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修谱以志家国兴,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2016-09-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0
转发:0
评论:0
修谱以志家国兴,解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都时常会想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两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都时常会想到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

 

近几年来,修续家谱悄然升温。在浙江绍兴民间,修家谱方兴未艾,其中有一家一户修的,有同宗同族分支修的,也有一村一乡搭班子修的。修家谱热背后演绎的,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史,亦是一部社会史。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国盛家兴是不变的历史规律。在家谱文化中有一个共识:30年一小修、50年一大修。如此这般,一是凝聚亲情血缘;二是从侧面记录国家历史的发展。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说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说明家谱的重要性。绍兴是章学诚的故乡,今天绍兴许多专家学者重视研究谱牒,百姓热衷续修家谱,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章学诚的启发。

 

据绍兴市家谱协会会长、绍兴家谱馆馆长郭欢裕介绍,截至目前,绍兴家谱馆馆藏家谱600余种,绍兴市家谱协会及各分会会员超过600人,主要分为专业学术研究型和实际编修指导型两类,其中修家谱的骨干超过200人。近五年内,绍兴市已完成编修家谱300种左右。

 

修家谱热缘何兴起?

 

“修家谱热,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必要条件。”郭欢裕说,盛世修谱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在我国,明朝中叶和清朝早期,都是修谱大热的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战乱少。

 

翻开各地的族谱家谱,可以发现大多数族谱上一次完整系统的编修还是在清末或者民国的时候,改革开放之初也有部分姓氏修谱,但规模很小,且不敢大张旗鼓。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联络工具,给现代的修续家谱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郭欢裕说,历史上的修谱都要靠专业的谱师去搜集整理材料,基本上靠步行和抄写来进行,效率低、速度慢,现在有汽车、火车、飞机,去哪里都方便,还有电话可以帮助联系宗亲,找到了谱牒可以复印、扫描,同时通过网络来筛选、厘清各宗支的信息,这些都造成了修谱的便捷和寻根的热度。

 

郭欢裕介绍说,家谱的编修体例以欧阳修、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家喻户晓。绍兴民间修家谱也都采用“欧苏体例”。“欧体”采用世系图,“苏体”采用世系表,均为五世则迁的小宗谱法,重在谱系表的创新,每图只谱五世,五代世系依次为高祖之父、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右至左为同辈兄弟由大到小排列。五世以后另起。

 

在形式上,“欧体”为左右横排,每图五栏;“苏体”是上下直行,每图只到五世。相比之下,“苏体”区分世系的原则较“欧体”更为严格,更强调宗法。“欧、苏”体例主要由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五项内容构成。

 

相比树根式、宝塔式等体例,“欧苏体例”的格式表非常简易,言简意赅,查阅上下几百年几十代世系以至几千年几百代的世系都唾手可得,一目了然。并且基于理学原理,又合乎阴阳学说,体例实用性强。

 

修家谱最困难的是什么?

 

一部“现代家谱”的编纂流程为:成立谱局或家谱编纂委员会;确立编委会成员;确定修谱时间;筹集修谱经费;收集整理修谱资料;文字编辑;后期成品制作阶段。那么,诸多环节中,哪一环节的困难最大呢?

 

在郭欢裕看来,现在修家谱最困难的不是“找钱”,也不是其他的,而是找老谱,因为这是家族传承的文字依据。但由于历史原因,老谱存世已不多。其次才是找牵头人、赞助人及修谱人,牵头人一般是族人,对修本族家谱更能尽心尽力。修谱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为读老谱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和文言文功底。

 

绍兴文史专家任桂全表示,随着对家谱研究的深入,许多绍兴名人身世浮出水面,这对于绍兴名士文化研究乃至对绍兴历史的研究,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问:我从哪里来?答:我从族谱来!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我们到底从哪里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姓氏追寻。姓氏,用一种最古老的标志,提示着你的血脉、你的祖根。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对一个人最好的夸奖是“不忘本”,最严厉的指责是“数典忘祖”。千百年来,许多人费了大力气,小心翼翼地保存着祖上流传下来的族谱,为的就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而因为黄帝生长于姬水,因此,他就以姬为姓。《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佶、儇、依。似乎历来都认为是共有十四个人得到分封,分封了十二块封地。所以有十四个人得到十二个姓。而这些十二个姓氏,都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部落的增加,姓氏也逐步...
· 兴我薛家: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
翻开中华文明史,古往今来,家风家教传承对后辈儿孙的教化功能,一直为历代名家看重。杨震是东汉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名廉洁自律的名臣,因品德高尚被人誉为“关西夫子”。其实,东汉末年吏治非常腐败,众多王公大臣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杨震却独树一帜,一生廉洁自律,垂范儿孙。杨震身边的人看他如此廉洁俭朴,都劝他不要那么小心眼,乘着有权的时候,多捞一点,将来可以过好日子。一日,有朋友入京议事,顺便登门看望他,见杨震住所狭小而且简陋,问道:“司徒家中人口众多,房子却那么小,又已门窗蛀蚀,灰墙斑驳,何不另造新宅?”杨震摇头说:“就拿京师之地来说,尚有不少人家风雨难遮,我一家老少得以安居于此,已心满意足,不敢再有奢求。”友人又说:“依常理而言,身为父母者,攒积家产以传子孙理所当然,无可非议。”杨震莞尔一笑:“古有明训,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人遗子孙以钱财,吾遗子孙以清白,这份遗产,丰厚之至!”在杨震的教育下,其...
· 修谱续谱之我见
修谱续谱之我见2013-05-0310:29:37来源:互联网评论:0点击:55如今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政府弘扬文化,稽古右文,地方文化兴起,加之江南民风淳朴,宗教文化发展较为成熟,各家各姓,尊祖信仰之强,倍切追远之念尤盛。“修续谱牒”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一家一姓的亲情不断地发展延伸,它即满足家族亲情的需要,又为生活平添了许多温情,使修续谱牒蔚然成风,所以说谱牒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愫,是族人对先人的认识和记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是同族人坚不可破的精神维系和凝聚的元素,其中可以找到时代情绪、历史意识、民族精神最终的契合。现在常州无锡苏州及江南一带到处可见巍峨的祠堂,精美的谱牒,由于宗族之存有益于社会的民族之兴,国家之强,宗谱之修续有裨于追溯同脉,共叙亲情,不乏有理想有兴趣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志修明。但修谱续谱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在修续谱牒时由...
· 民间修谱之我见
近三十年来,各地民间修谱此起彼伏,方兴未艾。伴随着修谱活动的开展,各姓氏宗亲会及网站应运而生,坊间谱匠重操旧业,以铅字排版取代了过去的木活字,旋即电子激光照排又淘汰了传统的铅字手工排版。当下网络版电子谱及修谱软件更是后来者居上,令以往所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皆化为乌有。我国的家谱历经战乱及文革,已十去其九,幸存者大多也残缺不全,但在偏僻的乡村仍然可以寻找到保存相对完整的旧谱,或是通过几家的拼凑而构成全帙。故在各个姓氏族谱编纂委员会里又重新聚积了这些幸存下来的残谱,某些大姓所收集的数量高达数百种数千卷,其中有少量的珍本,首修年代之早,传承之有序,体例之完整,版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令人叹为观止。三十年来各地究竟出了多少谱?目前尚无法统计。这些新修之谱其质量如何,尚无统一的衡量标准,反倒是编撰者自我感觉良好,有的人把个别专家学者的恭维及记者的报道都当作了学界及社会的评价而陶醉其中,也有明智者及时收...
· 修著家谱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为何要修谱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了,那你知道修家谱的作用到是什么吗?一、寻根、留本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