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章丘牛推官庄牛氏谱集

2016-09-1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01
转发:1
评论:0
章丘牛推官庄牛氏谱集,从山东省会济南往东不到50公里,来到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再往正北5公里许有
从山东省会济南往东不到50公里,来到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再往正北5公里许有一村庄,它就是至少有着六百三十九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相公镇牛推官庄。该村共有人口2400多人,十之八九是牛姓。
据牛推官庄《牛氏族谱》记载,早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前,因牛从道曾任“推官”一职而得名(注:元明于各府设“推官”以掌理刑狱),谱载“其居址不详,其莹域与庄逼近”,而牛从道与后来的牛氏是否出自一门,其本末源流,已无从考证。
明洪武二年牛推官庄牛氏始祖讳四郎字得刚者,自原籍直隶枣强县因大迁徙辗转来到此庄。相传他有兄弟四人,另有一姐妹,分别时,将一口铁锅打破,四兄弟各执一锅片,曰“破锅牛”其姐妹得锅底,后嫁于一李姓人家,曰“锅脐李”,从此分别,各奔四方,寻求谋生繁衍生息,只可惜至今也无“破锅重圆”,令人怅然遗憾。
本家族因清代曾出现“祖孙二进士”(牛天宿和牛元弼)和“兄弟两举人”(牛中瀚、牛中开)而成为当地望族。
章丘牛推官庄牛氏谱集
《牛氏族谱》由八世祖牛天宿在顺治乙未孟冬(1655年)所创,在乾隆十三年岁在戊辰仲秋(1748年)再序,又于嘉庆九年岁次甲子(1804年)重修,并于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九月又修时改成刊刻印刷本,第五次在道光二十六年九月(1846年),第六次在光绪十二年丙戌腊月(1886年),第七次在民国二十三年春(1934)又修,并规定自十六世起至三十一世的字辈:长、司、卜(占)、祺、余、家、衍、祚、传、统、兆、庆、鸿、昌、孔、福。
现将牛推官庄清代以前牛氏家族世系摘录如下:
一   世    得刚  配李氏,生二子:松、青
二   世    松 生一子,失名
              青 配李氏、袁氏、杨氏,生六子:旺、强、景、瓒、白皋、宪
三   世    强 字景和,行巳不吝,作事多讠胥,刚介孝友,
远近著闻,举乡钦大宾,有遗像(破四旧销毁)配王氏、李氏、李氏、郑氏,生九子: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信、宗温、宗良、宗恭、宗俭
四   世    宗仁、宗仁、宗义、宗礼、宗智、宗信、宗温、宗良 宗恭、宗俭
五   世    振方 生二子:琪、珂
六   世    琪 生一子:九湖
              珂 生一子:九江
七   世    九江 生一子:乾
八   世    乾 生一子:启监
                天宿 字觐薇,号次月。享年七十七岁。顺治年间进士出身,曾任江西安远县知县、工部员外郎、历郎中街道御史、延安知府、琼州知府,有先斩后奏之权,又称作“海外天子”。一生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曾剿寇捍城,治理龙江,消除虎患,办学开路,教化民众,成绩卓著,民众皆颂。《百僚金鉴》和《海表奇观》两部著述被《四库全书》收录。其他著述还有《四书正宗》《安政三略》《厚俗全书》《毓秀馆草》《剿抚纪略》《观我生》《冥游录》等。许多趣闻轶事至今仍被后人传诵。
九   世    启监,生三子:志明、志瑞、志岱
十   世    志明 生二子:廷佐 廷佑
              志瑞 生一子:廷俊
              志岱 生一子:廷秀
 
章丘牛推官庄牛氏谱集
              元弼 天宿之嫡孙,康熙年间进士,曾任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县令,清江县知县。
十一世     廷佐 住江南利国驿,生四子:文举、文进、文理、文任
                廷佑 住江南利国驿,生一子:文校
                廷俊 生二子,住北京鼓楼下。
十二世    文举 生一子:可咸
           文进 迁峄县周家营,生四子:可诚、可试、可注、可诵
           文理 住江南利国驿,生四子:可群、可尚 可录、可全
十三世    可咸、可诚、可试、可注、可诵、可群、可尚、可录、可全
       中瀚 乾隆年间举人,曾任湖北省郧阳府保康县知县、甘肃省文县知县、徽县县令、湖南省安化县知县。
       中开 乾隆年间举人,初任山东潍县训导,后任湖北省咸丰县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章丘牛推官庄破锅牛氏世系
东章丘牛推官庄破锅牛氏世系从山东省会济南往东不到50公里,来到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市,再往正北5公里许有一村庄,它就是至少有着六百三十九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相公镇牛推官庄。该村共有人口2400多人,十之八九是牛姓。据牛推官庄《牛氏族谱》记载,早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前,因牛从道曾任“推官”一职而得名(注:元明于各府设“推官”以掌理刑狱),谱载“其居址不详,其莹域与庄逼近”,而牛从道与后来的牛氏是否出自一门,其本末源流,已无从考证。明洪武二年牛推官庄牛氏始祖讳四郎字得刚者,自原籍直隶枣强县因大迁徙辗转来到此庄。相传他有兄弟四人,另有一姐妹,分别时,将一口铁锅打破,四兄弟各执一锅片,曰“破锅牛”其姐妹得锅底,后嫁于一李姓人家,曰“锅脐李”,从此分别,各奔四方,寻求谋生繁衍生息,只可惜至今也无“破锅重圆”,令人怅然遗憾。本家族因清代曾出现“祖孙二进士”(牛天宿和牛元弼)和“兄弟两举人”(...
