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安禄山故里
相对于世界其它民族而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积淀,为人类文明打造了臻于完美的封建主义社会模式。而就文化的灿烂、经济的繁荣、军力的强大、疆域的广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开创的“开元盛世”创造了封建制度国家的极致。而发生在这“盛世”之后仅14年,即发生了结束盛唐历史的“安史之乱”。这极盛而衰的变化让人深思。为创作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从2000年起,我开始了对“盛世枭雄”安禄山有关资料的收集。
1. 安禄山的出生地是菜园子村
是一个雁去秋高的日子,我来到辽宁朝阳胜利乡一个名叫菜园子的山村。一位研究地方志的专家曾撰文说,这里是发动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的两渠魁之一安禄山的出生地。这个地方在唐朝归营州柳城郡管辖,史书《新唐书》就写道:“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
柳城,是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这里,古往今来就是个出人物出故事的地方。
如果把历史推回到公元七百零一年,即武则天长安元年,这里正是一个水草丰茂、牛羊肥美、胡笳悠扬的人间伊甸园。按照史书的记载,这年的正月初一,安禄山就出生在今天叫做菜园子村的一座羊毛毡帐里。由此推想,他的阿姆------因为他是女巫之子,所以不能称母亲为阿妈------那个善于歌舞娱神的女巫阿史德,是在春风荡漾、万物复苏的三月里身怀有孕的。
这个乡的文化站长是个在城里读过中专的女孩子,开朗健谈,浑身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她刚刚从蓝球场上下来。她告诉我在历史课本里知道唐朝发生过“安史之乱”,那时却不知道安禄山是她的同乡。当了文化站长后,才隐约听说一点有关安禄山是本地人的传说,但并不详细。不过,她还是热情地帮我联系到了菜园村的党支书刘成阁,说他或许能告诉我一些什麽,于是,她把乡里的一位司机推上驾驶座,让他送我去菜园子村。辽西在那年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早庄稼只有一二分年成;几场秋雨落下,晚种的高粱玉米受些雨露滋润,可能还有些收获。为此,山路两旁的庄稼青的青黄的黄,秸秆也是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给人一种心中塞满了乱草的感觉,没有一丝儿北方秋野的天高气爽的感觉。
老刘一九五三年就在互助组里当记工员,当了四十多年农村基层的干部。算来也是“老资格”了。他身材瘦瘦,脸儿窄窄,纵横交错的皱纹里,写着与普通农民一样的躬耕垅亩甘苦自知的沧桑;在菜园子村近两千口子人中,只有包括他在内的几个人知道,他们眼下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出生过一个大闹朝廷的安禄山。不过,这小子为什麽大闹朝廷,闹到啥程度,他们说不上来;至于安禄山是什麽民族的人,从小是吃高粱米,还是吃什麽肉,喝什麽汤,饮什麽茶的细节就更不知道了。
老刘把我领到一个叫田白顶的小自然村让我拍照,说这里就是安禄山出生的地方。我问他这说法依据何在?他说,在上几辈子老人留下的传说里,这个村儿出过一个武艺很高的人,邻村的人来打架,十个八个不是他的对手。枪尖刺到他的喉咙硬是刺不进去,他的头发甩起来也能杀人。还因为这人的头顶心有一绺白头发与众不同,这个村子就叫了田白顶。他的推理有点意思的地方,一是安禄山要是武艺不高就不能杀人造反;二是他注意到了传说里武艺高强人的头发有特色----唐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东胡人,奚人,契丹人,东胡人,人的发式都大同小异-----髡发。然而,事实上他的说法还是有些牵强,因为,就在第二天,我就在一座供奉“龙母娘娘”的清云观的铁钟上,发现了由发音产生的地名错讹,原来那个小自然村并不叫田白顶,尽管那里出了一位头心有绺白发且又武功高强的人;这铁钟铸成在大清宣统三年,那上面铁铸的村名是“天磨顶”。我觉得,如果安禄山真的出生在这里,这小村的名字叫做“天魔顶”也许更合适,因为安禄山后来就真的成了一个杀人的魔鬼。
