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湖南常德刘氏流源

2016-09-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21
转发:0
评论:0
湖南常德刘氏流源,常德谢家铺刘氏   始祖存远、及远二公,明永乐12年(1414)由江西宜春徙居湖

  常德谢家铺刘氏

  始祖存远、及远二公,明永乐12年(1414)由江西宜春徙居湖南汉寿。传至万才公,崇祯元年又迁居桃源县泥窝潭乡湾坪。谱尊万才公为一派祖。传至十派祖天武公等兄弟八人于道光20年(1840)先后由桃源迁居武陵铁炉冲(今鼎城区谢家铺楠竹山村)。1997年三修族谱。派语:万文承应登,之士世朝天,祖德绍芳美,继起永传辉。

  常德回族刘氏

  先世居陕西西安府高陵县合口。始迁祖信公,字天相,明时宦游来常,见常郡为鱼米之乡,遂家于此。

  常德泉塘军籍刘氏

  先世由江西至武陵,世居泉塘。清光绪30年(1904)纂有墨谱,钞本未刊。

  常德高迹里刘氏

  始祖崇公,南宋初自京兆万年县从大军征讨入闽,遂居建宁麻沙镇。崇孙子荣公,避兵乱徙湖南武陵高迹里。又七世支分之选、之受、之海、之美四房。1923年续修族谱,堂号禄阁。

  汉寿军山铺白莲冲刘氏

  始迁祖江公,明永乐2年(1404)携家由江西庐陵县六十五都三图徙居湖南常德府龙阳县军山铺白莲冲。三子:长元三,后裔派衍白莲冲、龙井冲、七星桥、走马堤、安乐湖、金竹冲等地;次子元道,后裔派衍大七冲、三才障等处;幼子元通,后裔派衍牌头港。清光绪23年(1897)续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3代,男女丁口3000余人。同治3年(1864)建宗祠于乐三乡纸料洲。

  汉寿花薮刘氏

  始祖存远、及远二公,明永乐12年(1414)由江西袁州府宜春县迁居湖南汉寿县木盆堰。存远子四:伯海、伯江、伯湖、伯渊,江、湖二公仍归江西,海、渊二公因迭被水灾而于宣德10年(1435)落业龙潭上乡花薮里;及远公子伯宝,宣德13年落业龙潭上乡木瓜园。族谱创修于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6年(1741)、嘉庆元年(1796)、道光10年(1830)、光绪9年(1883)、1929年续修。派语:伯与显郁流,廷文清仲顺,胜泰世承应,同名大振扬,先代徵仁厚,诗书德业长,熙朝崇礼教,多士庆观光。

  汉寿军山铺刘氏

  始祖德言公,其长子程居荆山,传十五世至兰芳公,字振祖,明洪武29年(1396)举人,任常德通判,明永乐2年(1404)致仕卜居常德府龙阳县南军山铺父子桥。族谱创修于清道光12年(1832),光绪13年(1887)续修。

  汉寿六甲刘氏

  始祖天贵公,宋元之际人,世居江西吉水三十八都永丰村。始迁祖必达、必选,天贵六世孙,明初奉民稠地抽丁实湖湘之命徙龙阳落业。必达子孙世守金盆山和樟树洲,必选子孙世守九灵山。1946年达、选二房六修族谱,堂号禄阁。

  澧县华溪桥刘氏

  始祖守祯公,明洪武初兄弟五人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楚,一居澧北东田堰,一居常德西关外,守祯居澧南华溪桥,余二人仍返原籍。守祯生胜宗,胜宗生本福、本禄、本玄,衍为三房。清雍正3年(1725)创修族谱,嘉庆9年(1804)、咸丰5年(1855)、光绪12年(1886)、1938年续修。十世正位公清康熙间曾随军赴台平朱一贵乱。

