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山朱家可是书香门第
半仙山朱家可是书香门第,前段时间,在广东东莞的半仙山村,一本新修的族谱发放到了村民的手中。朱熹后人历经多
前段时间,在广东东莞的半仙山村,一本新修的族谱发放到了村民的手中。朱熹后人历经多代在横沥繁衍,传承着书香文化,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朱氏宗祠内,几位年长的老者正在讨论族谱的事情。这本族谱从2014年开始修订,到去年年底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修编完成。
负责本次族谱修订的朱金全说,100多年前,村里的人修过一回族谱,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内容都有缺失,大家决定将族谱重新整理修编。半仙山村民朱金全:“我们老祖宗说三代不修族谱就是不孝,所以我们100年前修过一次,到我现在搞这个已经100年了。” 据介绍,根据村里最早的老族谱记载,半仙山朱姓居民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后代。这本新修的族谱,以老族谱为蓝本,对内容进行了重新修整,详细介绍了半仙山村的发展历史,记录了朱熹第十三代后人迁居横沥繁衍发展的历史。目前定居横沥的朱氏后代在半仙山村已发展成五个族房,有近2000多人。朱金全表示,这次修谱除了理清村里各个房族的发展,更重要是的让后人记住祖辈的文化,学习老一代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半仙山的群众树立好榜样,让大家更好地生活。
半仙山村民朱金全:“知道老祖宗朱熹有文化,有内涵比较好。当然有很多好处,继承我们前辈的为人,一代一代传下去。”
半仙山村民朱兴权:“族谱随我们半仙山的子孙后代,代代传下去。让后人更加清楚、更加明白,一路传下去。”据了解,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贺氏在蒲圻可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国有史志,族有家乘。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影,人过留名,常人虽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亦得后世传承。一部族谱记载,传承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和迁移的历史。我蒲圻贺氏世称儒宗堂乃蒲圻名门望族,书香门第。自我蒲始祖一秀公元末明初从江西省饶州府乐平县花桥村迁蒲圻赵李桥落业港口驿湖湾。历经六百余年发展,枝繁叶茂、声名远播。族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北等省市,人口约十余万人。我族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有清代工都尚书贺寿慈,四川讲武学堂创办人贺伦夔,南昌知府贺良桢,民国画家贺良朴,民国中将贺国光,现代有国家统计局局长贺铿,都是我们蒲圻贺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我们应以成为蒲圻贺氏家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蒲圻贺氏自1907年五修族谱,距1993年六修家谱,时隔86年(族谱30年一续)本应在1938年筹...
· 东山朱氏——书香门第
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西埔镇宅山村有一座朱氏家庙,建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朱氏家庙前广场有11座明清时代朱氏后裔中举当官而竖的保存完好的石旗杆,十分壮观。目前,朱氏家庙及石旗杆已被列为东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氏家庙根据《紫阳朱氏族谱》记载:宅山祖先,始于黄帝之孙颛项(公元前2550年),传51世至曹侠(公元前1029年)在山东曲阜,立邾族为国,邾侠传20世至邾夷鸿,去邾字右旁为朱(约公元前403年)在安徽相县生柁,立沛国,称正公,这是朱氏始祖。家庙大门传至朱熹长房十二世裔孙朱孟章,是云霄火田大洞村三世祖,也是宅山村始祖。出身布衣的朱孟章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后裔在传承若干代以后竟成为了享誉地方的书香门第。朱氏家庙前的广场左侧屹立着的11座明清时代保存完好的石旗杆,正是这段历史的最好佐证。据宅山村二十世裔孙朱永璋介绍,这些旗杆石多数立于清朝,从康熙年间到光绪年间。在这些旗杆石群中,...
· 九仙山传奇
古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坐落在江西广丰铜钹山区的九仙山,最高处海拔才五百五十米,可这里仙气弥漫,缭绕袭人,传有九仙嬉戏于此,于是九仙山闻名天下。明末清初,在铜钹山的高阳村,出了一对兄弟,哥哥叫杨文,弟弟叫杨武,哥儿俩十岁拜师学艺,做得一手好石匠活。杨文杨武虽出身贫寒,却乐于助人,为人正直,遇事好打抱不平。话说这天是大年三十,兄弟俩从外面打工回家,正走至街口,杨武发现有人在偷一老先生的钱:“哥,你看!”两人一看,那两个偷钱的人当场就被老先生抓住了,他们正要叫好,哪知,两个偷钱的人竟撒起泼来,来了个贼喊抓贼,挥拳就要打人,杨文杨武怒不可遏,大喝一声:“住手!”立马冲上前去,一人架住了一个,两个小泼皮见有人相助,愤愤离去。老先生感激不尽,此时天色已晚,杨文听说他回去还有很长的路时,怕那两个泼皮继续找他麻烦,就说:“您老还是上我们家去住一晚吧!”老先生一想到今天是过年,就很不好意思,但一想...
· 书香门第,慈善传家的谭氏
与归善、博罗两个古县相比,龙门县要年轻许多,于明弘治五年(1492)才从增城县析置而出,因此龙门历史在明以前较少史料记载。就历史人物而言,修撰于清康熙六年(1667)的《龙门县志》显示,能入志书列传的人物只有两个———谭瑞奇、廖金凤。“惠州边界行”采访组抵达龙门县龙城街道采访时,偶然得知该街道江厦村有修建于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谭氏宗祠,正是以谭瑞奇为龙门谭氏开基始祖。龙城谭氏可谓龙门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吸引我们前往江厦村访古探幽。江厦谭氏宗祠古朴大气江厦谭氏宗祠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体量开阔,建筑风格古朴而大气,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据《广东省龙门县谭氏族谱》记载,北宋年间,谭瑞奇由江西虔州弋阳县长兴里太平庄迁至广南东路(即广东)增城西林陇厦(今名双厦)。至元末明初,陇厦谭氏开枝散叶,其中一支又到江厦开基。经过近百年的开启山林,筚路蓝缕,至明万历年间,江厦谭氏已家声日隆,成为当地...
· 何谓书香门第?
书香门第是我传统以来对读书人的尊崇称谓,而士大夫也以书香门第作为自我敦促的追求。然而,现在大家似乎有些窄化这个书香门第的含义,总是解释“香”仅仅是翰墨之香,这应该是现代香文化断代的遗留问题。其实,“书香门第”我认为应该是“书”和“香”并列才是正确的解释。自古读书人必然家中备有“香”。读书时必然熏香、焚香,闲暇时的雅事就是——斗香。我国对于子嗣的传承叫香火传承,海南地区有一习俗,就是会在自家庭院种植沉香树,当兄弟分家时,会将这颗沉香树砍下按兄弟数分成段,每一人分得一段作为香火传承的象征。它除了意味着实质的香火,还有这个家族精神意义的传承。再看宋朝一般人用百刻香计时,贺寿则用长春篆香盘为礼。富贵人家宴席必设“香席”,并有专业香道师负责服务。人们生活繁华用香频繁,正是“书香门第”的最佳写照。这也是我要提倡的“书香门第”意义。中国的造字造词有一定的规则习惯,对于“书香门第”这样的专用词,断然不会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