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严氏二修谱序现陈徇真迹
宁都严氏二修谱序现陈徇真迹, 明宣德元年(1426),岁次丙午,月在仲冬,宁都厚田严氏宗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
明宣德元年(1426),岁次丙午,月在仲冬,宁都厚田严氏宗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其二修族谱编撰告竣! 江西宁都,地处赣南之北,民风淳朴,物产丰饶,为有名的客家县,曾被誉为“客家的摇篮”。全县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居民都是客家人。客家,源自中原,秉承中原汉文化。客家人勤劳节约,克讲理让,聪明智慧。他们不弃根,不忘本,能慎终追远,建祠以崇祖,修谱以睦族。宁都严氏可以说就是该县众多客家姓氏的代表之一。宁都严氏为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后裔,尊唐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严天明为始迁祖。 严天明(838—912),名陶,字从善,又字天民。是镇极之子,量政之孙,严绶(仲举)之曾孙。浙江严州桐庐人,曾被敕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判外台司天大监。唐末乾符年间,黄巢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北民纷纷南迁。唐乾符六年己亥(879年),严天民与杨筠松等僚友一起逃离长安,南迁居于虔州(即今赣州)赣县水墨洞。乾宁乙卯年(896年),严天民又迁居虔化县太平乡兴教里(今属宁都县洛口镇、东韶乡一带)密石磜严坊(即今宁都洛口严坊)栗树下开族繁衍。 宁都严氏还是该县历史上较早撰修家谱的姓氏之一。据《宁都厚田严氏十三修大成族谱》载云:宁都严氏族谱始修于南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年)戊午岁。纂修为四世孙师文、五世孙九郎、常善、严封等人。参修子姓为严天明四个儿子的后裔。严天民娶妻瞿氏,生五子,即节庸、节信、节评、节卿、节泰。节庸居宁都县洛口厚田;节信徙居永丰县;节评徙居广昌县燕石;节卿居宁都县东韶乡;五子节泰外出,不详。
公元1426年,即明宣德元年,宁都严氏第二次纂修族谱。喜庆之余,他们还请到了本省泰和县的殿试状元陈徇作序。 说到江西泰和,我们马上想到的是誉满海内的泰和乌鸡。其实江西泰和在中国科举史上,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光有明一朝泰和历史上就出过三位状元:陈循 ,永乐十三年(1415年)状元 ;曾鹤龄,永乐十九年(1421年) 状元;曾彦 ,成化十四年(1478年) 状元。 陈徇是明代第十二名状元,也是在永乐皇帝定都北京后录取的第一名状元!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少时家庭坎坷,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陈德逊相依,生活十分清贫。好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据《南寮陈氏宗谱》载云:“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受业,大有造诣。” 陈循十七岁考入邑庠,文学出其辈类,屡试而在高等,名声鹤起。永乐甲午年(1414年),江西乡试中式第一(解元)。永乐十三年(1415年),礼部会试春闱第二。按会试考官拆卷得第一名(会元)为陈循,因主考官梁潜也是江西泰和人,同乡不得已而避嫌,遂改洪英为第一。最后殿试时,陈循终于凭借实力获得状元及第。 陈徇中进士第一名后,先授修撰,进侍讲。宣德初,值南宫,进侍讲学士,后进翰林院学士。正统九年(1444)入文渊阁典机务。第二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皇帝被蒙古族瓦剌部俘虏,当时朝中人心恐惧,对立帝之事争论不休。一些朝臣拥立后来的景帝即位,而陈循采取中间立场,得到景帝器重,进户部尚书,继尔进少保兼文渊阁学士,不久加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仍兼文渊阁。陈徇为正统十四年八月至天顺元年正月(1449—1457)的当朝首辅。
英宗皇帝复位后,由于石亨等诬陷大臣于谦谋逆。最后于谦、王文等以谋逆罪被杀,陈循也受到牵连,被刑杖一百,充军铁岭卫。直到五年后才获释为民,回老家不久后就去世。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诏以原职赐祭。 著作有《芳洲集》十卷、《东行百韵集句》九卷和《芳洲年谱》一卷,此外有与人合撰的《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 明宣德元年(1426年),宁都严氏二修族谱时,陈徇四十有一。按其官谱:他先值南宫,后进侍讲学士。《明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有载:“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侍讲学士”,该官职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辖下有典簿,待诏等。是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官阶明为从五品,清为从四品。 再看宁都严氏二修谱序中末尾的署名是“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讲学士泰和陈循书”。通过二者对比发现,谱序署名符合当时陈徇任官的实际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宁都严氏二修谱序》应该是陈徇真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宁都赖氏一修谱跋
尧桀之分,义利而已;华夷之辨,治乱而已;婚姻之别,氏族而已;人伦之序,尊卑而已;世系之明,牒谱而已。不以义利分,则不知谁为尧桀;不以治乱辨,则不知何为华夷。别婚姻,叙人伦,明世系,不以氏族尊卑,谱牒何以焉?尧之有天下,以治道先。婚姻别,人伦叙,世系明,华之外,虽夷而亦华矣。桀之有天下,不以治道先,而继之以祸乱。婚姻无别,人伦不序,世系不明,虽华而亦夷矣。哀哉!谱帙之作,尧治道中事也。历虞、夏、商、周、秦、汉,上下几千年,受姓别氏,分职厘务,至详至悉。后之人,知不出此,辄量望族,以矜阀阅,弃所亲而不录者,人心何在?吾赖氏,本周姬姓。嬴氏祸漫,至晋代以来,文武忠孝之业一盛,经南北朝、晋、隋之乱,衣冠道丧,谱牒坠逸。入于我唐,乃复可纪,纪之乃详。详则可以正本根,本根正,则吾赖氏子孙了然。喻其身之所从出,则又不可不知孝弟也。非孝无以亲其亲,非弟无以亲长其长。亲亲长长之道,不立谱虽明何益于族哉?为吾...
