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齐鲁第一进士家族之新城王氏

2016-09-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6
转发:0
评论:0
齐鲁第一进士家族之新城王氏,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新城王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年间,出进士30
齐鲁第一进士家族之新城王氏
  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新城王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年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100多人,有诗文著述传世者50余人,著述160多种820多卷,成为明清时期山东最显赫的科举文化世家。清康熙刑部尚书、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渔洋就是新城王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王氏家族的兴盛离不开历代王氏族人对家训族规的用心经营。四世祖王重光以身示范,道义治家。他对诸子家教甚严,制定了家族第一条成文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
  新城王氏家族代表人物
  王重光,新城王氏家族第一个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左参议,他秉性刚直,勤于国事,在贵州平蛮督木,以身殉职,得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恤典,开新城王氏科举仕宦之途。随后,五世祖王之垣定下家规,历经王象晋、王渔洋各代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家规体系,其中既有世代沿袭的习惯做法,又有专门的成文家训,还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族约家法、以及劝谕性的家规范例。
  五世祖王之垣,是新城王氏家族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任户部左侍郎,官居三品,为官清正廉洁,正色立朝,生活勤俭朴素,力戒奢侈。明万历年间,他将王氏历代治家经验编著成册,名《念祖约言》,告诫子孙“有祖宗之世德,然后子孙成世业,子孙成世业又当修祖宗之世德。”围绕家族组织的完善,王之垣主持建私塾、立家祠、修族谱、置义田,从而大大凝聚了宗族力量。他所作《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等完善和拓展了家族强制性和劝谕性族规家训。
  八世祖王渔洋一生恪守“清慎勤”的为官准则,所书《手镜》在今天仍不失为廉政文化的佳作。
  一部《手镜》“仕宦清明”
  “新城王氏家族兴盛了300多年,可以借鉴传承的东西,我觉得是他们代代传承和发展的家训门风。王氏家族的家规内容很丰富,系统规范,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王氏家规的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忠勤报国,洁己爱民’。”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会长宫晓卫说。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时期仕宦众多,满门风雅,深得历朝皇帝的欣赏和赞誉,这与其忠勤报国、门庭肃清、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父劝子廉、母劝子廉、妻劝夫廉,成为王氏家族的优秀传统。
  在王渔洋故居展出了一部渔洋先生手书的《手镜》石印拓本,拓本共有24帖,笔迹高秀俊逸。
  王渔洋,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康熙朝刑部尚书、诗坛领袖,因喜爱太湖渔洋山,自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受廉政家风的长期熏陶和家族成员互为明镜的影响,他一生居官清正廉洁,勤勉自励,身为司法官能勤谨职守、宽政慎行;在清江浦督船治贪除污、担当有为;主政宝泉局革除样钱、屏绝货贿;在刑部任上力执公道、为民请命,因官品人品俱佳,深得康熙信任。“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这是他毕生遵循并用来教育后人为官治世的传世之道。
  康熙三十六年,王渔洋三子王启汸出任唐山县令,王渔洋总结自己为官数十年的经验,亲书《手镜》一部,让儿子“置座右,披玩而从事焉”。
  “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 ”
  《手镜》箴言50条3009个字,内容涵盖了王渔洋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从日常用度到为人处世、从刑罚宽严到与民休戚,《手镜》既是王渔洋对家训门规的凝练,也是对自身为官生涯的总结,更揭示了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小舒表示:“《手镜》是王氏家族第八代传人王渔洋的一部家训,在这部家训里头,他主要表述了两方面,那就是为官从政要自己严于修身,然后要为民请命,这些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东新城王氏明清进士榜
来源:新城王氏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明清时期的新城王氏家族
来源:《寻根》期刊2015年第4期明清时期的新城王氏家族作者:张金丹(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新城(今山东桓台)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名门望族,同时也是显赫的科宦之家以及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世家。新城王氏始自王贵,元末明初为避战乱自青州府诸城县初家庄迁至济南府新城县东南隅的曹村(现属山东张店)。从王贵迁居新城以来,累世重农尚学。三世祖王麟“始肇文脉”,经过四世祖王重光,五世祖王之垣、王之献等,到第六世时以王象乾为代表的众多王氏族人出仕,谱写了王氏的辉煌业绩,被世人誉为“岱宗秀裔”“江北青箱”,创造了桓台人文历史上的巅峰和辉煌。新城王氏家族的兴起新城王氏家族“科甲蝉联不绝”,跨越明清两朝,历经300余年,出了上千名官员,最多时号称“王半朝”,意思是王家的人为官者非常之多,竟占据半个朝廷,但令整个家族骄傲的是,自始至终没有~名王氏官员因为贪腐而落马。纵观整个王氏家族的发展史,其发展过程大体上...