村长谭明月晚上到村部办公室来看我,他说,安禄山的出生地该是离此四五里地的“窝拉圈儿”村民组,理由是那里曾出土过古人用过的大铜锅;但第二天,他的爸爸,从小读过四书五经的谭玉春老先生指正说,安禄山的出生地是名叫“沟门子”的村民组,根据是那里不仅也有古物出土,而且沟门子的地形特别,周围有五座小山包拱卫着,叫“五蝠捧寿”;前后有东西流向的两条小河,被称为“二龙夺珠”。依据阴阳家的说法,这里出大人物,但这大人物不是善类,是个好勇斗狠脾气暴躁的人。
其实他们的说法都没错儿。依据史书的记载,唐时居住在塞外辽西的各民族都是“逐水草而畜牧”。那时,这些民族还没发展种植业,也没有形成定居的习惯,而是哪里的水草好,就把牛羊赶到哪里,也就把毡帐迁到哪里。绵延百里的松岭山下,奔腾流淌的大凌河两岸,都可能是他们的家园,除非各民族的酋长领头挑起民族间械斗,划地而居。由此,他们三个人说的三个距离都不大的小自然村,都可以说是安禄山的出生地。
2. 我到 菜园子愧姓“安”
当今菜园子村的农民们没有必要成为重大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的研究专家,就是不知道安禄山是自己的同乡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和那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逆臣安禄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他们只是在安禄山出生过的地方生活着。我翻遍了菜园子村全村105户人家1935口人的名册,只有一户人,其它都是祖上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迁居来的汉人后裔。而且,《清史稿》和县志都记载,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以后,这里老大一片地方被他敕封给帮他出兵夺取皇位的兀良哈蒙古部落做牧地,辽西一带极少有汉民居住。直到清乾隆48年即公元1783年才有皇帝御批,允许关内汉民到辽西定居,或为旗人为奴或为蒙人垦荒。安禄山同时代居住在这里的奚、契丹、室韦、、东胡的民族,有的后来被唐朝统治者内迁,汇入汉民族的大家庭,有的先后融入到现在的满族和中来。史书说安禄山先后有4个妻子,生有11个儿子,有资料记载的是5个儿子,长子安庆宗做了一年的唐王朝的驸马,安禄山发动叛乱后不久,就让他的干外公---皇帝唐玄宗愤怒的斩首,为其老子举兵叛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次子就是亲自谋划暗杀了他又篡了皇位的安庆绪;三子安庆长做过唐王朝的秘书监;还有一个安庆贺,在安禄山自立为“大燕雄武皇帝”后,被封为郑王,后来不知所终;再一个就是安禄山第四个妻子段氏所生的安庆恩,是个既无大善行也无大过失的小孩子,于宫廷政变中让其同父异母哥哥安庆绪所杀,成为家庭内讧中一个不幸的。
在菜园子村我住了两天,寻访了不少的老乡,回到城里,再一次查找了有关史书和县志,毫无安禄山的后人或者安姓族人“安史之乱”后1300年来居住在这里的记载。我猜想,安禄山在幽州从军发迹后陆续娶4妻生11子,可能没把1个孩子送回过老家,除了有文字记载的那5个外,别的大概都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如果真的有那麽一个幸免遇难回到今天的菜园子故里,他的后人也绝不会承认姓安,是安禄山的后代。人的良知是道德评判的基础。杭州的岳坟有一幅有名的对联,出自一位姓秦的才子,他写的是:人间自此少名桧,我到此处愧姓秦。安禄山遗留的后人有知,也不会有人把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大坏蛋认作祖宗。
3.传说安禄山是一条“孽龙 ”
