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1995年重新敦礼堂徐氏宗谱

2016-09-0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14
转发:0
评论:0
1995年重新敦礼堂徐氏宗谱,      近日,记者在徐九龄老人家中见到了这本于1995年清明节重新修订的“敦
      1995年重新敦礼堂徐氏宗谱
      近日,记者在徐九龄老人家中见到了这本于1995年清明节重新修订的“敦礼堂徐氏宗谱”,在谱序中记载有这样一段话,“始祖迪公字循先,系大将军达族兄,少游太学,多才多艺,因避元乱隐居,待时至此,太祖求贤若渴,达公进荐使掌簿书,时年三十八岁,旋授考功主事之职,继迁稽察中书科事务。”在宗谱文中对徐迪也有提及,文中提到太祖洪武元年大封功臣,“迪公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出抚陕西,恩威并施,士民歌颂,及洪武十九年公毙,享寿七十有二,追封安定伯。”
  徐九龄告诉记者,自己祖辈定居滨海,祖父在战乱时迁至扬州,“敦礼堂是我们滨海徐氏的堂号,这本家谱是我前几年回老家时族中老人赠予我的,上面记载了我们滨海徐氏分为"大小东门"和"大小南门"两支。我们家是"大小东门"这一支,我的父亲是"观"字辈,我是"子"字辈。”
  随后,记者陪同徐九龄来到徐高义老人家中。经过翻查资料比对后,徐高义初步判断,滨海敦礼堂徐氏与维扬江都徐氏为一脉分支。“维扬江都大桥徐氏的始祖为徐常,徐达是徐常的九世孙,徐迪为徐达的族兄,也应该是徐常的九世孙,徐达的后人后来迁至江都宜陵西徐家老庄,形成了维扬江都徐氏这一支。至于敦礼堂徐氏何时迁至滨海的,在这本家谱中并未记载,所以也无从考证,目前只能通过资料初步判断,滨海敦礼堂徐氏与维扬江都徐氏应该是一脉的不同分支。”
  江都大桥徐氏后人讲述
  大桥镇被淹,先祖捐全部身家赈灾
  家住凤凰新村的徐校谦老人给本报写来一封信,信中详细记载了清朝末年祖先仗义疏财、救济灾民的故事,同时附上了一份抄自故宫博物院的1921年修谱的大桥徐氏十五世至二十二世家谱。
  记者与徐校谦取得联系后得知,这份家谱手抄本是徐校谦的哥哥——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益谦得知故宫博物院藏有江都大桥徐氏家谱残本后,前往北京抄录所得。
  记者与徐高义所编写的《中华徐氏历史文化荟萃》中关于江都大桥徐氏记载家谱部分进行比对后发现,该书中关于江都徐氏大桥家谱记载仅至十七世,但书中关于十六世班字辈分“延”与十七世班字辈分“为”完全吻合,所以基本确定徐益谦、徐校谦兄弟二人为江都大桥徐氏后人。
  “根据在故宫博物院抄录的部分徐氏家谱记载,我们家一直到十八世"善"字辈都只有五房,现在大桥镇的南后街还有我们徐氏的宗祠和祖屋,保存得都很完好,第二房的后人至今还居住在祖屋中。”徐校谦介绍,“到了第十九世"乃"字辈的时候,分出了第六房,而我要讲的故事就是有关第六房的先祖徐亮。”
  徐校谦说,先祖徐亮的故事是同乡的童希陈老人讲述的。“童老是我们当地很有名望的绅士,他出生在光绪八年(1882),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活字典。1964年,我跟随父亲来到童老家中,他告诉我们,徐氏一族在大桥镇繁衍已经超过五百年了,家族中人大多以经商为生。道光年间,先祖徐亮在镇上经营一家桐油和麻织品的小商铺,1831年夏天,大桥地区连续下了很多天的大雨,大桥镇南部几十里一片汪洋,灾民遍地。在乡里素有善名的徐亮便联合童、郭、袁、汤、陈、莫、卞几家大户自发为灾区和灾民募捐,第一个捐款的便是徐亮,他在认捐簿上写下一千五百千制钱(清代计量单位),参照物价相当于现在的七万五千元,这基本上算是徐亮一半的身家了。”徐校谦介绍,徐亮写完后,其他大户也纷纷认捐,基本均为一千五百千制钱。当最后一人写完时,徐亮再次上前在认捐簿上又写下了一千五百千制钱。“也就是说,他将全部身家都捐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将救助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送往受灾村落,大灾过后,灾民们请画师画了一幅《水乡赈灾图》赠予徐亮,此事让先祖仗义疏财之名传遍长江南北,就连江西的麻织品的大商人也愿意将货物交由先祖经营,而且不需要押金。此后先祖的油麻铺越做越好,老店一直开到抗战年间才关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本堂《乔氏宗谱》