· 于姓:清代吉林第一进士家族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同榜举人,同榜进士本已难得,“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奇巧情景,在逾千年的科考史上,更是独一无二。可以想见,于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太平川,应该可以与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媲美。清朝三百年间,榆树市总共出了8位进士,太平川于氏就独占5人。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太平川的于氏,于凌辰、于荫霖、于蘅霖、于钟霖、于观霖都考上进士,被称作“一门五进士”。太平川于氏世系图第一代:于居安太平川于氏家族原籍山东潍县河滩小东庄。到榆树市的第一代是于居安(1744—1818)。于居安雅爱读书人。望诸孙读书心切。为两个孙子特请郭先生教书(于居安的大孙子于凌奎负责养家,未读书)。后二孙子于凌云考中举人,三孙子于凌辰考中进士。这是于家的第一个进士。于凌奎有四个儿子考中了进士。第二代:于龙川于龙川(1775—1849)生于山东潍县。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于龙川13岁,随父于居安逃荒来到黑林镇太平川。父子...
·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在新丰县城东郊著名的君子嶂山下有一座特别的古墓,墓的主人就是广东名人、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他既是广东客家文学的孕育者,也是开倡岭南文学的功臣。古成之(968—1038)字亚爽,别号紫虚先生。长吉都(即今新丰县,宋并入河源县)人。自幼聪慧,早年曾隐居罗浮山,苦读不倦。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出语惊人,誉传四方。宋雍熙二年(985年)17岁,他上京会试名列第二。因同科生张贺、刘师道嫉妒成之系南方人,排名又在他俩前面,遂下毒计陷害他。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张贺、刘师道装作盛情样子,宴请成之,暗入哑药在酒中,成之饮下后喉咙被毒伤。第二天宋太宗召见唱名时,成之因不能应答,宋太宗大怒,下令扶他出外。成之第一次考试未被录取。寒窗苦读,到手的功名即成泡影,古成之却泰然自若。事后,有人劝古成之上诉以澄清白,古成之却说:“这是命中注定,澄清又能怎样?”到端拱二年(989年),他再次...
·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
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在新丰县城东郊著名的君子嶂山下有一座特别的古墓,墓的主人就是广东名人、宋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他既是广东客家文学的孕育者,也是开倡岭南文学的功臣。古成之(968—1038)字亚爽,别号紫虚先生。长吉都(即今新丰县,宋并入河源县)人。自幼聪慧,早年曾隐居罗浮山,苦读不倦。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出语惊人,誉传四方。宋雍熙二年(985年)17岁,他上京会试名列第二。因同科生张贺、刘师道嫉妒成之系南方人,排名又在他俩前面,遂下毒计陷害他。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张贺、刘师道装作盛情样子,宴请成之,暗入哑药在酒中,成之饮下后喉咙被毒伤。第二天宋太宗召见唱名时,成之因不能应答,宋太宗大怒,下令扶他出外。成之第一次考试未被录取。寒窗苦读,到手的功名即成泡影,古成之却泰然自若。事后,有人劝古成之上诉以澄清白,古成之却说:“这是命中注定,澄清又能怎样?”到端拱二年(989年),他再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