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

2016-09-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是什么让它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是什么让它历经六百余年仍魅力不减,闻名
是什么让它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是什么让它历经六百余年仍魅力不减,闻名于世?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正是它的家训族戒。闻名于世的“历史博物馆”
“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又称“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古建筑群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传说,明洪武年间,作为朱元璋指挥使的张谷英精通风水,明初的渭洞山区尚未开发,荒草萋萋,古木森森,张公行至此看中了这片世外桃源,从此,开启了张氏家族二十六世的故事。张氏家族在此聚族同居至今已历时600余年,它以巧夺天工的古建筑艺术与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闻名于世,目前古村内还聚居张谷英2600多后裔。“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的家训族戒理念,正是促使这个家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今天的张谷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张谷英村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巷道62条,古屋环山而建,长达1公里。古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其布局依地形采取“干枝式”结构,主堂与横堂皆由数个单位组成,各单元之间有屏风檐廊和巷道沟通分隔,分则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合则贯穿于一体之空间。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张谷英古建筑群极具特色,其严谨神秘的排水系统、巧妙的建筑选址、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明清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实料和佐证,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走进村内,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
 
  然而,一个建筑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让世人更加赞不绝口的,是促使张氏家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家训族戒。
 
“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的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烟火塘
 
  “孝和勤廉”的家训族戒
 
  “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对联,高悬在张谷英村的当大门前,这也是支撑“张氏家族”的精神支柱。孝父母、友兄弟、端闺化、择婚姻;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它融合了儒家“孝、和、勤、廉”等理念,并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最终定格为25条家训,5条族戒,涉及家政管理、为人处世、子孙教育、工作生活、冠婚丧祭等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家训和族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以“孝当先、和为贵、勤耕读、崇廉洁”的淳朴风情,形成了古村数百年不动摇的家族凝聚力。
 
  孝当先
 
  “孝父母”,这是张氏家族的第一条家训。张氏家族深知“孝”的重要性,不仅将其写进家训的第一条,更是编写了7140字的《劝孝歌》,“劝善书多皆切记,我劝世人从孝起。堂前父母大于天,须知万事孝为先。”劝孝歌字字真情,读来催人泪下,被后人视为传家之宝。族人谨遵“孝父母”的家训,上演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行孝故事。
 
  和为贵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这句在张谷英村世代流传的俗语,暗含着张氏先人对后辈要合而不分的教化,同居一个屋檐下几百年的张氏人,秉承和为贵的思想,以祖训、家规为遵循,一代代守护着建筑形式上的合为一体,传承着与家人、族人、外人的和睦之道。
 
  勤耕读
 
  在张氏家族的家训族戒中,“勤耕读”是一个突出的主题。先祖深知耕读的重要性,告诫后人要“耕读为本,以俭朴为荣,兴书香门第,继百忍家风,尚礼仪而四邻和好,爱劳动而百业兴隆”,并留下“兴门第不如兴学第,振书声然后振家声”的祖训族规。谷英公后代们谨遵祖训,他们读诗书、勤百业,代有人才出。十七世祖锦山公70岁登上笔架山顶雄心设馆,栽桃育李,留下“故老犹传教,书香绕笔峰”的绝唱。张云衢之子张渥潜,于民国初在当大门设“笔山草堂”私塾,栽培弟子,曾自编数十万字的《三余教育类编》教材,广为流传于当地私塾,深受学生喜爱。在崇尚学习的氛围中,村中大部分人都能吟诗作对,张谷英村也被誉为“书香门第,礼仪之乡”。
 
  崇廉洁
 
  清廉为政,是每个朝代都倡导的,但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廉,则是张氏家族的一大特色。
 
  在重孝义、求和睦、勤耕读和崇廉洁的环境中,数百年来,张氏家族外为官者多达300余人,他们继承先祖遗风,恪守“崇廉洁”的家训,为官清正廉洁,办事公平公正,留下了难得的声誉和政绩,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据历史资料考证,张谷英后裔中没有一名贪官。
 
  他们眼中的“张谷英”
 
  岳阳市张谷英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肖自力:
 
  几千人都生活在一个大的屋顶下,关上房门一家人,这也体现了一种团结友爱的精神、一种氛围、一种传统。“家和万事兴”,张谷英村之所以能聚族而居,几百年不散,不但族内和谐相处,与外族同样也是和谐共存,这与家训族戒中“和为贵”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在家训中有4条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友兄弟、睦族姓、敦孝友睦宗族、正嫁娶和妯娌;在族戒中也有体现:戒健讼。慑于“家规族戒”的森严,张氏家族历来和睦宗族内外,友好和谐处世。
 
  张谷英公第23代孙 张小琴:
 
  我们张谷英村,总是一人有事众人帮,一家有事大家忙,形成了“团结如一”的和谐氛围。张氏家族在当地是旺族、大族,但从未发生过欺侮小姓小户的现象,张氏女子外嫁,不论发生了何种情况,都不去打人命官司,总是通过合适的途径去解决。
 
  张谷英公第22代孙 张胜利:
 
  解放前,这里出了进士1人,举人7人,贡员1人,贡生6人,秀才45人,太学生33人。新中国成立后,村里为国家输送了三百多名高级人才。
 
  张谷英村
 
  编后语:
 