· 车氏新修族谱序二
古者国有史家有乘,皆所以昭来兹示世守也,况前人之嘉言懿行垂为家法,足以模范当世,遗饷后人者,其世系源流可听其湮没而无闻乎?稽粤我祖清源公自豫章迁咸,沐雨栉风,披荆斩棘,就上八都金盆岭之地胥宇而居,为一姓开基之祖。勤俭治家,艰贞启后,有怀葛之风,无嚣凌之习,父老传闻不可诬也。其时创建粗安,纪载未备,不无鱼鲁亥豕之讹,即欲考核详明,而文献无征。琦也恨之。会当圣朝以仁孝治天下,凡聚族而居者,各怀仁人孝子之心,共著敦宗睦族之谊。而吾祖居咸凡十四世,未有谱牒,虽各记所生,难免日久遗忘。爰聚族而谋,因以质诸家大人,大人以寄迹江湖,家居之日少,不获与伯叔兄弟共成此举,因于樊城旅次,搜遗编,访旧闻,询之途人,质之父老,信者登之,疑者阙之。欲溯本而穷源,而荒远难稽,转以诬祖宗者,诬后人,故不敢也。于是,略远而详近,断自清源公为居咸始祖,公生二子,崇高公,其元子也。次则崇礼公,仍居祖第,以奉祖墓。我祖崇高公以...
· 修谱序言序二
续修宗谱,乃族中大事。二○○九年春,我族代表云集潜山,初商并筹划续修显一公仁澄房下支谱。欣逢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之盛世。诸姓子弟,借此升平盛世、纷纷续修家谱。我族支谱距上届续修已历二十年。大家认为此时续修,乃时代之需、历史之责,时不我待,遂成共识。同年夏,诸君又复集逆水,进一步商讨,订议行章,成立编修机构,选推族贤主办其事。有据可考我支宗谱修编已业经十三届,本届为十四届,所修范围继承十三届谱牒为显一公仁澄房下义贯、义钟、义显三大裔支谱,使用“一元堂”堂号。现今义贯一支子孙多数居潜山县槎水镇波罗村、林建村,龙潭乡龙潭村和塔畈乡的杏花村等处。义钟公一支子孙多数居槎水镇方冲村等处;义显公一支子孙在潜、岳两县,繁衍人众,多数居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潜山县梅城镇及平桥村,槎水镇逆水、后冲和方冲三村等处;还有安徽六安和来安两县的部分族人已联络登记入谱。本届入谱人口据统计达六千五百八十...
· 续修曹氏谱序二
古者五世亲尽各自为氏,是故,有以字为氏者,如孔父嘉为孔氏六世祖而其后遂以孔为氏是也。有以邑为氏者,如子本^春秋时的一个小国v人,而其后乃去阝而为曾氏是也。有以官为氏者,如司马掌邦伐,而其后乃以司马为氏者也。有以国为氏者,如振铎封於曹,而其后遂以曹为氏是也。大率世愈久而生愈繁,生愈繁则派愈赊,使分门别户各不相识,不重贻(给留)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闻)里笑乎,以是知族谱之所关为甚大也。我曹氏相传自洪洞而来,然皆无所考据,迨我始祖讳辛,茔建弹湖之东,宅卜板桥以南,而曹氏之有定居者,迄今已数百年於兹矣由是功德所至,地灵人杰,以故登皇榜者,有我三世祖讳铭,八世祖讳焉,举孝廉者,有我八世祖讳炜,十世祖讳文萃焉,勋名烂然后先辉映煌煌乎诚-门之庆也,夫於祖先之美而费知之是不明也,知其美而弗之传,是不仁也,将何赖有子孙为,在昔吾伯曾祖讳文灯塔伯祖讳琏吾父讳有恒,族兄讳用娌,念祖宗之盛德欲大其传,虑(思考)子...
· 续修湟中严氏族谱序
一、续修湟中严氏族谱序(重录)伦少得随诸伯叔父时,皆老自首,日尝聚一处,不闻谈世事,但称述祖宗以来,嘉言懿行,各举其所,及见闻,台旨记忆者,间论诸子侄,谓尝醇谨,某尚能力田、读书或戒谕。当务实不宜近名,虽祁寒甚暑,孜孜不倦,伦等常侍侧聆其言,初若平易而意深者永久乃知之,于是叹祖宗忠厚孝友之遗泽,孔长而先人之乐道,以教我子弟者,非偶然也。后余补诸生,凡吾宗合祭,省亲视坟墓及吉凶之事,无远近必赴之,至则谒尊属接卑幼,难朴讷聪颖之不齐,而无大无小无远无近,咸雍穆循谨,无嚣张凌厉之气。即里中父老亦尝谓严氏子弟尚循有旧日之风也。颐吾宗自有明,移寓甘州者,既不可考。而家西宁者,支派日以繁衍,居址又日以分散各处。自先祖伯维宪公篡修族谱时,亦谨能详于始祖之所自起及十世以来,大宗之世系而所配之姓氏,所葬之邱垄,及支分派别之子侄若孙多略而弗备,诚以族繁居涣,考稽为难。不忍先业之沦夷而存其一二,以有待于后也。自...
知识互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