  临澧菖蒲堰刘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水大栗树,明洪武2年(1369)始迁湖南,有支子居石门南北墩。清康熙年间,有自南北墩迁临澧新安交口者,名讳不详,今称其为启祖。启祖三兄弟,分三房:交口为长房,菖蒲堰为二房,双堰、龙岗为幺房。1940年、2005年纂修族谱。世派:光大圣朝友,道章忠良强,衣冠耀汉室,礼乐振家邦,彭城泽常远,休侯德孔长。

  桃源东村坪刘氏

  先世明洪武时自江西迁于桃源县北灵岩东村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九溪、黄石、莫溪、莫林等地。宗祠在本乡东村坪。清光绪6年(1880)创修族谱。

  桃源穿石刘氏 始祖吉蕴公,宋神宗元丰8年(1085)自泰和迁湖广新化平砥。越二十二世孙嗣福于清乾隆间自新化迁桃源县南穿石。宗祠在穿石。至1948年,已传12代,有200余人,分布桃源县南穿石各处。

  桃源芙蓉坪刘氏

  先世明洪武时自吉安迁于桃源县北漆河芙蓉坪。1937年创修草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刘家坪、刘家冈、石板坪等地。宗祠在芙蓉坪。

  桃源华岩河刘氏

  始迁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拖船埠迁湖南常郡慈利县九都朱家港,洪武8年(1375)再迁桃源县莫溪乡华岩河砖多坪,衍为溶、淋、浩、潮等四房。宗祠在华岩河。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9年(1849),2001年四修时,入谱人丁13146人。派语:汝安水思木,景金子道一,伯祚士学绍,正宗志大清,兴汉登隆运,继业起人文,丕振世绪远,其昌永光明。

  桃源老棚刘氏

  始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迁于慈利朱家港,继迁桃源县北华岩河。四传至元海,明成化初再迁县北上七里村老棚。1914年创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17代,全族人口约100余人,分布于温泉及慈利等处。宗祠在老棚。

