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庐江朱氏家族原来是朱熹后裔

2016-09-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62
转发:1
评论:0
庐江朱氏家族原来是朱熹后裔,我族庐南朱氏出自新安紫阳朱氏,现有分堂号《敦叙堂》、《白鹿堂》、《元英堂》。清初
我族庐南朱氏出自新安紫阳朱氏,现有分堂号《敦叙堂》、《白鹿堂》、《元英堂》。清初合谱定辈序为“其一世有德,起億传远长,绍述承先泽,百代荷荣光”。开基祖为暹公,字景明,号樵云,生于元朝中晚期,为新安紫阳朱氏介公第十九世,元末明初,自桐城破江(今枞阳县破罡村,白荡湖南岸)迁至庐江土桥(今罗河镇墩子村花园咀)。 
庐江朱氏家族原来是朱熹后裔
一、源出邾国,徽婺正宗(元代中期以前) 
 
新安朱氏出自轩辕黄帝,源于颛顼帝后代陆终第五子宴安。周武王克商,封安的后裔居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以国为姓。春秋楚并邾国,子孙离邑避乱于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遂去邑( 阝)单以朱为姓。 
 
西汉时,朱氏南下吴郡(今苏州市),至唐吴郡朱氏兴旺发达。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朱氏先祖因避黄巢之乱,师古公祖父介公始迁至歙县黄墩,介公成为新安朱氏始祖。唐天佑年间904年左右古僚公(瑰公,师古公次子,介公第四世孙)奉命镇守婺源,由此在婺源定居,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曰:“吾家先世居歙州歙县之黄墩,相传望出吴郡,秋祭率鱼鳖。唐天祐中,陶雅为歙州刺史,初克婺源,乃命吾祖瑰领兵三千戍之,而督其征赋,是为制置茶院。” 
 
我族朱氏以始迁歙县黄墩的介公为始祖,为新安紫阳朱氏一脉,1947年刻《龙潭朱氏宗谱》(卷一)载乾隆三十四年《重修朱氏正宗谱序》明确解释“以茶院公为始祖,此就迁婺而言之也,今尊介公为始祖,此就迁新安而论也”。新安、婺源朱氏同源同脉,婺源古僚公为本宗第四世祖,我族出自古僚公第三世昭元公长子惟则一支,徽国公朱夫子出自其次子惟甫一支为介公第十二世孙,为同宗旁支。 
 
二、肇迁桐乡,再迁土桥(元代中期至明初)
 
自四世古僚公至十七世林公,我先祖世居婺源长田,生长于斯,安葬于斯。十八世俊公,守经达权,德厚流光,元朝中期,自婺源长田迁桐城破江(今枞阳县欧山镇破罡村,白荡湖南岸)。 十九世暹公,俊公子,字景明,号樵云,为我开基之祖,儒雅知文,神威奋武,志存高远。我开基之祖自桐城破江举家迁庐江土桥,韬光养晦,并定居于此。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金陵,但江西鄱阳一带,匪寇横行,朝臣纷纷推荐暹公,高祖朱元璋拔暹公为武举,授江西湖口知县。暹公运筹帷幄,强毅果敢,领兵荡平江汉,黎民底定,天下太平。天子嘉其功,擢为江西提刑按察司佥事,政绩彰闻,官民怀畏,桐城贤士董希颜赞曰:“真干城之佐,开国之英也。” 
 
三、三桂齐芳,子孙繁茂(明代、清代、民国时期)
 
暹公阶前三桂:伯曰好问,仲曰好礼,季曰好义(二十世)。 好问公,文林郎,任职金陵吏部。居土桥,有三子 :琢公、珷公、珣公。子嗣迁居罗河、七桥、泥河、夹板、沙溪等地。 好礼公生五子,曰欣一、欣二、欣三、欣四、欣五。子嗣先后迁枣树咀,矾山、夹板、朱洼、龙塘冲、殷洼、柏树园、月池塘、鲍家井、龙状井等地,接壤联居,支繁派衍。 好义公生二子:琛公,琪公,居堵子冈、柴埠渡。
 
 四、合谱归宗,展望未来(当代) 
 
康熙三年(1664年)我族创谱,定下统一字辈(“其”字辈从第三十一世始),沿用至今。自此,后裔散居,众志难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土桥另修,堵子冈、柴埠渡亦分纂,枣树咀欣一公也分修,1747年好礼公之下欣三欣四公也独立修谱,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欣一、欣三、欣四三公合修。夹板九联村宣统元年(1909年)《朱氏宗谱》坚持以暹公为始祖,但好礼、好义二公的子嗣收录不完整,更能说明当年先祖都有统修宏愿,但力不从心,未能如愿。 
 
