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上海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

2016-09-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06
转发:0
评论:0
上海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    雕花楼类古建在上海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最近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杜
       雕花楼类古建在上海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最近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巳修葺一新, 杜氏雕花楼作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对外开放,先睹为快。
杜氏雕花楼位于松江中山西路266号,此楼始建造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现存四进,第一、二进为清代老楼,第三进是民国时翻建的新搂。为民国时,时任松江区区长的杜怡清的婚房。精华在第三进,豪华富丽,腰檐枋木雕有穿枝二龙戏珠图案,其他外露的木构件和门窗隔扇,均满雕精细图案花纹,其中有些是西式图案。其风格体现了松江近代建筑与域外文化的融汇和吸收,在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清末民初建筑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此楼是松江民居中西建筑装饰合一的典型,一、二、三进均为走马楼,第四进为平房杂院。
     杜氏雕花楼作为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以普及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为宗旨,集作品展示、制作演示、互动体验、技艺培训、学术研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通过展板、作品、实物、场景展示等形式,系统介绍松江区的顾绣、舞草龙、十锦细锣鼓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花篮马灯舞、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上海米糕制作技艺、新浜山歌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滚灯、水族舞、民间山歌、江南丝竹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辅以近200件明清古董家具,处处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杜氏宗祠与雕花楼隔市河而峙。杜氏宗祠位于秀南街年丰人寿桥南端陈家弄1号,面南,占地面积598.70平方米。杜氏宗祠大门设于陈家弄,为石库门式,两扇木门包有铁皮,钉以门钉。入墙门经一小段穿廊即是仪门,穿廊长3.8米,宽3.2米,有船蓬顶,鹤胫轩,廊南北两侧设坎窗,廊南接仪门,仪门为堆灰工艺,形制素雅。经庭院北折,便是宗祠大厅。大厅为五开间九架梁的扁作厅堂,面宽18.9米,进深10米。大厅的雕刻工艺十分华美,正间和两次间的梁架、枋、川、棹木、托机上雕有各种吉祥图案,如“八仙过海”、“麒麟呈祥”、“万象更新”以及各类花果等。正间看枋则雕有一组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反映了杜氏先祖辉煌时期的喜庆场面,杜氏家族的主宾欢聚一堂,主宾大多身着清代官服,花翎顶戴。庭院里是请来的江湖戏班 子,正在作表演,有演歌舞的,有演杂技的等等。图案中的人物、建筑、景物皆栩栩如生。厅的南部设翻轩、廊轩,为鹤胫轩式。前檐下置有四根粗大的垂花柱,施以雕刻花卉,极为玲珑。厅的柱础、石礩亦雕刻精美,四根步柱的柱础面皆刻有荷叶纹。石礩刻有牡丹、菊花等花卉图案。廊柱柱础也是荷叶纹,石礩上刻有山水云纹。厅的两梢间形制简易而无纹饰,盖为宗祠的非祭祀场所。大厅后有庭心,进深4.4米。旧有后楼杂屋,也是宗祠建筑的一部分。1998年9月,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杜氏宗祠记说
杜氏宗祠记说印象中,真正意义上的祠堂,应该是极神秘、极清静的。它被家族视为生命,只有本家的男人才有资格,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此拜祭祖先,绝对不允许外族人,甚至本家的女人和孩子,踏进祠堂半步。外出旅游有时也能碰到这种原始的祠堂,每次我都久久地徘徊在那扇紧闭的木门外,幻想着它里面的景象,却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去过。那年秋天,当我再次走到杜氏宗祠门前时,强烈的好奇心终于驱使我,讷讷地向村民提出想进去游玩的请求。也许是时代进步了罢,村民们竟爽爽快快地答应了,并且允许我从正门,堂堂正正地进入。这让我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夕阳下,那两扇紧闭的木门,“吱呀”一声,推开了。蓦地,那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蕴涵的小小天地,映入我眼中。它的色彩,如同流过喧闹都市的一湾清澈的小溪,白色的墙,黑色的瓦,还有那不怎么红的柱子。温柔的阳光穿越天井,洒在青石板面斑驳的青苔上。扑面袭来一种从肃穆中沉淀下来的淡淡忧伤,那是在空气里...
· 凤栖杜氏宗祠
凤栖杜氏宗祠位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新民村。凤栖之名,源自汉朝,即当时长安城南杜姓族人聚居的杜陵地区“凤栖原”之谓也。据唐代谱牒姓氏专著《元和姓篡》所述,唐代杜氏有十四望即:京兆、襄阳、洹水、濮阳、中山、陕郡、安德、扶风、郾师、成都、河东、齐郡、礼泉、河南。泉州凤栖杜氏,以京兆为郡,乃唐杜之后,在族系源流上,属京兆杜陵派。现宗祠坐北朝南,北依龙兴,南望清源,得风藏水。近观这座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宗祠,三进两落五开间,前庭开阔,重门翼庑,青石红砖木构架,燕尾脊装饰的硬山式建筑,古朴庄严。杜氏宗祠有楹联“武库家声远,瀛洲世泽长”----武库,指的1700多年前西晋开国大功臣杜预将军;瀛洲,指的是1300多年前大唐唐太宗最倚重的宰相杜如晦,李世民曾为全国最佳名仕设文学院,凡获此荣誉者,美称“登瀛洲”,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因此杜如晦也被称为杜瀛洲。“太史第”则是与杜中士有关。(其...
· 茅坦杜氏宗祠
茅坦杜氏宗祠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是安徽省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是我省现存唯一的一座杜氏祠堂。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源流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兆)杜县。周宣王时,恒人为大夫,宣王封其子孙定居诸国,即:晋为范士、智、荀氏、秦为刘氏,然而杜城为杜氏。春秋时杜拽为杜姓源祖。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西晋的杜预搏学多能,精于刑律、历法、水利、军事,曾注《左传》,在历史上卓有盛名,人称“杜武库”。其子杜尹为弘农(河南灵宝)太守。尹六世孙杜颐在西魏、北周时任雍州(陕西西安)刺史,封安平公。颐六世孙杜希望在唐玄宗时为桓州(吉林集安县)刺史,杜希望生八子,其中第六子杜佑官至宰相。杜佑生三子,名...
· 池州杜氏宗祠
简介: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任池州刺史。传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绍先由太平迁居贵池茅坦。杜绍先为贵池茅坦杜氏鼻祖,明清两代,杜氏子孙科第不绝、世代有宦,既有状元及第,又有武举赐官,既有翰林学士、尚书、又有御史大夫等等。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布局:杜氏宗祠为砖木结构...
· 杜氏渊源-杜姓起源
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记载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传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源流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