  桃源上七里老棚刘氏

  始祖纠纲公,明中叶由江西迁慈利二都,越六世传至廷凤公,再迁桃源县北上七里村老棚。1924年续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2000余人,分布于温泉、高东及慈利、石门、大庸等处。清道光初年建宗祠于老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南常德朱氏流源
常德朱氏始祖(唐)环公,九世至熹公、清公,清公裔二十世至中规公生二子:福升、福恒,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吉水县拖船埠迁常德,升公居青泥湖西岸牛桥冲;恒公居南岸新桥嘴。恒公长子寿世居故址,次子寿身迁居汉寿朱杨湾。清道光8年(1828)恒、升二房纂修族谱,咸丰9年(1859)、光绪11年(1885)、1947年续修。常德朱氏一世祖纹修公,明永乐间自江西南昌迁居湖南常德北关外穿紫桥,越二世林公复徙本邑前乡上得村栗树坪。1925年续修族谱。桃源木塘朱氏始祖珍禹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迁桃源县东杜青村朱家园。至1948年,已传19代,共300人,分布于朱家冲、莲子堉等地。清光绪22年(1896)建宗祠于朱家河。桃源灵岩朱氏先世清康熙50年(1711)由江西迁桃源县北灵岩之雅儒堉。至1948年,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罗汉寺、黄坡庄等地。宗祠在雅儒堉。族谱创修于清光绪5年(1879)...
· 湖南常德邓氏流源
常德落耙、雁门邓氏始迁祖国玺,字文信,名朝印,号琢成,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迁居常德阳城落耙、雁门二村。原派:祖宗国兴尚文诗列廷名必大希之世元开应以家声宜丕振毓,1947年与汉寿五、六甲邓氏合谱合派。常德土淰村邓氏始迁祖文礼公,字碧璋,父宗趾,明永乐23年(1425)由武冈州迁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文礼于明成化10年(1474)徙常德土淰村,后裔蕃衍于实竹坪、老渡口、善卷村、新陂桥、和尚桥等处。原派:祖宗文思庆庭朝文子大尚世国希光承有志应德振兴隆汉邦。1947年与汉寿五、六甲邓氏合谱合派。汉寿马龙滩、王家嘴邓氏始迁祖思聪、思明二公,明成化5年(1469)由江西吉水始迁龙邑马龙滩,即大围堤第五甲,后思明析居第六甲王家嘴。谱以宋淳熙辛丑朱熹赠序之南昌旧谱为始修,明崇祯9年续修,清光绪19年(1893)六修,1928年七修,1947年与常德土淰村、落耙村、雁门村邓氏合谱合派。...
· 族谱网记录湖南常德谢氏流源
2016年9月21日,族谱网记录湖南常德谢氏流源常德落伽寺谢氏始迁祖绍祖,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丰城县迁居湖南常德前乡下淰村落伽寺。桃源县城谢氏始迁祖仲才公,元末自江西吉水迁桃源县城,葬东门外会宾桥。宗祠在县城上街。清道光30年(1850)创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32年三修。至1948年,已传22代,人口约3000余人,分布于三阳港、狮子山、戏台坡、株木桥、张家湾、大洑溪、小洑溪、洞山坪等地。桃源郑驿谢氏始迁祖升四公,明万历间由江西金溪官常德府经历,有惠政,辞官后偕弟升五、升六落业于县南郑家驿。1936年与青山湾谢氏、宝洞堉谢氏、新店驿谢氏合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15代,人口共877人,分布洞中、澄溪、仙羊冲、板石溪、白马渡、新店驿等处。宗祠一在新店驿,一在郑家驿。桃源青山湾谢氏始迁祖而芳公,清乾隆元年(1736)自闽县因商贸迁来桃源县南之青山湾。1938年纂有...
· 湖南株洲刘氏流源
株洲晓花洲刘氏谱称始祖嵩公,字伟高,号岳云,明正统时由江西袁洲分宜县白沙湾徙居湘潭朱亭乡冷水潭之晓花洲,今属株洲县。清康熙54年(1715)肇修族谱,乾隆51年(1786)续修,道光元年(1821)三修,咸丰9年(1859)四修,光绪16年(1890)五修,1922年六修。乾隆52年(1787)始建宗祠。派语:(自十一派始)远绍让德,世守其声,诗书礼乐,文士传经。醴陵刘氏始祖遐公,字成始,一字正长,号从远,仕晋安成太守,留居安福笪桥刘家巷。传十世至大年公,徙居和州;永年公,世居笪桥;延公,徙安福龙云下村;迺公,徙安福石屋。延裔二十世又分为承勋、承嵩、承贵、承宾、承贶、承美六大支,后人散居醴陵、攸县、茶陵、湘乡、宜章、衡山、郴县、湘潭、酃县、邵阳、武冈及江西各地。裔孙中不乏名人:庐陵清水派三十八世刘尧诲,临武人,明时官至两广总督、南京都御史、户部尚书。醴陵义井派四十八世刘鹏年,前华东师大校长...
· 湖南郴州刘氏流源
郴州寒泉刘氏始祖三郎,明洪武初以小旗升总旗,授百户,由江西吉水县徙郴城西南隅寒泉。后裔散处西凤乡、永丰乡、德诸乡。郴县黄茅刘氏始祖淑远公,字子静,宋末因遭世乱自江西泰和迁湘南临武县乌陂洞。传十世至志禹公,字九畴,明嘉靖间迁居郴县秀才乡黄茅。至1948年,已传18代,男女丁口约4000余人。宗祠在黄茅。郴县永春刘氏明季由临武迁永春之田池洞、才口水等地。桂阳刘氏先世宋元符3年(1100)由江西泰和迁入莲塘。宋末建康时登公为桂阳军知军,后留居桂阳城。至1988年,全县共11233户,39315人,占全县总人口5.59%。桂阳福洞坊刘氏始迁祖才广公,字十万,南宋时因避乱自江西泰和县迁湘,开基于桂阳县贵临乡福洞坊。其后裔中一支迁居新田县北门正街。至1948年,已传24代,男女丁口约120余人。宗祠在双溪岭。资兴刘氏始祖跃龙公,字腾飞,宋大德2年(1298)由赣省特授湖广武昌府兴国州知州,后升湖南永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