  “家齐而后国治”。家庭是国家的细胞,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先要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在如今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的教育、家训族戒的发扬显得至关重要。而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张谷英村,是中华民族传统大家庭的一个缩影,它的家训族戒和家族管理经验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如今,我们回望张谷英村,不仅仅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民间建筑文化艺术上的奇迹,更是因为,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每个家庭和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霍氏张汉谷村
张汉谷村,距杞县35公里,村东是竹林至杞县的大道,交通便利,村里人喜好种植瓜菜、果树类植物,大田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村里以霍姓较多,另外有负姓、邹姓等,属于平原粮食高产区;村西2公里是后闫营村。竹林乡竹林乡位于杞县南部,距县城35千米。辖竹林、庄林、蔡寨、张蔡、许村岗、肖寨、安桥、八里庙、马桥、梁寨、姬庄、宋寨、于堂、程寨、罗洼、郑砦16个行政村。庄林村北老党寨建有“水东烈士陵园”,许村岗东北存有汉丞相许香、许绩陵墓。简介竹林乡为河南杞县辖乡,距县城49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乡镇企业以面粉加工和建筑材料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重点发展养猪专业村。庄林村北老党寨建有“水东烈士陵园”,许村岗东北存有汉丞相许香、许绩陵墓群。行政辖区辖竹林、庄林、蔡寨、张蔡、许村岗、肖寨(霄岭寨[界碑(如今大抵已消失)上所注])、安桥、八里庙、马桥、梁寨、姬庄、宋寨、于堂、程寨、罗洼、郑砦16个...
· 天下杨氏第一村巍巍华山脚下东宫村
在巍巍华山脚下,有一个与其同样蜚声遐迩的村落,它就是被称为“天下杨氏第一村”的东宫村。东宫村原名紫薇宫,又名晋公,为华阴杨氏先祖所建。据史志记载,春秋战国时,周武王的后裔羊舌氏晋叔向的子孙躲避晋室六卿之祸,幸免者逃入华山仙峪,几经磨难,起根发苗,华山,成为杨氏的再生地。后来,一部分杨氏族人不甘于老死于山林,他们走出深山,迁居华山北。记不清多少年过去了,他们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是晋室后裔,仿造宫室建造村落。于是,本是普通的民居因杨氏而焕发出光彩,他们像天地宣告,隐姓埋名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要建功立业,开创新的生活。他们的个性在此得到张扬,他们给新建的村落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紫薇宫。这是一个王霸天下的名字。“紫”字是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古时候认为天皇应该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子。又因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就是这样一个名字,在时时召唤、激励着杨...
· 南园第一村
南园第一村以前叫潘家围,解放后因盼望沐浴红太阳的光辉,而改名为红光村,现在所用的“南园第一村”这个名字则是作为旅游区的名字。其实取名所谓南园第一村,我切以为只是景区为了宣布的需要,没有什么权威性,抑或直呼为潘家围更为实在一些。不过竟然它取名这样,咱们也不妨这样叫着。南园第一村是我市去年新开发出来的一个旅游景点,这个旅游点因为成为了迎香港百年回归、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前十集的主要拍摄地而名噪一时。南园第一村位于东源仙塘镇红光村,距离河源市区12公里,是东江画廊风景区内众多客家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这里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和独特的客家风情,构造成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南园第一村首期的开发建设已经完成,各项配套设施也在加紧完善,去年“五•一劳动节”已经对外试业。南园第一村共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多数建于明末清初,建筑的选址讲究座向和周围环境,一般选址坐北朝南,所体现的特色是:取...
· 涧里村,介休“晋”姓第一村
涧里村属于介休市张兰镇,位于市区东南方向,涧里村东接下梁,西邻连福,南靠上岭后、下李侯,北边与仙台隔张涧河相望。涧里村原先是上岭后村的附属村,是晋家三兄弟从下西埜搬来定居在此,古时大家只知李侯涧,不知涧里村,后来不断扩大,乡村治理时期形成行政村。涧里村村名的来历颇有意思,听村中老者讲,村中有晋姓和张姓两大姓,对于村名两家曾有过争论,各自想起名为晋家庄或张家庄,县太爷来村里考察发现,村子有西张涧河穿村而过,有东张涧河在村北奔腾,两涧汇合入汾河,村民依河道而居,所以当即拍板村子名字为涧里村。涧里村以晋姓为主,晋氏人口达70%。晋姓源出于姬姓,晋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汉族贵族姓氏,是中国大周王朝周武王之子叔虞的后裔子孙,晋国灭亡之后,其王族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晋氏,世代相传至今。涧里村的晋氏是明朝嘉靖年间从洪洞大槐树迁移而来的。张涧河张涧河是由雨水汇集而成的季节性河流,70年代河流改道,...
· 读谷村
地理辖区历史在西海岸的沙丘上发现大量贝冢时代的遗迹,渡具知木棉原遗迹的箱式石棺坟被认为是受到了九州的影响。比谢川的出海口附近有的渡具知东原遗迹中亦有发现爪形文土器,可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冲绳史前时代文化。1896年4月1日:实施郡区制,为中头郡辖下读谷山间切。1908年4月1日:实施岛屿町村制,读谷间切改设为读谷山村。1946年12月16日:读谷山村改名为读谷村。交通道路观光景点残波岬灯塔大河剧“琉球之风”的拍摄场景座喜味城遗迹(琉球王国遗产群)教育高等学校冲绳县立读谷高等学校中学校小学校本地出身之名人Kiroro(女子歌唱团体)糸数庆子(参议院议员)知花昌一(读谷村议会议员、和平运动家)佐久本昌广(日本职棒球员)屋良朝苗(第一任冲绳县知事)外部链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