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里出来赵氏家族能人
山寨里出来赵氏家族能人,沿着山崖间的弯弯小道,一路眺望远山远景,那是个极为晴朗的日子,双凤山、孤山、神山
沿着山崖间的弯弯小道,一路眺望远山远景,那是个极为晴朗的日子,双凤山、孤山、神山诸山峰次第排列,白云悠悠闲散在蓝天。七拐八弯,终于来到宗艾镇羊头寨。羊头寨的确是一座山寨,除了村子所在的一片平地,其它都是坡沟土崖,你若是随意抬脚,那就不是下坡,就是跳崖!所以这里的地形颇为险要,在早年,连同尚家寨、寨北、青龙寨、卧虎寨,可谓是“西张五寨”,是春秋古晋州至元代时期的古战场。如今,这里已是风平浪静,民风和畅,全村270口人,1409亩土地,成为林果之乡。
“走东口”,赵氏家族闯天下
在羊头寨村,虽然村子不大,却有着全县最大的“十大富户”之一,“张祁李孟袁,郝聂赵王阎”,其中的“赵”,便是羊头寨的赵培成一族。据村人介绍,该村原先是姓窦的为主。后来成为赵、刘两大姓。赵培成家的后人大都在东北铁岭,至今人烟甚旺。尤其在清末民初,赵家的业绩已是极为兴盛。各式大小铺面200多家,店店相邻,栉比鳞次,在铁岭占据了一道街。这是在晋陕两省百姓纷纷“走西口”的时候,赵家却是跟随闯关东的队伍,开始了“走东口”的创业历程。那时的交通极不发达,有没有现在的银行汇兑,挣了钱,只能依靠人背车拉,路途极不安全。所以赵家在那边挣了钱带不回来,只能就地扩大,就地发展,终于成就了赵家在东北的坚实经济根基。
男人们闯天下,走南闯北,风云叱咤,苦也罢,累也罢,外面是他们的世界;而留守在家的女人们,孤守空房,拖儿带女,孝敬老人,过的生活却是仅仅高于贫民的普通人家的光景。据村人说,赵家的妻儿老小生活并不奢华,一日三餐糙米粗饭,早上玉米面糊糊,中午谷面窝头,地里的长工加点捞饭,家里的也就是长工剩下的豆汤捞饭。正是这样的节俭积累,赵家还是在自己的故乡羊头寨建立了颇为气派的赵氏庄园。
赵培成一家据说祖坟在宗艾范村南面,祖上老坟就规模很大,文革时摊坟造地,当时仅从赵家老坟就挖出30多座砖券墓葬,挖出的棺木用作打制大队村委会的门窗,至今不腐不朽。可见当时的棺材木料都是极为讲究的。
赵培成精明心细,创业攒家,却也急公好义,行善积德,常常对乡间百姓施以善心,从家里拿出财物施舍穷人。光绪三年,村里大闹饥荒,庄田颗粒无收,乡亲们的生活难以为计。在这样年头,即使富户人家,也得省吃俭用,缩小开支,更不敢大兴土木,开工修建。可是,赵培成为了赈济村民,又不致让村民习惯依赖救济,便决定修建自己的后花园。村里的村民家家都可来做工,一天下来每人每天可以领到一帽壳谷子,这一帽壳米谷就可维持一家人一天的生计。旱灾延续了三年,赵培成就开工干了三年。这样忍饥挨饿的村民终于度过了生死难关。自此在羊头寨村,两百年过去了,“一帽壳谷救乡民”的故事代代流传。
赵培成不仅善于把握商机,而且胆大心细,机智沉稳,巧于应付各种变化。日本人占领东三省,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各地买卖商铺统统关门,躲避了起来,有的干脆倒闭商铺,回乡避难。而独有赵培成看准了这个商机,他大胆用低价收购了关门的商铺,然后等待风头过去,重新组建他的连锁商铺,据此占据了铁岭最繁华的一道街的街面,为日后财富积累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家族中出能人的预兆
在我国,有很多的俗语“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的家庭由于无法娶妻延续后代,自然无后了。而富裕的家庭,后辈子孙很难守住财富,导致富变穷。可以看的,我国大部分的家族都是普通人,而哪些能够在家族里出能人的,都是有一定的预兆的。我们通过一些观察和经验得出来的信号,这些预兆的表现是:1,不内斗很多穷人的家庭里,内斗非常严重,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兄弟之间,为了蝇头小利互掐。而这样的家风不良的家庭,很难翻身。而家风淳朴,家庭和睦,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出能人的概率更高。2,注重教育卫姓某家族家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海宁某大户褚姓“耕读传家”,古人很早就有这种认识,虽然在古代通过科举能够获得官职,而现在穷人改变命运,通过高考考上优质大学,是很好的方法。无论现在社会应届生找工作多难,拥有名牌大学学历,永远是穷人改变自身阶层最优的选择。在解放后,地主阶层被肉体消灭,而哪些地主阶...
