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康熙助手李光地家训——“国宪有严,亦必不尔宽也”

2016-09-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康熙助手李光地家训——“国宪有严,亦必不尔宽也”,清康熙五十四年,时年74岁的大学士李光地返回故乡(今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李光地

清康熙五十四年,时年74岁的大学士李光地返回故乡(今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李光地早在康熙九年(1670年)即中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直隶巡抚,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为官近半个世纪,政绩斐然。著名史学家陈祖武先生称其为“一代创业功臣”。在返乡前,李光地已多次向康熙皇帝提出要“告老还乡”,虽未获批准,但此次返乡之行也隐隐已有荣归之意。

  李氏在外为官多年,其间虽不曾在家乡与京城间频繁往来,但也不至于两地消息隔绝。虽然如此,当回到家乡时,看到家乡子孙以及族人的变化,他还是大为震惊,在给地方官的一封书信中他清楚地描述了这种变化。李光地直言,李氏子弟“习气甚庞”,不仅如此,“自家子弟及乡党间习染深重”,甚至“匪类竄籍者亦多”。他虽未直接言明“习气”具体所指,但想来不外乎为当时富贵子弟所惯有的骄奢蛮横之风。

  作为从政经验十分丰富的过来人,李光地非常清楚这种风气滋生蔓延的后果。为改变这一现状,李光地亲手订立了一系列“家训”,目前可见的有《戒子孙》《本族公约》《同里公约》等。康熙五十六年,他奉召回朝,仍然放心不下,临行前又订立了《丁酉还朝临行公约》。除此之外,在其文集中,尚有与上述“家训”在内容上高度相似的一系列“箴文”,目前所见有《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

  在这一系列“家训”及“规约”中,李光地极尽循循善诱之能事。首先,他以极其丰富的人生和政治阅历告诫李氏子孙及族人:“夫世无百年全盛之家,人无数十年平夷之运,兴衰激极,存乎其人。”先辈累积下来的基业不可能成为后代长久的倚靠,并称“吾生七十年间,所阅乡邦旧家,朝著显籍者多矣,荣华枯陨,曾不须臾,天幸其可徼乎?祖泽其可恃乎?”

  其次,李光地也自知李氏家族在地方“根衍枝繁,人丁众伙”,且因其在朝为高官之故,家族势力日渐壮大,虽然他一再声称祖业不可倚靠,但其子孙和族人不一定能参透其中道理,从而将他的话语奉为金玉良言,因此他甘冒“刻薄之名”,只是盼望李氏子弟能在“阅世之久”后,“自知吾今日之言,是亲爱之至”。

  李光地这些肺腑之言因何会为他带来“刻薄之名”呢?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诸多“家训”,多以道理服人,其中自也不乏类似李光地这样的敦敦教诲,制订“家训”的人也多以自身经验、阅历和眼光,昭示子孙后代,期盼后人在人生发展上事半而功倍。但以效果言之,有些“家训”虽流传甚广,所涉道理光明正大,但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却未必一定显著。李光地所制订的一系列“家训”“规约”中,除了循循善诱之外,还辅之以国家律法,甚至是以律法为依托。他声称,“凡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席荫骄矜,衰落立至”“自今以往,有犯规条,我惟有从公检举,闻于官而与众共弃之,不能徇私庇护”。身居高位而不为子孙族人徇私,严以律法,以普通人情常理论之,也难怪会有“刻薄”之嫌。

  然而以李氏子弟而言,其家族聚居安溪湖头(旧称感化里)已“十有余世”,俨然成为一个大家族,且族中又出了李光地这样一位高官,无形中已“泽被”众人,以致“不类子弟”日众,对于此种情形,李光地在教诲之余,辅以律法,甚至放出与其一代理学大师身份极不相称的“狠话”,称“尔不为吾惜名节,吾岂得为尔爱身命”,并直接告知子孙族人越界行为的严重后果,“国宪有严,亦必不尔宽也”,这些警示话语至今读来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犹回响在耳。