自暹公起我族血脉传承已有600余年,根深叶茂,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子嗣万众,布及大江南北,迁居九江、池州、铜陵、青阳、东至、彭泽、无为、旌德、南京、河南、山东、重庆等地,更有族亲海外生根。 当今国泰民安,条件优越,联系方便,我族虽散居各地,但血脉相连皆归一本。2015年10月2日在庐江县城召开了庐南紫阳朱氏宗亲恳亲会,各支宗亲对续合修家谱热情高涨,各宗亲表示将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先祖夙愿,翻开我朱氏家族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熹
(1130—1200)南宋哲学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蔡盐公事,所至救荒革弊,有惠政。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淳右中从祀庙。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都有贡献,影响极大。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曾被韩宅胃视为伪学,加以禁止。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和,“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在气先,气依理而变化,成阴阳五行四时,化生万物。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格物致和”,以“穷理尽性”。曾
· 朱熹
生平事迹朱熹系朱瓌(茶院府君)九世孙。原籍徽州婺源县(本属安徽,1952年改隶江西),宋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出生于福建尤溪县的郑氏草堂(今南溪书院)。五岁入小学,诵《孝经》,十八岁举建州乡贡,十九岁中王佐榜进士,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月以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回乡省墓,并赎回质田百亩,充作茶院朱氏的祭田,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为官四十八年中,先后任地方官九年,到朝廷任侍讲官四十天,官至直宝文阁待制,封婺源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兼秘阁修撰等职。家庭妣刘氏清四娘崇安五夫里人草堂先生刘勉之先生女,卒于淳熙三年丙申十一月十三日戌时,四年丁酉二月葬于建阳县唐石里之大林谷。庆元庚申年十一月壬申日再与熹公合葬焉。嘉定元年妻以夫贵,追封为硕人,绍定三年赠徽国夫人。元顺帝至正二年改封齐国夫人。子女生三子:长子朱塾,娶潘景宪长女(潘景宪乃吕祖谦女吕华...
· 朱熹母祝氏墓
祝氏墓——座落在建阳市莒口镇马伏村太平山上。祝氏系朱熹生母,卒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正月。墓地为朱熹与其大弟子蔡元定所择。墓为风字形,坐北朝南。墓堆为河卵石砌圆形,直径约2.1米。墓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堆后石碑上刻:“朱文公母祝氏之墓”。据史书记载,朱熹于乾道六年葬母于后山天湖之阳,同年在此筑“寒泉精舍”守孝治学,并与吕祖谦共同完成了《近思录》。此墓年久失修,渐被人遗忘。时值1991年春,建阳县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调查中发现了墓碑一方,上刻:“朱文公母祝氏之墓”八个楷体大字,碑高约1米,宽约0.37米,厚约0.1米,由市博物馆收藏。1992年春,韩国朱子后裔捐资进行修缮。同年9月,建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其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聘请专人看护。有关部门组织力量,逐步修复“寒泉精舍”等附属设施,并作为“朱子史迹旅游圈”的参观旅游点之一对外开放。
· 朱熹请客
南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大哲学家,名叫朱熹,他是“理学”(专门探究天命和义理的儒学门派)的大宗师,学问很大,影响也很大: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主要就是测试考生对朱熹哲学掌握的程度,小孩子们在私塾里必须学习的四书五经也全是朱熹审定的版本。朱熹去世以后,他的理论还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这两个邻国所继承的儒学完全成了朱熹的理学。现在韩国的千元纸币上印着著名学者李滉的头像,李滉其实就是朱熹的学生。照理说,一个学问和影响如此之大的人物,性格上一定非常大气,可是朱熹一点儿也不大气,相反倒有些抠门儿。朱熹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辛弃疾是好朋友。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去福建做官,顺道去看望朱熹。两人见面,朱熹提议喝两杯,辛弃疾欣然答应。酒端上来了,却没有菜,辛弃疾说:“干喝没意思。”朱熹想了想,让仆人用盐水煮了一碟子黄豆,喝一杯酒,吃一粒黄豆,如果你喝一杯吃两粒,他的脸色就会沉下来……朱熹为什么要这...
· 朱熹邓氏谱序
邓氏世族源流序夫谱何为而作也,孝子顺孙,纪祖功德,垂统传绪族属。虽疏远实录其源流,使后世知为一本故。古者图谱官局掌之,谱此谱之义所自来矣。淳熙六年,余受命知南康军事到郡之,十月重建白鹿洞书院,申明圣贤之教。南郡人邓子瓒从父命来学,质疑问难敏悟殊伦,七年庚子瓒江西乡贡经元。次年,余差提举常平茶盐,既而去郡东归,道循武阳过三川里。邓子世居其地,迓轮投辖延欠尽欢,遂相与游观于梅溪湖山,六上三川八景之间,分韶赋诗雅歌迭和。于是邓子再拜而请,曰:瓒承先世之训,有历代世族图谱。敢辱首序先世有光矣。予观邓氏俗尚简质而家世教诵犹有先王之遗风。叔因接图谱而详考流源,其脉出自皇帝,传宗帝喾生后稷嗣五世,生公刘嗣四世,生辟方嗣四世,生云都五世,生古公嗣四世,生圣虞封唐,嗣生燮公国号更晋,又五世生吾离,始封邓侯嗣五世,生惠居林邱其先世在殷为曼姓,吾离之,后嗣曰:祈侯者不用三甥噬脐之言,庄公十六年为楚所灭。子孙遂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