》两卷,为《世说新语》中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谱系,绍兴八...
· 新修党氏家谱序
新修党氏家谱序建国六秩,次岁庚寅。孟冬上浣,会于吾党氏始迁祖发祥之地党店村,续修家谱也。与事十数人,来自三省十六村,皆当地族人所推重之贤孝者也。此地处鲁西平原,座金堤北侧。东望运河名镇张秋,西瞻古老县邑寿张。眺岱岳祥云,西飘至此而生甘霖;观黄河瑞水,北溉于兹以肥五谷。我祖慧眼识宝地,匠心建家园。起于斯而眠于斯,实乃后人之福荫也。是日也,微风习习,阳光和煦。拜祖茔,]墓碑。遥想吾祖当年:自山西洪洞东迁,挈妇将雏,荷担推车,风餐露宿,辗转至此。立地生根,稼穑耕耘;人善天助,繁衍子孙。历历数百年,而成我堂堂之族矣。祖业千秋可颂,宗德万世当歌也。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循其理,思家族之一统者,必明其世系。故此,吾族视修谱为至要,定续谱成惯例:俾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也。此次续谱,距上届已十年矣。其间人有生死嫁娶,谱有传抄错漏。故补缺、纠错、续新实为当务之急也。经详审...
· 谱牒谱序-修良寨韩氏家谱序
修良寨韩氏家谱序北韩十八世国礼、国泰、嘉问为始祖,兵乱谱亡,不知三人长次,晚南韩敖、真一代。国礼为十八世,生有三子,化光、化暖、自暖。化光、化暖俱不传后嗣,不知或迁他乡,抑或年远湮没;自暖生五子,文煜、文炳、文灿、文焯。文焯生二子士准、士儒。士准生二子,典、训;士儒生三子,诠、议、诱。文灿生三子,士硕、士盛、士美。士硕生子让;士盛生二子,敏与逊;士美生子谦;文煜生子士茂,士茂生二子,谨与恭。国泰与国礼为同胞兄弟。后二代失讳,曾孙士秀生四子,祥、瑞、祯、朗。嘉问后二代失讳,至曾孙士富,嗣子名绍。横水失派有四支:蓄大公一支,乃迁嵩迁伊之派也,士通无子曾向嵩伊两处近支取嗣未嗣,而士昌公以其子嗣之。或亦敖支人兴,但公之石刻未列祖父世系,上无所征究,故难以划线,故为失派。蓄大为十九世,蓄大生子尚文,尚文生士通。嵩邑马回村,伊阳(汝阳)现伊川的白元良寨,失派,按旧传士通曾赴此处取继,故而断定为横水分迁...
· 桂氏家谱四修告竣,举行请谱颁谱!
冬季的大别山玉博园银装素裹,梅花飘香,冰清玉洁。河南固商桂氏四修宗谱告竣请谱庆典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近2000卷,河南固商桂氏宗谱在家谱国际金寨服务中心编印完成,这既是桂氏宗亲的一大功德,也是家谱国际的又一辉煌成果。当日上午11时,请谱庆典仪式隆重举行。首先,由家谱国际吴院长代表家谱国际金寨服务中心向桂氏四修家谱,续修圆满完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信任和支持金寨家谱服务中心工作的桂氏家族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愿固商桂氏家族,通过家谱的续修,全体族人更加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携手共创桂氏家族更加美好的未来,接着桂氏族长和秘书长分别作了发言,详细讲述了河南固商桂氏四修宗谱编修过程中的艰辛。强调了这此续修是桂氏家族人心所向,宗贤所盼,族史所需,大势所趋。在桂氏族人和贤达不懈努力,不停追求,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采用...
· 曹氏家谱续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