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理财家、政治家。桑弘羊
西汉著名理财家、政治家。桑弘羊,桑弘羊(公元前155年—公元前80年)出身于洛阳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商人家庭,这个家
桑弘羊(公元前155年—公元前80年)出身于洛阳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商人家庭,这个家庭给了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以及对商业、商业经营较为全面的认识。两汉时期,人们计算数字要使用一种被称为“筹码”或“筹算”的工具,而桑弘羊自幼敏悟,对计算一事也极为熟悉,因此可以脱离筹码,只用心算得到准确的答案。靠此本事,他在十二岁时便被征召入宫,担任“侍中”。
然而,史书对他的少年及青年时代都语焉不详,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靠文字记载还原桑弘羊最初入宫的经历,有些学者推测,在当时他或许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神童,而年幼的汉武帝同样正在学习阶段,朝廷因此给了桑弘羊一个“侍中”头衔,令其伴读。
无论事实究竟如何,这次入宫对桑弘羊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再像父辈那样走上商贾之路,而是开始了始料未及的政治生涯。
从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到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始终担任着侍中一职。在这二十七年的时光中,汉武帝即位,变尊崇黄老为独尊儒术,对外政策也自和亲改为武力解决。
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被任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时年四十岁。当时对外战争耗费大量财孥,国家财政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而桑弘羊在出任大农丞的五年中,先后参与了几项重要决策,展现出卓越的理财能力。
首先是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是一种向工商业经营者征收的资产税,而告缗则是指对税或所报不实者,要处以没收全部财产的重罚,告发者可以得到被告发者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令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其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币制改革,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禁止郡国和民间铸钱。并且假民公田、移民屯垦,以便于安抚流民,巩固边防。
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从此之后直至汉武帝去世,桑弘羊都独掌财权,总管国家财政。
他从上任开始,即先着手解决国家财经制度的混乱问题,整顿以往对财经多头管理的弊端,并且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财经管理系统。
为了彻底解决财政困难,桑弘羊开始全面推行并完善盐铁官营政策。汉朝建国之初,民力正疲,百废待兴,因此自高祖开始,连续几个皇帝都把“休养生息,无为之治”八个字当做治国宝训,治铁、煮盐等行业也基本向百姓开放,如此一来,慢慢产生了一批靠资本原始积累而发家致富的富商,这些富商大贾垄断盐铁行业,形成畸形发展,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针对此问题,桑弘羊坚定推行了私营改官营的盐铁政策,把盐铁生产权收归国家。这一举措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还起到了抑制豪强兼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作用。
汉时地方间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桑弘羊推行均输法,设置数十个大农部丞,分别掌管各个郡国的农业及官营工商业,在县一级设置由大农部丞领导的均输官,负责物资的转运和贩卖,如此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官营商业网络。均输法的实施,可以调剂物资、赈济灾荒、垄断市场。
推行均输法的同时,桑弘羊还采取了一项新财经措施,名为“平准”,就是当某种商品价格过低,则大量买进,反之就以平价向市场抛售,以平衡物价。
此外,他还实行了酒类专卖制度,对增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桑弘羊被贬为搜粟都尉,此次降职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其子弟犯法的牵连。但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并未减少,他仍然大力推行盐铁等各项理财措施,并协助武帝解决当时出现的各式新问题,如为农民起义筹措经费,调拨粮草等等。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军攻破西域门户车师,为了巩固胜利成果,确保中西商路通畅,桑弘羊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联名,向汉武帝提出了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然而对此建议,汉武帝并未采纳,相反他批评了桑弘羊等人,并下诏承认以往战争政策的错误,同时要调整政策,认为当务之急是与民休息。
在此次诏书颁布后,武帝立即停止各种劳民措施,不再兴师动众,着手推行“富民”政策。武帝晚年的政策转变,对桑弘羊个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他并没有被继续追究,但武帝专门增设了一个分管农业生产的搜粟都尉,桑弘羊的职权范围因此减小。直到武帝去世的一年多里,桑弘羊都没有任何显著记载留于史册。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在去世前,武帝召集亲信大臣托孤,六十八岁的桑弘羊被晋升为御史大夫,这标志着他已成为西汉王朝最高领导层的核心人员之一。在几个辅政大臣中,金日磾早逝,田千秋只做中立的和事老,上官桀同桑弘羊一起站队,霍光则自成一派。霍光与桑弘羊不睦,在政见上也有分歧,为了扳倒桑弘羊,他促成了一次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政治方针辩论会——盐铁会议的召开。在盐铁会议上,代表民间力量的贤良、文学向桑弘羊提出了一系列批判,而桑弘羊口灿莲花,以一当十,最后仍然落于下风。
