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华姓氏之田姓溯源及南阳田氏宗谱

2016-09-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24
转发:0
评论:0
中华姓氏之田姓溯源及南阳田氏宗谱,一、田姓溯源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台
一、田姓溯源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姓氏中排名第三十四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
        田姓出自陈姓,陈姓又出自妫(gui)姓。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e)父归顺周文王。周文王任阏父为陶正之官,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字少汤,舜帝的第33代孙)。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封诸侯时,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为陈侯,领地在河南东南部,都城在淮阳(史称陈州)。根据胙土命氏之规定,称陈氏,妫满遂改称陈满,史称陈胡公,从此产生了陈氏宗族。陈满的第9代孙陈文公(陈圉)去世后,他的弟弟陈佗杀死太子陈免自立为陈侯。陈免的三个弟弟陈跃、陈林和陈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即陈厉公陈跃、陈庄公陈林和陈宣公陈杵臼。公元前682年,陈宣公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陈御寇杀了。陈跃的儿子陈完(陈满的第11代孙)同陈御寇的交情很好。陈御寇被杀后,他怕株连到自己便逃到了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准备任他为卿。陈完推辞道:“我是逃命之臣,幸得收留,已是国君的恩惠,不敢再当高官。” 齐桓公就任命他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古时田与陈同音,陈完为避祸随以采地为氏改为田姓。这样,田完就成为田姓的得姓始祖。
中华姓氏之田姓溯源及南阳田氏宗谱
       田完死后,谥为敬仲,故又称其为田敬仲。春秋后期,田完的5世孙田恒子(田无宇)联合鲍国灭掉齐惠公的两个非常专权的儿子栾、高二氏,并把二氏的土地和家产分给遭到二氏打击和排斥的贵族子弟,赢得了民心和威望,逐渐掌控了国政。田无宇死后,其子田乞(田僖子)任齐景公的大夫,很受器重,田氏家族势力继续增强。公元前491年,田乞联合鲍牧及诸大夫除掉坚持立齐景公少子荼(安儒子)的左相国惠子和右相高昭子及诸多公族,另立因宫廷争斗逃到鲁国的阳生(齐悼公)为国君,进一步把持政权。公元前485年,田乞死。吴王夫差会同鲁国等三国率军讨伐齐国,齐人杀掉齐悼公以谢吴军,共立其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齐简公任田乞之子田常(田成子)为左相。公元前481年,田常杀掉齐简公和右相,立齐简公之弟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田常便完全控制国政。孔子在鲁国闻之,三次请鲁哀公出兵讨伐齐国。鲁哀公以齐国强鲁国弱而辞拒。田常害怕各诸侯国讨伐齐国而杀他,便全数归还侵占鲁国和卫国的领土,西与晋、韩、赵、魏四国,南与吴、越两国修好,并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使齐国得以安定。之后,他又陆续除掉还有一定势力的鲍氏、晏氏和监止三个公侯,完全掌握齐国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常的四世孙田和把不理国政、荒淫无道的齐康公放逐于海上,给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仍以“齐”为国号,史称“田齐太公”。 公元前387年,周朝天子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并得到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二、南阳田姓溯源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其它诸侯国后,派大将王贲攻入齐国临淄,俘获齐王田建,齐国灭亡。其后历经秦、汉、唐、宋、元朝,田氏家族已传承了几十代。明朝洪武年间,山东田阁老的七子迁到河南项城。田阁老的九子随叔父到南阳新野的后河打猎,其叔父便定居于此。其九子又到南阳县的东南打猎时,被当地的孙员外看中,遂将女儿嫁给了他,并赠田地十顷,遂定居于此。其地名定为田九店,后改田店至今。孙太君生两个儿子后,九老壮志未酬,又到南阳石桥镇东圪坦头定居,并续马员外之女为妻,又生两个儿子。后来,白河改道,淹没了圪坦头,九老的孙辈们迁居到南阳石桥西的田蓝岗和田营等地。这样,九老的后代就分为两支,以白河为界,河东以田店为祖根一支,河西以田蓝岗和田营为祖根一支。之后,祖辈们世代繁衍、分居,住地星罗棋布,但辈分始终不乱。
三、南阳田氏宗谱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的义军打到南阳后,战争烽火使白河以西的所有田姓家谱荡然无存。及后,人口繁盛,田蓝岗的田氏家族迁徙到田家营,再由田家营迁老观弯、鸿雁河、田家庄等处,流寓四方。因为没有族谱,宗支序列派别越来越来乱。1933年,族人田金昭为使后辈派别不乱,有所遵依,便召集族中有名望的族人田德润、田肇锡等协商续起派字三十个,印发南阳白河以西各田氏族人。其三十个派字如下: 
万树金玉子,光华永传荣。
贤才邦家基,忠厚保芳名。
文昌兴太运,道德生宗英。
        1993年12月,族中贤人田玉山、田子亭、田龙德等组织族人到南阳各地的大镇小村访问调查、座谈分析,查明1933年《田氏宗谱》中规定的派字使用范围局只限于分布在宛西北的田氏家族;同时查明,宛西北的 “万”字派田氏族人相当于白河东以田九老为第一世的第十五世族人。白河以西的首先迁居田蓝岗,再由田蓝岗到田营,从田营又分出四门。田玉山、田子亭、田龙德等族人又续派三十字,和原三十字合在一起共六十派字,并决定满六十代后,终而复始,如此轮回,以至无穷。其六十派字如下:
