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传承 七旬老者抄族谱充实家谱

2016-09-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2
转发:0
评论:0
族谱传承七旬老者抄族谱充实家谱,  戴一副老花镜,先是仔细翻看族谱,再逐字抄写至家谱里,昨日,一位七旬福州老人在

    戴一副老花镜,先是仔细翻看族谱,再逐字抄写至家谱里,昨日,一位七旬福州老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厅做“功课”。

  老人叫王文进,今年74岁。5年前,他到泉州与在泉经商的儿子住在一起。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以来的这几天里,他不是到在市博物馆的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参观,就是泡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看各类展览。17日,闽台族谱暨姓氏源流展开展后,他索性向工作人员借了一把椅子,仔细地研究起他们的王氏族谱。

  记者看到,他正在翻看的是《安溪招卿王氏族谱卷》,他一边看一边将一些内容抄至他自己制作的一本家谱里。他说,他家在福州永泰县长庆镇,他那一支王氏后人是王审知入闽后传衍开来的。王审知有一个儿子叫王延政,后来迁至南京,到第60代时又迁至江西,第65代时有一位叫王胪的迁至永泰。如果以王胪为他们那支王氏后人的先祖,传到他这一代算是第18代了。

  据悉,近20年来,他一直在做他们家的家谱,并追本溯源至最终的源头黄帝。

  “这次展出的族谱非常详尽,我要把它充实至我的家谱里。”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所做的家谱都是自己找资料做成的,不太详细,所以他准备在展厅里多待几天,把王氏族谱的内容充实至自己的家谱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余氏抄族谱序
余氏抄族谱序木有本则枝叶繁,水有源则流派远,人之有族,岂无所自而然耶?盖其祖先德泽,有如木之本、水之源,而后乃子乃孙繁衍盛大,绵绵而不穷,斯犹枝派之繁远也。余之先由余相秦,功绩著于当时,德泽流于后世,后见秦无道,隐居歙州不仕,迨楚汉亡秦,子子孙孙世耕凿于河洛之间,故自汉而晋、而隋,余未有显者,至唐开元中,始有余钦为太常博士、集贤院学士,然莫详其乡里,后得秘书郎颜畴(原谱写作王寿,查无此字)所撰昭武校尉余杲墓铭,刻曰:某,歙之休宁人也,父钦,集贤院学士,自是世系始明,后罹五季之乱,钦之后有五兄弟曰:革、贲、旅、咸、升议迁,誓以遇坪则止,由是革居武宁中洲坪,贲居石坪,旅居奉新车坪,咸居高坪,升居升坪。故坟墓皆在洪都焉,前宋五坪子姓蕃衍,不可缔述,惟述吾祖升派。升生侃,南唐户部尚书;侃生回、晏、宏、训、迁,各有官爵,嗣是而掇巍登科显籍者,代不乏人,不幸变值靖康,迁祖五世孙珍公乃携眷属寓鲁溪下阳,...
· 七旬台胞带着族谱寻根的故事
“热烈欢迎台湾鹿港厚泽宗亲回村探亲”,记者昨日到宝盖镇后宅村采访时看到,村委会前悬挂着这么一条红横幅。记者了解到,在该横幅背后还有着一段有趣的寻根故事。故事还得从11月29日讲起。当天,正在村委会开会的后宅村党支部书记林敬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镇政府工作人员打来的,内容是有一个祖籍后宅村的台胞想到后宅村寻亲。在市镇两级的帮助下,来自台湾、今年72岁的林某茂老人来到后宅村。林老在到后宅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的根就在后宅,而其手上的资料就是一本族谱。族谱中有两个关键词:龟湖、二十四都。经有关人士初步判断,林某茂的祖籍地可能是后宅。因为后宅原属龟湖,又以林姓居多。到后宅后,林老拿着自己从台湾带来的族谱与后宅林氏族谱进行比对。“经过比对,基本可以确定林老的祖籍地就是后宅。”林敬显说,后宅村林氏族谱中有记载,其宗族二十世,约170多年前,曾有一个分支迁居台湾鹿港,这一点与林某茂的族谱记载基本吻合,两地的...
· 七旬台胞带着族谱寻根的故事
“热烈欢迎台湾鹿港厚泽宗亲回村探亲”,记者昨日到宝盖镇后宅村采访时看到,村委会前悬挂着这么一条红横幅。记者了解到,在该横幅背后还有着一段有趣的寻根故事。故事还得从11月29日讲起。当天,正在村委会开会的后宅村党支部书记林敬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镇政府工作人员打来的,内容是有一个祖籍后宅村的台胞想到后宅村寻亲。在市镇两级的帮助下,来自台湾、今年72岁的林某茂老人来到后宅村。林老在到后宅之前,并不清楚自己的根就在后宅,而其手上的资料就是一本族谱。族谱中有两个关键词:龟湖、二十四都。经有关人士初步判断,林某茂的祖籍地可能是后宅。因为后宅原属龟湖,又以林姓居多。到后宅后,林老拿着自己从台湾带来的族谱与后宅林氏族谱进行比对。“经过比对,基本可以确定林老的祖籍地就是后宅。”林敬显说,后宅村林氏族谱中有记载,其宗族二十世,约170多年前,曾有一个分支迁居台湾鹿港,这一点与林某茂的族谱记载基本吻合,两地的...
· 家谱,又称族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
· 七旬老人整理康氏家谱族谱整出了“套路”
家谱石碑有价值图谱还能获版权11月17日上午,这位74岁的老人给闻讯赶来的记者讲述了其中的故事。发现家谱石碑康守光是古交市一名退休干部,现居住在万柏林区。曾有多年机关工作经历的老人,思路清楚,说话不急不缓,是康家第13代,排在“守”字辈。2007年,为了理清康家发展历史,给后人留点儿“东西”,他开始四处搜集资料,整理康家家谱。老人说,在此期间,有不少新发现,并拿出一沓发黄的资料,上面是一排排娟秀的小楷。“我爷爷是清朝咸丰年间的秀才,这是他当年留下的康家家谱,记录了从始祖到他那一辈的族人。”康守光为此曾到古交市的石家河等村落,找到康家大家族中的老人,记录下很多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在探访石家河祖坟时,康老发现康家第4代先人的墓碑中有一块高1.5米、宽0.8米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但记载的并非墓主的生平,而是康家始祖到第7世的家谱。他赶紧将碑文拓印下来,细细辨认得知,石碑立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康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