会议结束后,桓宽将双方发言整理出六十篇,称为《盐铁论》,内容依照会议实际情况,以一来一往的对话形式加以记录。这本书是世界上早期讨论国家政权与市场体系关系的最为丰富的文献,也是中国经济伦理思想史上功利论与道义论最具现实意义的一次争辩。霍光与桑弘羊等人的争权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激化。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卫太子因巫蛊之祸而死,齐王病故,在活着的四个儿子中,燕王刘旦最长。卫太子与齐王死后,燕王以为按次第应由自己即位,遂上书“求入宿卫”,这件事招致了武帝的极大反感,最后立少子为帝。当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与霍光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时,他们便开始与燕王交通,暗中决定以燕王的名义上书,告发霍光有图谋不轨之嫌,并计划由代理尚书事的上官桀负责把文书批给有关部门调查,桑弘羊和一些大臣共同来罢免霍光。但昭帝在接到上书后,发觉其中有诈,此事只好作罢。上官父子又与长公主、燕王等合谋,让长公主邀请霍光赴宴,然后伏兵杀死他,拥立燕王为帝,但其阴谋泄露,在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霍光以燕王刘旦觊觎帝位为名,处死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等人,加以族灭,史称“燕王之变”,一代理财家和政治家桑弘羊,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西汉政治大臣桑弘羊
桑弘羊(?―前80年),洛阳人,西汉政治家、财政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两朝,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因功赐爵左庶长。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召开,因贤良文学指责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政策“与民争利”,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会后,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其他政策仍沿袭不变。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
· 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冯
冯唬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前101年),随公主刘解忧远嫁和亲到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刘解忧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刘解忧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称她为冯夫人。人物生平随主西行汉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接连进行大规模军事反击;同时,汉武帝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便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将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乌孙国王猎骄靡。猎骄靡死后,刘细君依照乌孙国风俗,再度嫁给猎骄靡之孙、继任乌孙国王军须靡(继位前担任岑陬之职)。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汉武帝再以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冯蛔魑刘解忧的侍女,跟随刘解忧同去乌孙国。尊称冯夫人冯簧性聪慧,知书...
· 文学家政治家金崇岳
简要介绍:金崇岳、原籍宝庆,公于宋嘉佑七年八月十五日生,中元佑戊辰李常宁榜进士,官值阁舍人,迁大理寺卿。后出知明州,为花石冈所扰,公上书,迁礼部尚书,授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讲学士。既而三上书谏除,五上书极言奸臣蔡京、童贯误国,被贬谪为象州司户,宣和六年殁象州任上。人物生平:金崇岳,系金氏始祖金日第33世裔孙,北宋末年礼部尚书,一生公忠体国,清正廉洁,正气浩然地与误国奸权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崇岳公被贬为象州司户。他祖籍湖南邵阳,和三个儿子过、迈、遇都是进士出身。过、迈、遇三兄弟分任浏阳知县、筠州知府、丰城知县,父亲被贬,分别在浏阳金塘、高安罗塘、丰城老塘立基。崇岳公过世于象州任上,三兄弟迎其柩归葬高安罗塘凤凰山,成为金氏“三塘”共祖。南宋宰相文天祥评价:“貂珥侍中荣七叶,象洲司户茂三枝”,其荣甚隆。金崇岳为西汉辅政大臣候金日世袭裔孙,原籍宝庆,公于宋嘉佑七年八月十五日生,中元佑...
· 探索:汉武帝的理财能臣桑弘羊之死
在写过几篇关于汉武帝时代颁行的与民争利的经济政策的文章后,不断有网友问:你读过《盐铁论》吗?你知道桑弘羊之问吗?没有这些与民争利的经济政策,我们拿什么来“爱国”?于是,我不得不写作这篇《桑弘羊之死》。在帝制时代的中国,没有国家的概念,或者说:朕即国家,天下即朕。所谓“爱国”,爱的即是皇帝和朝廷。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满足皇帝和朝廷一切欲望所需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早已经明白,国家不等同于皇帝,不等同于某些组织和利益集团。如果我们把“朕即国家,天下即朕”中的“朕”换作“人民”,那么“人民即国家,天下即人民”;如果我们对个体生命本身抱有最基本的尊重和怜悯,再来看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桑弘羊之问”,会发现,这原本是个伪命题。网络配图公元前81年,即汉昭帝始元六年2月,汉王朝召开了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会议——盐铁会议。《汉书.昭帝纪》这样记录:“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
· 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
1.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高密市)人。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这些作品总体上都表现了墨色浓厚,笔势浓肥,线条轻重粗细变化随心所欲的笔画特征。他的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年学习董其昌,字体秀媚妍润;中年,学习颜真卿、苏轼各家,笔力雄健,丰泽厚实;晚年则锋芒内敛,造诣达到了高峰。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一年后散馆,授编修,进入仕途,再迁侍讲。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刘统勋(时任陕甘总督)因办理军务失宜下狱,刘墉受株连而遭逮治,旋得宽释,降为编修。次年六月,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十月,提为安徽学政。任职期间,针对当时贡监生员管理的混乱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部议准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