辽西的朝阳地区在全国文物界很知名,其中犹以保存的佛塔多而完整有特色。最早的是一座北燕时期的古塔,隋文帝时曾倾颓重修,给唐玄宗李隆基举行过灌顶仪式的法师云游塞外时,募化金银再建。就在距离安禄山出生地十多里的大凌河对岸,一座小山包上也突兀的屹立着一座塔。塔在宗教的神话里,有镇妖除邪的功用。传说,朝阳地区所以塔多,就是自出了个安禄山后,历朝历代不断的有“孽龙出世”,成为“假皇上”与“真命天子”争夺锦绣江山,所以历朝历代的真皇上也就不惜民力财力在这里大肆建塔,用以“孽龙”的“龙脉”。《新唐书》载:安禄山-----“及生,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望气者言其祥。范阳节度使张仁愿遣搜庐帐,匿而免。”
这当然是迷信。然而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还不能理智的解释偶然的事件与偶然的背景的巧合。不仅安禄山的出生,就是安禄山这名字的来历,也充满宗教的神秘意味。
安禄山的生父康丹,东胡人;母阿史德,人,是一个女巫。那时游牧于塞外的民族中多数人有名没姓,只有少数贵族和酋长,或者因为对大唐朝廷有功,被赐皇族的李姓,以示笼络;或者仰慕汉民族文化,自己选一汉姓冠于名前。安禄山的父系和母系家族既不是贵族亦不是酋长,他这非常汉化的名字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这些民族间相差无几的原始宗教。用今天的话说,他们的原始宗教是多神教和拜物教的结合。某棵树某座山某条河都可能是某位神祗的化身或法身。安禄山就是其阿爸阿姆向神山轧荦山祈求来的,身为女巫的阿史德,为感激纪念赐予她儿子的神山,就给儿子取名为“轧荦山”。语中的“轧荦山”即是“战斗之神”的意思。我猜那女巫给儿子取这名字的目的,还有希望她的儿子身体强壮,长大后能更多的放牧牛羊,并为她养老送终;而不是要他长大举兵造反荼毒生灵。安禄山姓名来历的另一说法,是他父死后随母再嫁,给一个叫安延偃的军人做继子,随之又结识一位叫安道买的唐军将领的儿子做朋友,因此他就“冒”姓了安。无疑,这一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不过,今天在辽西的某些农村,还留有古老民族原始宗教的遗迹。认为某些造型特殊的山,某棵古老的树都是某位神灵的栖身之所。人们向其祈求男丁,或祈求发财,或祈求保佑家人出门平安归来。在安禄山出生地不远的一个乡村,就有一棵说不准树龄的古桑,当地老乡能讲述出古桑的许多显灵的故事。
4.风流皇帝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安禄山所以称为策动“安史之乱”的渠魁,与他信仰的宗教以及他姓名的来历没有因果关系,却是他的性格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史书这样描述他的性格:“少孤。----及长,忮忍多智,善意测人情。”显然,他很小就死了生身父亲,为人继子。在北方今天叫“带犊子”,在南方叫“拖油瓶”。这种家庭地位必然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和性格扭曲。为保护自己,他就要学会曲意逢迎对人讨好,就必然“善意测人情”。与此同时,他会在讨好别人的同时,把委屈和不服气硬生生憋住,形成强劲的嫉妒情结最终化为戾气储存起来,蓄时待发。这就是他得势后对上司和唐玄宗杨玉环竭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对本族同胞乃至汉族百姓大开杀戮的心理情结。他的杀人“成就”,大诗人李白在他《西上莲花山》一诗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中国古来就有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西方一位哲人的著名观点是: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引申开来,就是后天环境为一个人创造了成为天使的条件,他就成为天使;后天环境为他创造了魔鬼的条件,他就成为魔鬼。那末,是谁为安禄山创造了变为魔鬼的条件了呢?