敦本堂《乔氏宗谱》一、姓氏由来据《万姓通谱》记载,黄帝葬桥山(今陕西省中部县西扎)子孙守冢,即以桥为氏,到西汉文帝时,命桥氏去木为乔,望族居住梁郡(今河南省开封商丘一带),后被受封为梁国郡乔氏.二、堂号说明据《元和姓纂》记载,沭阳等地乔氏,一直沿用“梁郡堂”为号,出自元代乔彝传说,他是晋宁人,字仲常,性介高,为诗文有法,至正贼陷晋宁,城中死者数人,他整衣冠,今妻子依次投入井中,已随赴之,为赐溢纯洁乔氏家人为纪念此人,遂用“纯洁堂”为号,后为了训勉后世子孙,我们盐城建湖、盐都郭猛乔氏一直沿用“敦本堂”为号,所谓敦本,意思是忠厚本分保持敦本,不受欺凌。三、宗祠介绍东乔庄原有宗祠一所,建于一八八二年(清朝光绪八年),座落在庄前中间,后面有正殿,东西有厢房楼,中间有天井,形成四合院。正殿有三大间,均为古典砖瓦木质结内部梁柱都是两手臂一搂腰粗的圆木雕制而成。正殿前内有雕刻走廊,走廊内全部是精雕花纹双...
· 徐敦仁
注释
· 敦本堂《杭氏宗谱》续修
中国人的家,中国人的谱,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历代相传的百姓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较方志,正史可齐名,是历史记载的见证和几千年原生态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这部谱牒文化宝典,既彰显着先辈们不朽的功德,更是激励后辈开拓创新发展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变迁,多数家谱在上世纪社会的动荡中遭到毁灭、丢失,导致众多后辈子孙对了解先祖,追溯文脉极为困惑。我杭氏先祖于随朝时就登陆夫椒山―马迹山,是我地最早的望族之一,早已成为当地的大姓家族。在变朝换代的艰难岁月中,先辈们的壮志悠存,依然是后人的楷模。杭氏庶子人才辈出,尤为杭恽将军舍祖山伍佰亩建刹“祥符寺”,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时代前进的真实基石。著名的中国无锡“灵山胜境”和佛教圣地“灵山梵宫”都离不开杭氏先祖的功德。在继往开来的发展中,我们杭氏族人同样有与时代俱进的真实写照。传于子孙,流芳百世,在于我们这一代。我们《杭氏宗谱》最后一次谱修(194...
· 源流-璜溪徐氏宗谱序
新辑璜溪徐氏宗谱序溯虞邑管溪徐氏,其始祖桂严公由奉化联山迁居上虞管溪,世以耕读传家,孝友垂训,其后瓜瓞绵衍,簪缨勿替,合邑称望族焉。至明嘉靖间,有真九公派下戒水公徙居会稽南乡之璜溪,是为璜溪始祖。夫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有史所以正根本,明苗裔俾,昭穆亲疏,后人有所遵,而勿失璜溪徐氏。自始祖迄今,已历三百余年世无宗谱,称恨事也。今宗长国昌会同族人捐资创议,延请管溪晨晖先生纂辑总理其事,惟徐君不辞劳瘁,竭虑殚精,采先世所由来、晰各支之分派,于代远年湮之后用,能远绍旁搜节录成帙,苦矣!谱事告成,请序于予,爰述徐氏之由来与璜溪所自祖,略陈大概,亦正本清源之微意云尔。是为序。时在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暮春月上浣日翰林院庶吉士姚邑朱元树书撰新辑璜溪徐氏宗谱序稽明嘉靖间,予族戒水公(行楷四)由管溪徙居会稽之璜溪,食德耕田,朴诚自矢。嗣后子孙克承祖业,继继续续,已历三百余载于兹矣。其间迭遭兵灾,并无仕宦,致...
· 礼堂
礼堂相关活动考试试场早会宗教聚会群众大会、室内运动场、篮球场等表演艺术演奏会展览会会议舞会聚餐其他设施大光灯、射灯、舞台灯光麦克风扩音器投影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