  就这样,以教诲为先导,以律法为依托,李光地的“亲爱之言”一代代流传下来,在今日的安溪县湖头镇,李光地故居几乎是所有参观者的必选,在故居建筑林林总总的展示品中,以李光地制订的一系列“家训”为内容的展示牌最为醒目,细细阅读,认真体会,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关于治学、处世、理政的诸多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家训”展示牌,大多出自李氏后人之手,一代理学大师的人生经验及其传承显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者系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水海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与李光地的知己情谊李光地有几个儿子?
蓝齐儿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康熙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将其嫁给了仇人噶尔丹。蓝齐儿嫁给噶尔丹的时候已经有了爱的人,就是李光地。康熙也默认了二人的感情,甚至曾暗示等李光地功成名就,就将蓝齐儿嫁给他。谁会想到中间出了个噶尔丹,蓝齐儿与李光地有缘无分。蓝齐儿远嫁之后,李光地拼搏努力,最终功成名就,成为康熙朝宠臣名臣。历史上的李光地,虽然没有和蓝齐儿的这一段情,却也还是康熙宠爱的臣子之一。李光地是康熙九年进士,曾先后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中立下大功,逐步受到康熙提拔和重视。不过李光地本人有争议,据说当初三藩之乱李光地拒绝投降,还曾将敌方军情上书。三番平定之后,李光地靠此功一路飞升。当时有叫陈梦雷的翰林编修,与李光地同科同职。据说敌方的军情是陈梦雷冒险得到,随后写给李光地,让他上呈朝廷。李光地最后密奏上京,却将此功劳独占。后来陈梦雷被捕,两人对簿公堂,一时引发热议。虽然有争议,但...
·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
李光地为什么深得康熙的信任?李光地是康熙唯一的知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光地是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如一,学问渊博。为官五十年,让康熙引为唯一知己,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李光地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就非常聪明,五岁时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儒家著作,并对宋明理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被封为翰林编修。1670年,李光地回家探亲。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并得到了定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与靖南王耿精忠的响应。耿精忠逼迫福建省内有名的人士到福州为自己效力,李光地收到了耿精忠送来的招降信,同时也收到了郑经的招降信。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在郑成功死后占据台湾,一直以抗清为己任。李光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就请叔叔去福州城内探听消息。当时与李光地同榜进士的陈梦雷...
· 严宽
注释
· 李光地
生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于富绅之家。史载其自“幼颖异”,五岁便入塾从师授读,“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13岁遍读群经,18岁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像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李光地因“卖友案”而于士林声名狼藉。三藩之乱时,耿精忠占领福建,台湾的郑经起兵攻泉州,李光地一家匿藏于深山,郑经、耿精忠诱降,李光地严拒,远避深山。与李光地同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的陈梦雷,因在福建,遭到耿精忠掠去。陈梦雷运筹,李光地通谋,由梦雷探听耿军军情,光地上蜡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报,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转述。后来果然帮助清兵大破耿军,李受到康熙赞许,但李光地早就将奏章的“陈梦雷”之名删去,以独吞功劳。平叛之后,身陷叛军的陈梦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狱,贬戍奉天。李光地却扶摇直上,官...
· 李光地是谁?李光地的历史结局
人物档案姓名: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榕村谥号:文贞称号:安溪先生、安溪李相国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福建泉州安溪湖头出生时间:公元1642年去世时间:公元1718年职业:政治家、理学家追赠:太子太傅其他成就:为政席仁,义设常平仓,减免赋税,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其他作品:《历像要义》《性理解》《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李光地是清朝著名大臣,康熙年间清官,理学名家,曾经协助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对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具有卓越贡献。公元1642年,李光地出生在福州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一个具有诗书教养的富绅家庭。因为家庭富裕,李光地得以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之他自幼聪慧,因此在读书方面很有成就。他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师傅读书,表现颇佳,“未尝一启齿,发声试之,辄已成诵,不失一字。善属对,矢口惊人。塾师弗能教也”。青年之时,研读经史,用巩固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