似乎冥冥中有谁做了这样的安排:在我访问安禄山故里的前几天,沟门子一户谭姓人家厢房外刚好出土了重达几十斤的古铜钱。其中的“开元通宝”钱,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李唐王朝走向政治、经济、文化顶峰的鉴证。我认真观看那铜钱,光泽好,份量足,铸制规矩。依据古钱币专家的经验,政治清明、钱粮富足的朝代才会铸造出这样的铜钱。也许是逃不脱盈满则亏的规律,正是国库里充盈的金银财宝,才使唐玄宗转了念头,由励精图治变为骄奢淫逸。我曾在研究“安史之乱”历史资料时,收集到这样一个故事:由“开元”改元为“天宝”后一年秋天的黄昏,李隆基和太监高力士微服出了皇宫,来到相当于今天中央银行储币库的“左藏”,刚好看到杂役们在库兵的监督下抬着晾晒了一天的铜钱回屋。真巧,一根串铜钱的皮条因日久年深霉烂断了,几枚铜钱就滚到了皇上脚下。李隆基拿在手上半天没说话。高力士问他想什麽,他说,朕平定两次宫帷之乱才登大位,近三十年不敢怠于政事,就是怕国力贫弱,没想到竟积了这麽多的钱财,往后,朕可要高枕无忧了。正是打这往后,这个比儿媳大了足足三十三岁的公爹,开始研究怎样合乎礼法的把儿媳阿环变为爱妃阿环;也正是打这往后,他为了鼓励奸相李林甫替他管理朝政,自己放心玩乐,竟把天下一年的赋税收入全部赏赐给了他;还有,这位皇上要与其祖太宗李世民比赛文治武功,不停地奖励守边将士开疆拓土,由此,给安禄山之类杀良冒功进而谋夺天下提供了条件;更有甚者,他在安禄山野心已经暴露,还同意其在封地范阳自行开炉铸钱,为将来的反叛筹备钱粮-----我不能断定这些铜钱或许还有深埋地下的若干金银珍宝的来历,但有史书记载的是,在公元756年,叛军攻克都城长安后,安禄山下令把抢掠到的美女、乐工艺及大唐官吏送往伪都洛阳,而把钱财珍宝运回范阳。柳城老家作为他出生地和后方根据地,会不会也成为他的藏宝之地呢?如果推理成立,那麽,这几十斤铜钱的出土,可能意味着对“安史之乱”那段历史的研究,又多了无数珍贵的史料。或许,还会有无数唐宫珍宝重见天日。
5.青年安禄山写真
----夕阳斜照,倦鸟归巢,长满半人高秋草的小山丘,高低错落的张设着一片蘑菇状的毡帐,一个个身穿多彩长袍的年轻女人,边用牛粪火烧着铜茶炊,边一手搭凉蓬向远处张望,等着牧人们归来;而一群群牛羊,在脆响的鞭花声里散散落落的走近毡帐---这应是1300多年前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一幅图画。而当我意识到,这节奏舒缓的古老牧歌不可避免的要被现代文明取代时,竟在瞬间产生了一丝惋惜和留恋。
采访期间,有些老乡向我探寻为什麽要打听安禄山这个人,我告诉他们,安禄山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出名的人物,我要研究他。从他们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对这个答案不满意。我猜他们的不满意只是怀疑我说的不是实话:按照他们的价值观,“没有三分利,不起半夜早”。要不是为了赚钱,千八百里地到乡下来,就为研究一个死了几百辈子的坏蛋,那就是吃饱撑的。他们的不理解我觉得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我的一些也摆弄文字的朋友,他们听说我搜集资料,要创作一部以安禄山一生为题材的小说,是要给安禄山翻案。其实,我有什么理由给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翻案呢?我只是试着写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大坏蛋而已。至于坏蛋能否作故事的主人公,这与给他翻案是两回事。我说,这些朋友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
首先,安禄山其人决不像以往的文学影视作品描写的那麽丑陋,年轻时说不上是盛唐时第一美男子,也“面目白皙,身材颀长”,用今天的话说,还算得上是个“帅哥儿”,否则,贵妃娘娘杨玉环也不会认他做“宠儿”,美貌得目中无人得皇姨虢国夫人也不会屈尊陪侍床第;其次,安禄山也绝不是只会杀人放火玩阴谋诡计的家伙,而是“通六蕃语,为互市郎”,换成今天的话就是精通东胡、奚、契丹、室韦、、摩褐语言以及汉语,是个合格的对外经贸人才。在他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收编利用前在柳城做牙郎时,并非一个街市无赖混混,不仅能节俭度日,有时也仗义舍财济人危难。他的逐渐舍善为恶的过程是唐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是后世的当权者借鉴兴亡的一面镜子。
6. 评点一下风流李三郎