万树金玉子,光华永传荣。
贤才邦家基,忠厚保芳名。
文昌兴太运,道德生宗英。
温良恭俭让,淳朴崇高风。
仁义礼智信,润泽世代承。
遵哲存祥瑞,通达守和平。
 
四、  田氏家族的分布
        山东是田姓的发祥地,田氏族人最多。田姓自得姓后,发展十分迅速,除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中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宋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留正的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改为田姓;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改为田姓。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其中一支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名叫田贵实的纹面老人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在登记姓名时,其父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并因他家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湘西的一支田姓土家族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资料推算,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为田姓,清朝的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另外,回族、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河南除项城是九老的七哥一门外,分布较多的是南阳地区各县。现在,南阳田氏和内蒙、新疆、甘肃、河北、四川、湖北、湖南、山西、安徽和东北三省等有联系。
六、历史名人
       历史上,田姓可谓是名人荟萃。在二十四史中,田姓单独列传的名人就有127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中收有先秦至明朝的田姓名人272人;《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有先秦至清朝的田姓名人184人。
       田单: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时期名将。乐毅伐齐时,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齐国。
       田因:战国时齐国的开明国君,史称齐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并招纳学者,百家争鸣,博采众长,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
       田赞: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楚王,并讥讽楚王穷兵窦武而出名被记载于《吕氏春秋》。
       田文:山东滕州人,战国时齐国名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光: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国的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以让太子放心。他的壮举激励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决心。
       田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齐国人,与慎到齐名。他治学有道,借道明法,讲学稷下,善于雄辩。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留青史。
       田横: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朝建立后,因不愿称臣于汉,他率徒五百人逃亡到海岛,全部自杀,此岛后称“田横岛”。
       田何:临淄人,西汉著名学者,号杜田生,是易学的开创者,专治《周易》。
       田承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唐末时的军阀,为河北割据势力,曾两度叛乱。他死后由其侄田悦继位,田悦曾一度自称魏王。
       田九成: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在陕西勉县,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田汝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的文学家。他博学、工文、尤善叙述。他撰写有《炎徼纪闻》《西湖游览者》《辽记》《田叔禾集》。
       田应扬:河北鸡泽人,明代廉吏。明朝万历年间,他任广昌令,存心爱民,自奉俭约,时称“廉吏第一”。
       田锡田:河南襄城人,清代书法家,喜爱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田文镜:内蒙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田兴恕:湖南凤凰人,清代将领。他曾因参与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有功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后因恃功骄横及斩杀洋人传教士而被罢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阳田姓溯源及家谱
