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国族谱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2016-09-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61
转发:0
评论:0
中国族谱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中国家谱的起源: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夏商;2.中国家谱的诞生:周代;3.中

1、中国家谱的起源: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夏商;2.中国家谱的诞生:周代;3.中国家谱的勃发:魏晋南北朝;4.中国家谱的兴盛:唐代;5.中国家谱的转型:宋代;6.中国家谱的完善:明代;7.中国家谱的普及:清代及民国时期;8.中国家谱的新修:近50年。

中国族谱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下面我就按八个阶段粗线条的给大家讲一下。    第一阶段中国家谱的起源。起源在什么地方呢?前面讲过了定义是血缘集团,最原始的人类没有家族观念,不讲究血缘关系,像北京人可能有血缘集团吗?不可能。那个时候能不能产生家谱呢?不可能。因为家谱讲世系,讲同血缘老祖宗传下来。一直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时的人已经感觉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一个家族,同一个血缘集团,产生交往再组成夫妻,后面的子孙身体不健康、寿命不长。怎么办呢?要区分氏族,祖父是祖父,父亲是父亲,这个辈分也要分清楚。我这个家族跟其他家族也要搞清楚,我这个家族的人只能跟另外氏族的人结婚,同一个氏族的人不能结婚。血缘关系是这么开始的。前面讲的家谱定义,就是一个血缘集团。血缘集团客观上为家谱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恩格斯讲过:“氏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自然形成的原始形式”。古人类学、社会学研究表明,中国家谱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是母系氏族社会没有文字,它怎么记录下来呢?古人就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口传家谱,另外一个是结绳家谱。  

 什么是口传家谱呢?就是后面的子孙把老祖宗一代一代的姓名都记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字,但是一些老人可以把自己的老祖宗背得滚瓜烂熟,比如父亲姓名后面两个字,可以是儿子姓名的头两个字。这个就叫口传家谱。    另外还有一种结绳家谱。就是用结绳的办法,让家谱留传下来。我们古代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代。用一根绳子把老祖宗历代的情况记录下来。怎么记呢?在一根绳子上可以打几个结,比如打五个结表示到我这一代经历过五代了。此外在每一个结上面挂一个小弓箭,说明我这一代有一个小男孩。在这个结上面挂一块小红布,说明我这一代养了一个女儿。我们到东北地区采访满族、鄂伦春族,还有些地方很原始,用一根绳子介绍他有五代,有18个男子,有5个女儿,这是最原始的,最粗糙的家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下】
五。唐代(公元600-900年)谱牒的重修及其衰落隋唐废中正、兴科举,朝廷用人主要根据考试成绩,不再完全依据士族的门第出身,士族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权,士族这个头衔只是一种社会身份的体现了。因此谱牒也不再具有从前据以选官、品人的作用了。可是唐初还屡修谱牒,而且声势很大。究其用意,主要是唐太宗等人企图以唐朝皇室和功臣为主要成份.培植一个新的士族集团,用以代替山东士族和东南望族的旧士族集团,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巩固唐王朝的统治。这个新培植的士族集团,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上的确认,就必须写到谱牒中去。所以唐初的屡修谱牒,不过是一种培植新士族、贬抑旧士族的措施或行为罢了。1。唐初谱牒的重修过程唐初大规模的修撰谱牒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贞观初年。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今狐德等主持撰修谱牒。高士廉等于是召集四方娴熟士族门阀的官吏、学者参加,并广泛搜集天下的谱牒,参考史传,辨其真伪,于贞观十二年(...
·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上】
一。中国谱牒的起源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那么它的产生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家族制度已经形成,需要谱牒来记录它内部的血缘关系;二是文字已经产生,并且有了简单的书写工具,如简册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文献。因此、那种认为原始社会已经产生谱牒,并把谱牒分为口述家谱、结绳家谱、文字家谱的种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当然,谱牒的起源也有一个从简单到繁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对自己家族世系的记忆,最初总是口耳相传,当懂得结绳记事时,就会利用这种方法来帮助记忆,但这种东西不是我们所说的谱牒,它不会成为一种文献、簿籍。关于中国谱牒的产生过程,根据目前能见到的材料和研究状况,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小的阶段,即商代(公元前1500-1000年)的萌芽阶段与西周(公元前1000-800年)的形成阶段。商代已有一些简单的世系表,是家谱的雏型。较为完备、成熟的谱牒形成于西周。夏朝(公元...
· 中国蹴鞠的起源及发展:古代足球起源于哪里?
古代足球起源于哪个国家?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经历了几千年,在汉、唐、宋时代,曾经象彗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留下一点泡沫,终于没落了。“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
· 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
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中华梁氏网2009年5月2日梁强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始祖嵩公(一世)生一子金微二世祖金微生二子:长国大号明山,次国老号明水。三世祖国老生三子:长天福名兴公,次天禄名亢公,三天寿号珊琉。四世祖天福生二子:长梁富,次梁昭。天禄生十一子一女:长梁呈,次梁...
· 浅谈中国姓氏流源与族谱的起源
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源于中世纪,极少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人的姓氏起源于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等的崇拜。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之后为雷姓,黄帝以云为官,有云姓。由于后世众多姓氏都是最早的祖姓依不同地域和事迹的分化衍生而成,万姓归宗,可以说中国人的姓氏都出于华胥氏之后,同属炎、黄子孙。秦朝以前,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字的古字是由“人”和“生”组成的,意即为人所生,因生而成姓。氏的本意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同姓不可通婚,同氏而不同姓者,可通婚姻。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趋于湮没。司马迁所作《史记》正式把姓氏连用而不再加以区分。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由此推断姓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确定的姓不到30个,大多数都从“女”旁。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