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创修先祠并入祭田碑记造的祠堂。
在刘家祠堂寝殿(祭殿,享殿)的西墙碑上镶有一块石碑,名日:刘氏创修先祠并入祭田碑记,其内容为 “莹域乃先人体魂所藏,祠堂乃先人灵魂所依,祖考在天之灵,庶几可无怨恫,牲牢酒醴,桼稷之费,恐难久行不替 ,以其久祭之法,盖莫如祭田之设,今为勃然公(人名)祠内,中亭公(人名)祠内二人共商拨入祭田三百亩{每家出一百伍拾亩},以章慎始正,预图善后之策,凡我后嗣世世永继”。最后并附有祭田界址、亩数、落款为道光十四年春,从此碑文不难看出,刘家在道光时期或嘉庆朝龙山乙先辈家业已经不俗,能给祠堂入祭田三佰亩,说明刘家先辈名下有地也在千亩左右,当时已成龙山大户,同时也说明刘家祠堂非乙自己创修,其先辈在世时祠堂就已建成,龙山乙在修五筒碑时,同时整修,彩绘,美化了祠堂也在情理之中。
据龙山古道村刘青阳,刘西民二位刘氏宗亲主编的古道村刘氏族谱75页载,视当时的刘姓宗祠为四旧,必须拆除,雷村公社通知,立逼龙中、龙西大队刘姓负责人士组成拆除刘氏五筒碑、祠堂委员会,硬拆了这两栋建筑,把拆除五筒碑和祠堂的砖石龙中村建了六面砖窑,龙西建了9面砖窑,同时两大队刘姓每户分大砖一块作为纪念,其余石碑,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品下落不明,祠中两坐大殿木料卖给蒲城保南中学,每坐大殿售价以2500元左右,加之门窗共入帐5000余元,分给刘姓族人,每人分了6.6元,该宗谱并附有领钱分单,共合计分515.56元、(仅为古道村刘姓所分),这事发生在1973年3月份,该家谱抱着遗喊、嘲讽和痛责的口气写到,"就这样,祖宗的五筒碑,祠堂拆完了,砖石拉完了,族人公产卖完了。钱也分完了,辉煌的建筑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笔者阅后感叹世事苍桑,人情冷暖,政治险恶,造成了龙山乙之悲剧,刘家祠堂之悲剧。
在古代祠堂被视为高于一切,关呼家族命运兴衰之关键,并具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地位,名宦,强族、望姓均建有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使血缘关系得以强化。明清时期一些名商、巨贾凭其财力雄厚,大修祠堂,广置祭田立祠祭祀,尊祖敬宗,开创传世之本。刘家祠堂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建起来,却败落在政治干扰,人心不古,目无先祖,以分钱和盗卖占有、私分碑祠文物为目的,使百年辉煌的碑楼祠堂从此消失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