离开菜园子村的那个早晨,我由老刘陪同,听着山林里野鸟的鸣唱,踏着秋霜走过大片庄稼地的时候,不知什麽景象的触发,联想到一个颇为严肃的话题: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民族分化融合再分化再融合的历史,每一次分化融合形成的争斗,都是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活剧;而活剧的主角,基本上是以汉民族为主轮流担纲的。其原因何在?古圣贤说,固国不以山川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为界。那麽,一个民族担纲演出历史活剧主角靠什麽?靠他的综合国力。从广义的文化学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得益于他文化形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与包容就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犹如一个强大的引力磁场,吸引许多文化暂时落后的民族或他们中的精英人物百川入海,形成一波新的民族融合。研究比较的结果,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最精致最辉煌最有光彩的一幕,就是唐玄宗前半生创造的“开元盛世”;而用自己前半生的政绩和财富埋葬了自己后半生英名的皇帝也数他最为典型。由此我又想到,大唐王朝的几代皇上和唐玄宗李隆基,相继接纳东胡和奚、契丹、等兄弟民族进入中华大家庭没错,其中夹杂一些安禄山以及他的叛乱同伙史思明类的人渣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皇帝本人,后来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让美人、佳酿和《霓裳羽衣曲》陶醉得不省人事。
“安史之乱”被评定五十年之后,大诗人白居易感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了流传千古的《长恨歌》,虽然对贪欢重色的李三郎有所批评,落笔的重点,还是对他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赞美上。在诗里我们看到,前半生叱咤风云的君王,后半生竟是个比贾宝玉还多情的风流种子。可见,做皇帝和做情郎做丈夫不是一回事,欣赏诗歌和检讨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不一样。对杨贵妃来说,唐明皇李隆基的后半生,先是好情郎后是好丈夫;但对他统治下的各族老百姓却不是个好皇帝。如果换一换“长恨歌”最末两句发感慨的主人公,变成死于七年战乱的孤魂野鬼对李隆基的埋怨,也是十分恰当的。也正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 安禄山是被他的同乡打败的
返回朝阳市区的路上,汽车沿着曲折的砂石路面上不停的颠簸,不时穿过炊烟袅袅的村庄和一片秋色的庄稼地。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农谚,让我想到了与安禄山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柳城人李光弼。他与安禄山生在同一时代,又都是塞外游牧民族人,后来同在军队里为唐王朝戍边,安禄山叛乱造反,战战兢兢的只当了一年皇上,就死在嫡亲儿子、亲信谋臣、贴身太监的屠刀下,最终被史家定为“逆臣”,遭千古唾骂;李光弼奋勇平叛,成为“中兴名将”,英名永存。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其父李楷洛原是一名酋长,唐武则天当政时就归化了朝廷,由军功升到了左羽林大将军,晋封蓟国公,他的姓氏就是朝廷的赏赐。李光弼从小就深深的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所迷,熟读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学说,尤其尊崇孙武、吴起、孙膑以及汉末三国诸葛孔明、曹操等大军事家。他“幼不嘻弄,善骑射”,长大后,“严毅沈果,有大略”。年轻时在著名将领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为将,深为器重,王曾说:将来能继承我学问和事业的,只有李光弼。安禄山举兵叛乱前后曾多次许以高官厚禄招降,李光弼毫不为之所动。而且,更加奋勇投入平叛之战。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评:中兴平乱,李光弼“初与郭子义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死后名藏太庙,画像凌烟阁。
安禄山叛乱的罪过,不在于把腐败皇帝李隆基赶到了四川,逼迫那倾国倾城的美人杨贵妃白绫套颈,香消玉殒,而在于让相当于今天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广大北方的老百姓在战火中煎熬了七年,那时的北方大地狼烟四起,血流成河。几年功夫,一片富饶化作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同理,李光弼评定叛乱打败安禄山的功绩,并非只是挽救了李唐王朝,使之得以延续,而是尽早的解脱了燃烧在各族民众身上的兵火之灾。
在我乘坐的公共巴士驶过古称白狼水的大凌河时,车轮下的土地,在安禄山出生时,正是当时大唐藩国契丹的领地。不远的十几里外的地方,就是平叛功臣、中华一代名将李光弼的故乡------我下一个去寻访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