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马氏在百里可是书画医药世家

2016-09-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4
转发:0
评论:0
马氏在百里可是书画医药世家,在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里,由温州知名书法家马亦钊先生捐赠的一枚青瓷眼药瓶和其祖
在温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里,由温州知名书法家马亦钊先生捐赠的一枚青瓷眼药瓶和其祖上马祝眉先生手抄的“中和至妙散”眼药方复制件,静静地摆放在玻璃展柜中,仿佛在叙述着温州百里坊马家三百余年的历史。
马氏在百里可是书画医药世家
在温州,纂修家谱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马家三百余年来既无家谱,也无宗祠,更与其他马家没有渊源关系。马亦钊先生曾有联云“岐黄济世十四代,翰墨传家三百年”,马家翰墨传家的故事,早已市井流芳,笔者在此专门表述一段马氏医药世家的故事。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万岁山,明亡。据马氏家族流传的故事:崇祯帝自缢后,宫内的皇子皇孙纷纷逃难保命。为了将来明王朝能够,临行时宫中每房皇亲分到一枚玉质的象棋棋子,作为来年亲人重聚的凭证,一位皇室后裔分得一枚棋子“马”字,他就是温州百里坊马氏始祖“马银潢”。
马银潢的生卒遐渺已无可考。当他孤身一人辗转漂泊来到温州时,自称名为“马银潢”(古时称皇族后裔为“天潢”,“银潢”意即为隐去皇族后裔之姓名),身上只带着一块挖去字迹的祖庙木主,一个香炉和一只瓷质的葫芦,葫芦中则装满了据传为宫中秘制的眼药。马银潢隐姓埋名在温州定居,设摊为人治眼疾、卖眼药为生,由于其眼药疗效神奇,因而生意逐渐兴隆。据传马银潢北方口音,不会说温州土话,因而绝口不提自身的家世,直至临终时,才把自己的身世悄悄地告诉儿孙。此后,经马家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有了积蓄,遂于清康熙年间在郡城百里坊(现市区百里东路)置地八九亩,建成一座大宅院。从此马家在此繁衍生息,医药及诗书传家,“马银潢眼药店”也闻名遐迩,远播南洋各地。康熙年间,马氏第四代医药家为马星。雍正年间,第五代医药家马琨玉为马星之子。乾隆年间,第六代医药家为马永祚和马永禧兄弟。其间,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曾客居温州,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野荸荠”条目中称:“昔客东瓯,闻马氏点眼药粉为天下第一,见其修制,乃用此磨粉合海鳅目、珠粉加入药中,著效异常。”
 
传到第九代是马元熙(1834-1909),字兰生,又作兰笙,号琴叟。擅书画金石,精通医术,尤善古琴,人称“马氏白眉”。自题书室联云:“且作逍遥,恰好弹流水高山,阳春白雪;不求闻达,时还读灵枢素问,金匮玉函。”在此期间,是马家的辉煌时期。
 
第十代医药家马寿镇(1866-1944),字伯眉,兰生长子,是马家制作“中和至妙散”眼药的最后一位传人。其四弟马寿炯(1886-1957),字仁山,心慈性静,从医数十年,专攻中医内妇科,尤擅妇科不孕症。温州名医陆幹夫曾从其学。当年温州有不少不孕妇女,经其投药而得子,因而寿炯公认下了不少“干儿”。据马家亲戚回忆,兰生公医术已属上乘,但寿炯公则是青出于蓝。抗战期间,寿炯公曾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到偏僻的山区为患者看病,回温后再抓药托人带去。
 
第十一代医药家马立中(1900-1971),名夔。曾在日本学习西医,回国后在瓯海医院(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前身)任内科医师,后参加北伐,在淞沪卫戍病院任军医。1928年返乡开设诊所。1956年后在东风医院(现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前身)工作。因曾随父习医,具有较好的中医理论及脉理基础,故而运用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在医界及病家间有较高声誉。马立中四子马士煜(1951-2006),亦曾在东风医院工作,先后师从温州名中医林超凡、黄素平习医,中医理论功底扎实。
 
第十二代医药家马大正生于1949年,诗人马骅先生三子。温州市中医院大妇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大正先生读高一时曾因故辍学,1969年,赴黑龙江插队落户,他混在一位针灸医师旁偷看三天,买了一些银针,一本人体穴位图,用自己身体刺针练习,晚上休息时免费为农民治病。由于疗效好,就诊者络绎不绝,生产队便让其半农半医,农民则亲昵地称其为“小马大夫”、“马一针”。1977年恢复高考,马大正通宵熬夜复习,考上浙江中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在临床上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擅长医治男女不孕不育症、功能性出血等疾病,创制出不少具有高效的临床方剂,名声遍及海内外。所著《中医妇产科辞典》是我国中医妇科第一部专科辞典。马大正先生曾有诗自述云:“八年铸剑试锋芒,不为屠龙称谬诞。但伴孤檠相照映,青衫黄卷夜阑珊。”
 