· 铅山费氏家族
对于费氏家族的研究,历史学家曹国庆在《明代江西科举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上的作用-――以铅山费氏为例》一文中称;“江西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大省。明代铅山费氏凭藉科场上持续不断的成功,而成为‘西江甲族。科举世家’,在明朝中叶持续兴盛了近百年。费氏家族在明朝中叶先后走出了进士6人,举人11人,贡生23人,国子监学生17人。费氏家族秉承;‘惟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做官之首’的格言,躬身力行、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赴科举蔚然成风,多次出现叔侄兄弟同榜提名的佳话。时人称其为“叔状元侄探花连登科弟,兄宰相弟尚书并作名臣。”又有“铅山不让燕山秀,费氏曾同窦氏芳。”的赞词。而费宏就是这个家族的领军人物。费宏,字子充,号健斋,公元1468年生。铅山福惠乡烈桥费家人。13岁参加信州府童子试中秀第一名“文元”,16岁参加江西乡试中举人之魁“解元”,20岁上京城殿试中“状元”。在长达40...
· 赵氏家族变迁
始祖:造父zhi。西周时,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率部分宗族由周投晋,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到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之后迁往甘肃天水,赵王迁被流放到今湖北房县。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赵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西汉末年,赵飞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迁徙至辽西郡,也是赵姓人在赵氏族谱图东北活动的开始。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真定人赵云赵子龙入蜀为将。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宋朝宗室分为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
· 昆山卫氏家族
昆山卫氏家族,是北宋末年自华亭迁来的。首先著籍昆山的卫阗,为政和八年(1118)之进士;其子卫时敏、卫季敏相继恩荫入仕;季敏子卫泾于淳熙十一年(1184)状元及第,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卫泾兄弟卫沂、卫洽、卫洙庆元、嘉定间相继登科,卫亦中锁厅试,就在这一阶段中,昆山卫氏家族迅速发展起来。卫氏家族之联姻很有特点。卫泾祖母(卫阗妻)、伯母(卫时敏妻)皆出自沈氏,二沈氏自姑侄而为婆媳。卫泾母(卫季敏妻)为华亭章氏之女;卫泾夫人盖氏,是“初家平江,后徙华亭”的淳熙户部侍郎盖经与卫泾姨母章氏的女儿。卫泾的四位姊妹全都嫁给了读书业儒的士人,其中卫琮嫁给了范成大与卫泾共同的朋友、绍熙进士周南。卫泾的仲女嫁给周南的儿子,而周南的长女周艮又嫁给了卫泾的儿子卫朴。卫泾夫人盖氏的侄女,则嫁给卫泾幼子卫柳为妻。卫氏家族四代之中多重姑舅表亲通婚,而与之联姻的沈氏、章氏、盖氏、周氏俱为当地有影响的士人家族。[63]此外...
· 重视教育才能人才辈出,你看看咱们蔡氏家族
一个结论,文化基因的培植才是维系一个家族持续发展的动力。人生活在天地之中,无不感受天地之气。文化基因的培育就在于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心平气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位于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全村人蔡姓,是个血缘村落。村的始祖蔡长是北宋名臣、书法家、祖籍仙游县的端明殿学士蔡襄的第九世孙。南宋中后期朝廷偏安东南时,为避战乱,他带着族人从莆田迁徙到此安居,迄今近800年。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明清两代经科举中进士者有3人,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南宋,时修建的房子早已消失在岁月深处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建筑群皆为明末清初建筑。原本有100多座,因年久失修现存不到80座,曾经华丽一时,如今的残墙断壁,印证着历史的无情风霜,2002年被评为“福建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国家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你看完上述介绍,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想从风水环境解读蔡氏家族成功的原因。桂峰在古时称为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