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一个让你读不尽的精神文化库

2016-09-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4
转发:0
评论:0
族谱,一个让你读不尽的精神文化库,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家谱家文化-百姓通谱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中国家谱历史悠久,始于上古,兴于宋,推于明,盛于清,数千年来,在不同时代,家谱显示了不同的形态,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神秘的宗族符号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她还说到,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

族谱,一个让你读不尽的精神文化库

  山东来认祖寻根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历史沿革,家谱的发展经过了一波三折。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家谱修纂工作逐渐停止。原有“三十年一修”的家谱普遍缺失了两至三代人的记录。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内地一些以往宗族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

      进入21世纪,修谱之风在较为富裕的农村地区渐成气候。在这些地区,当族中较有威望、受过一定教育的长者发出“重修家谱”的倡议时,得到族人的热烈响应,并成立专门的宗谱理事会,负责搜寻旧谱、募集资金、整理当代族人资料等事务。重修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等到修订完毕,家族会举行隆重的颁谱典礼,并用各种庄重仪式将家谱“请”回家珍藏。

     为了怀念远去的记忆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中国沿海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

 

  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古旧家谱,尘归何处?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近10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目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年迈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近年来损毁的较多。

      然而,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欣欣向荣,百姓通谱的“同心圆”修谱技术,以全新的视角开辟了新时代修谱的模式,把年轻一代并不太感兴趣的传统古旧家谱搬上互联网,集“修、查、娱、教、商”为一体。这种年青一代喜欢的家谱传承方式必将迎来火热的夏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最难读的一百个地名,你读对了吗?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的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100个最容易读错的中国地名,看完后,绝对让你心生感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1.浙江丽水的丽,读lí,不读lì。2.浙江台州、天台的台,读tāi,不读tái。3.浙江嵊州的嵊,读shèng。4.浙江鄞县的鄞,读yín,不读jín。5.浙江乐清的乐,读yuè,不读lè。6.浙江诸暨的暨,读jì。7.安徽歙县的歙,多音字,读shè,不读xī。8.安徽六安的六,读lù,不读lìu。江苏的六合也读lù,方言字音的残存,江淮方言六陆同音,是古语,从这可知为什么六字的大写是陆。9.安徽亳州的亳,读bó,不读háo。10.安徽枞阳的枞,多音字,读zōng,不读cōng,枞(cōng)即冷杉。11.安徽黟县的黟,读yī。黄山古称黟山。12.安徽濉溪的濉,读suī。13.安徽蚌埠的...
·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
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乡土文化三个层面:在价值理念层面,徽商从观念和伦理的角度对和谐的思考和实践,为其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撑,从思想理念层面推动了徽商的繁荣发展。一是贾儒结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最大特色。翻开徽州的方志及相关文献,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贾儒结合的例子,举不胜举,正如汪道昆所言:“新安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计然乎哉,择术审矣。”(汪道昆《太函集》卷52《海阳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铭》)。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二者的互动,有利地推动徽州,乃至整个经商乔寓地的和谐发展。...
· 微文化―徽商―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
徽商执明清商界牛耳长达300余年,在经商处世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乡土文化三个层面:在价值理念层面,徽商从观念和伦理的角度对和谐的思考和实践,为其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撑,从思想理念层面推动了徽商的繁荣发展。一是贾儒结合。“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最大特色。翻开徽州的方志及相关文献,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贾儒结合的例子,举不胜举,正如汪道昆所言:“新安三贾一儒,要之文献国也。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驰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驰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不万钟则千驷,犹之转毂相巡,岂其单厚计然乎哉,择术审矣。”(汪道昆《太函集》卷52《海阳处士金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铭》)。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商业的发展,这二者的互动,有利地推动徽州,乃至整个经商乔寓地的和谐发展。...
· 50个很容易叫错名字的历史名人,你读对了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精华,不仅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甚至声调不同也有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历史名人。很多人物的名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能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一些字。可一旦组合在名字里,总是会有很多人把它们读错。因为在中国古代,这些字的发音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例如皋陶(yáo),作为“上古四圣”,被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99.99%人都会把他叫成皋(gāo)陶(táo);还有冒顿,一般也会读成冒(mào)顿(dùn),但其实这些古代人物的姓名这样叫都是错误的。在这里,阿族就整理了50个常被叫错的历史人物的姓名,你能读对几个呢?快收藏起来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吧!
· 庾澄庆的“庾”你读对了吗?庾姓故事你了解吗?
庾澄庆的姓,不知道读错的人都读成了什么,小时候把它读作shēn的也有,读作yǎo、gēng的也有,反正五花八门,读对的没几个。按照那时候的识字水平,读对的估计也都被当作笑柄对待了。但是,直到现在,相信很多读对了音的,怕是声调也搞错了。很多人把它读作yú,其实人家是三声的yǔ。庾,本指水路上储存转运粮食的仓库,也就是没有顶盖的谷仓。所以后来引申出了露天谷仓的意思。同时,庾还是古代称量的器具,所以这个字也被写成斞(左臾右斗)。有说一庾等于16斗的,也有说一庾等于2斗4升的。庾姓得姓来源便和它的本义有关。作为庾姓的两大源流,无论是源于帝尧时期的安庆公,还是源于周朝时期,它的得姓始祖都是负责掌管粮仓的官吏,后世以先祖的官职为姓氏,便有了庾姓。庾姓还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名为庾公,字之,也是庾姓的得姓始祖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的神射手。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读过《三国演义》原著的,应该对于华容道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