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郭院林论中国故事需要文化自觉与自信去体现

2016-09-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5
转发:0
评论:0
郭院林论中国故事需要文化自觉与自信去体现,   在扬州邗江区公道镇,流传着大量有关阮元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人们对这位文化泰斗
     在扬州邗江区公道镇,流传着大量有关阮元的美丽传说,寄托了人们对这位文化泰斗的绵绵追思。近日,本报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公道镇政府、公道中学等共同举办的“扬博大讲堂”,走进公道镇,邀请扬大文学院教授郭院林博士谈阮元创新的自觉与自信,使现场听众深受启发。
郭院林论中国故事需要文化自觉与自信去体现
  近日,“扬博大讲堂”走进邗江区公道镇,百余人在公道镇中心小学报告厅聆听讲座。
  公道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阮元曾在阮氏祠堂办过私塾,后来停办,民国初公道最早的学堂也是在阮氏祠堂开设的。
  据相关人士考证,公道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其前身系清代大学士阮元在家乡创办的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建校,1989年改迁新址,至今已走过100多个春秋。长期以来,学校以家乡先贤阮元“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的古训为鉴,形成了“立志宜思,尚美恪勤”的价值追求。
  阮元是“三优人士”造诣极高
  作为地方先贤,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扬大文学院教授郭院林博士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近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宗教问题。他认为,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无论为官还是为学,创新思维是关键,同时,中国话语与中国故事也是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要求与体现,而阮元作为地方先贤,给我们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在郭院林眼中,阮元是“三优人士”,他举例说,“学优”,是指在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方面造诣极高;“位优”,是说阮元青年即中巍科,深得乾隆皇帝赏识,其后在嘉庆、道光两朝出任封疆大吏,晚年入朝为大学士;“绩优”则是指阮元创建诂经精舍、学海堂,培养出许多学术人才,并主持编纂《经籍纂诂》,组织校刻《十三经注疏》和《皇清经解》等。
  扬州学派具有“通”的特点
  阮元创新精神激励今人要有担当
  郭院林分析认为,由于扬州的大环境,加之清朝学术繁荣,汉宋之争亟需持平,而且扬州学派具有“通”的特点:“通彻”,即通儒与博学的追求;“通达”,不立门户。此外,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追求与担当,因此,有了诸多方面的创新之举。
  那么,阮元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郭院林称,“在教育方面体现在嘉庆四年会试制度和内容的改革,以及嘉庆五年诂经精舍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变革;思想创新,表现在争夺话语权方面,阮元明确表示自己治学"不敢存昔人门户之见,而实以济近时流派之偏";文学创新,表现在阐述骈文正宗论,运用了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从源头厘清"文"的概念等。”
  讲座最后,郭院林表示,时代呼唤创新,创新需要沉淀。扬州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君子绝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同时,他强调:“创新需要担当,要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诗性文化与中国文化自觉
□由于从观念到工具很多东西都是源于西方的,所以整个现代生产过程就似乎总摆脱不了一个巨大的异化怪圈,即,我们越生产,我们就越缺乏;我们越创造,就越没有创造的能力□如果说,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成为现代人,那么,承续传统的主旨则在于发展为现代中国人。重建中国诗性文化,既是“为往圣继绝学”,也是“返本开新”思想者小传刘士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化战略、城市科学研究。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科学》集刊主编、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等。最近一段时间,中华诗词在当代的命运成为公众十分关切的话题。这正说明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特有的内在密切...
· 诗性文化与中国文化自觉
□由于从观念到工具很多东西都是源于西方的,所以整个现代生产过程就似乎总摆脱不了一个巨大的异化怪圈,即,我们越生产,我们就越缺乏;我们越创造,就越没有创造的能力□如果说,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成为现代人,那么,承续传统的主旨则在于发展为现代中国人。重建中国诗性文化,既是“为往圣继绝学”,也是“返本开新”思想者小传刘士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化战略、城市科学研究。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科学》集刊主编、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等。最近一段时间,中华诗词在当代的命运成为公众十分关切的话题。这正说明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特有的内在密切...
· 郭老与对联的故事
改联、赠联,落第姑娘重塑生活信心1962年秋,郭沫若到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游览,途中工作人员捡到一个笔记本,随手翻开一看,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还有一首似乎是对生活已失去信心的绝命诗。看到这里,郭老让工作人员赶快设法找到这个笔记本的主人。原来,这是一位高考落榜的姑娘,名字叫李真真。她不仅连续两届高考失利,自己的爱情生活也受到挫折。在一连串的打击面前,她对未来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准备魂断普陀。郭老了解情况后,让工作人员立即将笔记本送还给她,并将她笔记本上原来的对联改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改为“春在心中”。同时,郭老还将蒲松龄落第后写的《自勉》联书赠姑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姑娘看后,非常感动。特别是当她知道帮她改对联又书赠对联的是文化巨人郭沫若时,更是激...
· 茶文化―品茶论道―茶与寺院
建筑学士,房地产资深人士,茶艺专家,似乎谁也无法将这些与一座古刹“拴”到一处,但郎岩松先生能。天下取名龙泉的寺庙甚多,单北京就不止一座。34岁的郎先生“收藏”的这座,位于京西古道模式口翠微山蟠龙岭。寺庙三面环山正南临谷,迎谷而坐的几座小山,恰如香案香炉,真是应了那句“自古名山僧占多”。龙泉寺四周松柏掩映,泡桐高耸。据专家考证,此寺历史竟远溯唐宋,有山门前千年松柏为证。和其他寺庙相比,龙泉寺简约而精致。主体建筑一律青砖灰瓦,院心一株千年母子银杏,巍峨而挺拔。几间茶室装修典雅,陈设精致。壁画古琴、马槽桌椅,精美茶具,仅壁间摆放的各式茶壶,就有上百个。不经意间,处处显示主人的高雅匠心。这一切都告诉访客,本寺“住持”定不是个俗人。郎先生坦言,他本人喜参佛法,他的几位朋友,亦都是吃斋念佛的有德居士。前年,经与当地文物部门沟通,他投资数十万元,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修葺重饬龙泉寺,并开设翠隐茗泉茶院。根...
· 高攀龙与东林书院不得不说的故事
[导读]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宋许多学者讲学的地方。明朝期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复了东林书院,并且在这里聚齐众人开始讲课,他们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国许多学者的热情响应。高攀龙高攀龙与东林书院的联系应该是从他归家教学之后开始算起。高攀龙在漆湖的湖畔建造了一座名叫“水楼”的居所,这个地方作为他读书静坐的场所,除了自己刻苦钻研之外,他还经常参加讲课,很快他便成为了一代儒学宗师。当时的高攀龙与顾宪成交往密切,两个人的友谊十分深厚。万历三十二年,在无锡知县的大力支持下,高攀龙和顾宪成等人开始重建东林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