南阳田姓溯源及家谱一、南阳田姓溯源明朝宣德年间大移民时,田氏家族中的田润、田九叔侄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新野县堰湾村定居。田九公到新野后河头的石虎渠西岸打猎时,被当地的孙员外看中,遂将女儿嫁给了他,并赠地十顷,遂定居于此,并称该地为田九店,后改田店至今。之后,孙太君先后为九老生两个儿子亿乾和亿钦。九老壮志未酬,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又独自到南阳北圪坦头村的白河边开垦滩地十余顷,并续马员外之女为妻在此耕种定居,并又生两个儿子(均失讳)。田九公和马老太君寿终后合葬于圪坦头村。这样,九老的后代就分为两支,以田店为祖根一支和以圪坦头为祖根一支。后来,白河改道,淹没了圪坦头的滩地,九老的部分儿孙迁居到白河以西的田蓝岗,再由田蓝岗到田营,从田营又分出四门;田蓝岗还有一部分田氏家族迁徙到田家营,再由田家营迁老观弯、鸿雁河、田家庄等处,流寓四方。之后,祖辈们世代繁衍、分居,住地星罗棋布,但辈...
·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田姓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田姓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田姓姓氏源流:郑樵《通志.氏族略》载:田姓由陈氏所改。春秋时,王公贵族陈厉公的儿子叫完,官任大夫,为避祸逃奔到齐国,因“田”与“陈”音近,遂改为田姓,受齐国君重用,田完五世孙桓子官至大夫,势力强大,经过几年努力,陆续除掉了齐国的贵族,自立为国君。于是,齐国变成田姓天下了。秦始皇灭齐后,田姓家族迁至雁门形成望族。西汉,有田真,一家三兄弟欲分家产,所有房屋财产均已分妥,只剩院内一棵高大的紫荆树未分。兄弟三人商议,次日早上把树砍掉再分,谁知晨起发现紫荆树全部枯萎叶落,兄弟三人大惊异,立即停止伐树,第三天,紫荆树又重新枝繁叶茂,因此取“紫荆传芳”。闽、粤田姓尊宋代田希圣为始迁祖,原居杭州,四传至田衍,迁入宁化,后裔散播各地。明、清二代,福建田氏族人始渡海迁去台湾,现多居住在台湾的新竹县新丰、台北市公山区、南投县信义、中寮、台北县及台南山上等地区。田姓人口...
· 姓氏源流:田
相传,帝舜做帝王之前,帝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让他们在妫I河边居住,舜的子孙有留居在妫I河一带的,就以妫姓传系。所以,出自妫姓的都是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为了便于国家的治理,就寻找上古圣王的后裔进行加封。后来,周武王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就将妫满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就是今天的淮阳。妫满以封地为氏,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妫满也就是陈姓的得姓始祖。据记载,妫满是帝舜之长子商均的第32代孙。现在虞城县利民镇老城西南1.5公里处有商均墓。据虞城县谷熟镇田老家村所留存下来的《归德田氏家乘》记载:“吾田氏家族渊源有虞氏。”虞城县利民镇就是上古时期有虞氏的活动地,后来,大禹为感帝舜之恩,就将商均封到有虞氏部落为王。所以,田氏家族最早的起源地应该在古虞国,即今虞城县利民镇。田氏属于帝舜后裔,帝舜有很多儿子,如果再具体一点说,田氏应该属于帝舜那个被封在有虞氏部落的长子商均一系。虞城距淮...
· 田姓古代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田姓历代名人203名,占总名人数的0.4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一位;田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九十一位;田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5%,排在第七十六位;田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5%,排在并列第八十位。先秦秦汉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单,战国时期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田光,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让太子放心,又激励了荆轲。田赞,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
·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田[田,读音作tián(ㄊㄧㄢ@)]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满之后妫完之封地,为陈氏所改,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氏。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I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I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帝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世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妫满的第十世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