纵观马氏三百余年的医学传承,虽至第十代寿镇公为马家制作“中和至妙散”眼药的最后一位传人,但马氏家族后人以自强不息的“医读文化”作为家训,认真读书,踏实求学,学有所成,人才辈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灵武牛氏医药世家药铺,医者之心传承百年
灵武崇兴镇自古以来因交通便利,回族群众聚居而成为商贾云集之地。1918年,陕西华阴牛氏医药世家传人牛宗义为谋生计来到这里摆摊售药,后来发展成为该地及灵武最有影响的药铺。回顾牛氏家族经营药铺的曲折历程,五代人的艰辛与磨砺诉说着一段百年医药传奇。01牛风山逃难异地他乡摆摊售药材追溯灵武牛氏家族经营药材的历史,还要从创始人牛风山(1850~1922年)说起。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牛风山出生在陕西华阴县一个贫寒之家,因家里田少人口多,为谋生路,他在17岁时与本村族人逃荒来到河南淅川县,辗转之后在一家药铺做帮工。牛风山做工吃苦耐劳,对药材收购、贮藏、加工炮制等学得更是在行,掌柜对他很是满意。经过几年打拼,牛风山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独立门户做起药材生意。起初,他从药材老板那里赊欠药材到集市上摆摊,平日里则挑着担子走乡串村叫卖。十余年后,他租了一间临街的铺面开了一家中药...
· 贺氏在蒲圻可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国有史志,族有家乘。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影,人过留名,常人虽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亦得后世传承。一部族谱记载,传承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我蒲圻贺氏世称儒宗堂乃蒲圻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自我蒲始祖一秀公元末明初从江西省饶州府乐平县花桥村迁蒲圻赵李桥落业港口驿湖湾。历经六百余年发展,枝繁叶茂、声名远播。族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北等省市,人口约十余万人。我族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有清代工都尚书贺寿慈,四川讲武学堂创办人贺伦夔,南昌知府贺良桢,民国画家贺良朴,民国中将贺国光,现代有国家统计局局长贺铿,都是我们蒲圻贺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我们应以成为蒲圻贺氏家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蒲圻贺氏自1907年五修族谱,距1993年六修家谱,时隔86年(族谱30年一续)本应在1938年筹...
· 中医文化―中医药在客家
本人早过不惑之年,既非医生护士,也非营养学家,似无资格奢谈什么中医中药。然而,凭着自己这副硬朗的身子骨和这把年纪所经历与听说的医事药闻,自信将若干感受、传闻记录下来,对人们运用中医药来养生防病,定有裨益。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葱郁,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运用源远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防治疑难杂症很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卫生丸这些传统的中成药,不但当地家喻户晓,连海外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陌生,在返乡寻根问祖时常指名索要这些中药带走。我童年时身体孱弱,从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理家好手,在务农持家中习...
·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贬低刘邦,可是还是没能掩住他的光芒!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力贬低刘邦,可是还是没能掩住他的光芒!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司马迁为了给李广的孙子求情,结果被汉武帝伤残了身体,所以他对汉朝刘氏并无好感,司马迁写汉朝历史时,就看得出来,他故意贬低刘邦,反而颂扬项羽,项羽作为一个悲情英雄,自然也有值得颂扬的地方,但在司马迁笔下,刘邦被贬低得太多。根据《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刘邦劣迹斑斑,四十多岁老婆也娶不起,整日在乡间白吃白喝,还跟寡妇调情,去参加聚会不给钱,在芒砀山上如丧家之犬,起兵之初更是狼狈不堪,前有彭城之败,后被项羽追杀,逃命时把老婆孩子踢下车,当真是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司马迁这样写刘邦,很明显有故意抹黑的意味,而抹黑刘邦的目的,在于抬高项羽的身价,其实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刘邦比项羽更强,比如说仁慈方面,项羽放过章邯,算仁义,鸿门宴放过刘邦,也算仁义,在《史记》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刘邦的仁义,但他也是有的。比如刘邦...
· 书画家亢金马
亢金马,1966年生,山西临汾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大,师从樊习一先生学习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亢金马-简介亢金马在200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研室,师从王镛、邱振中教授;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研究班。[1]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尧都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尧都区政协委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