· 南官庄牛氏宗祠
南官庄牛氏宗祠石刻位于济源市梨林镇南官庄村牛氏祖祠院内,碑高228㎝、宽75㎝、厚24㎝。圭首,纂刻“大清”,减地剔刻二龙腾云图案。左上部缺失(20×20㎝)。碑身楷刻“饮差浙江监察御史牛公墓”,“大清道光五年岁次丁酉”,字迹流畅、大方、遒美。该碑对研究济源历史名人有重要参考价值。宗祠为原址上新建,坐南朝北,东西长11米,南北宽4.5米。
· 吉州牛氏谱序
修谱预启吉州牛氏三族为统一人心,重修宗谱以隆爱敬,以延庆源事。岩窃闻人之身出于父,而父之身出于祖,祖之身缬谠祖,原于高祖,而本于始祖,一气所传,若树之自根而干而枝而叶而花实,无不流通者。人之爱树而欲其花实之盛也,必于其根而灌溉之滋培之。至于爱身而欲子孙之盛,岂止于爱树哉。顾于祖宗曾无爱敬之诚,乃溺街淫祀捐眦置产以徼福利,是欲梅之盛而灌溉滋培于桃李之根。其上气不祖贯矣,安得其梅之盛哉。皆由谱牒不修,本源莫考。为人乎?为人孙者,祖能知吾父出于某祖而爱敬之!及爱敬吾同祖之兄弟而己,知吾祖缬谀吃祖而爱敬之及爱敬吾同曾祖之兄弟而已。至于曾祖而上曰高祖,以及于始祖,世以渐而远,名以久而忘,求其知谁为吾之高(祖)亦鲜矣。况能爱敬其高祖以及同高祖之兄弟乎!求其知谁为吾之始祖亦鲜矣。况能爱敬其始祖以及同始祖之兄弟乎。故祖宗虽有功德在先世垂裕子孙,而子孙食其功德者,惟其知身之自富自贵而已。孰知由祖宗之所积如树...
· 祁常牛氏谱序
湖南祁常牛氏家谱与江西吉州同系一脉,隆庆五年由牛严首修。清道光九年已丑(1830年)以牛上栋(字桢干)为主修,根据隆庆年吉州牛氏宗谱,与族人首修本地陇西家乘。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仍以牛上栋为主修,完成了陇西家乘二修谱。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以牛上浩(字若染)、牛安贵(字友华)、牛达福(字寿堂)等为主修,完成了陇西家乘三修谱。二修、三修沿用一修,仅增加了系图齿录。祁常牛氏本拟1944年四修家谱,红丁册都差不多全造好了,终因日寇犯境、国共内战而功败垂成。1995年,祁常各地族人选出代表,组成以四十四世牛家澍(字平生)为会长的修谱理事会。根据成冰房42世孙牛定香老人珍藏的一部三修谱,历经半年时间完成了陇西家乘四修族谱。2010年11月,牛庆福、牛宏球、牛小林等续修牛氏四修族谱续谱,精装印刷出版。〖谱序〗总序(首修)祁邑距衡镇二百余里,三吾秀甲,南服其营菟裘,而长孙子者多...
· 鄢陵牛集牛氏历史文化初探
河南省鄢陵县马栏镇牛集村,南距县城八公里,共有5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牛北、牛东、牛西、西小庄和北小庄,是鄢陵县最大的行政村。主要姓氏有牛姓、李姓、陈姓、宋姓和许姓,共有8000多人。牛姓6000多人,约占80%。除此之外,马栏镇的拐子村、南坞乡的牛薛村、大马乡的太子岗村、安陵镇的于寨村、马坊乡的宋庄等村的牛姓,都是不同时期从牛集迁移过去的,约5000人左右。村名演变牛集村的名字大约在明代后期形成的,历史上,牛集村还曾叫过牛家集、牛集寨、三合寨等。刘编著的《鄢陵志》中,没有“牛集”这个村名。听老辈人讲,牛集原来叫柳家村,三世祖牛兴所娶柳氏就是这个村的(传说是入赘柳家)。据《牛氏家V》记载:“……祖妣讳柳太君,生于元至正乙卯三月初七日,享寿七十三岁。”又载:“集西首(牛集西门外)有柳氏坟,相传三世祖妣之母家坟也,四时宜于宗庙同祭……”目前,牛集已无柳姓,不知是迁往他乡还是已经绝户,沧海良田已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