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官镇王氏祠堂修缮工程启动
叩官镇王氏祠堂修缮工程启动,你还记得叩官镇的王氏祠堂吗? 王氏祠堂位于叩官镇叩官村西南角,历史文化悠久
你还记得叩官镇的王氏祠堂吗?
王氏祠堂位于叩官镇叩官村西南角,历史文化悠久,始建于清朝末期,抬梁式木结构,青瓦干搓瓦屋面。祠堂面阔5间,明间前设两柱三间檐廊,整体结构庄重大气。2006年被五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王氏祠堂出现了屋面严重坍塌,梁架糟朽段落等问题,为及时排除隐患,方式病害继续发展,确保文物安全,现对王氏祠堂进行抢修性修缮保护。
小编趁着雨后尚未开工,走进王氏祠堂,在一砖一瓦中,感受着当年王家的气派和历史的厚重。
相信修缮过后,王氏祠堂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夹带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携带者王家当年的恢弘底蕴,重新展现在大家眼前。
王氏家族:从人丁兴旺到家族没落
解放前,诸城县里流传着“马耳山前有三‘八’:丁八,王八和徐八”的传说。据说,这三个人都是名门望族之后,包揽当地词讼,打官司只要找他们当中的一个,定能打赢。久而久之,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县域进行了调整,原先属于诸城的王八居地,被划归到日照五莲县,也就是现在叩官镇叩官村,而王八和他的家人也在此地繁衍生息。
殊不知,王八只是王氏家族的一员,而整个王氏家族人丁兴旺,是叩官的大地主,房田俱足。今天所见的王氏祠堂就是他们的家族祠堂。另外,王家有自己的牌楼,有绵延8里长的杨树林,更有良田百亩。
后来世事变迁,王家逐渐败落。据当地村民介绍,王氏家族的房屋还曾被当作叩官中心小学,王氏祠堂也成了教职工宿舍。后来小学搬迁,王氏祠堂也慢慢淡出世人的记忆。
如今,村里还有不少姓王的,但都不是该王氏家族的后人,大多是王家繁盛时前去投靠的外乡人,与王家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王家昔日的风华,经不起岁月的打磨,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江山周氏祠堂启动修缮600多位周氏宗亲从全国各地赶来
记者祝通讯员巫林丽7月12日上午,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凤祥村周氏祠堂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周氏宗亲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江山周氏宗祠联谊会暨修缮动工仪式。江山周氏始祖三衢刺史美公自唐初迁居凤林以来,就建有宗祠。位于凤林镇凤祥村的周氏大宗祠于明朝重建,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后又于清朝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再度重建。后来先辈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建了上堂五间、两侧协屋和大门厅,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七十多年风雨侵袭,所存的上堂五间已成危房,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先辈们建设的大宗祠,逢年过节,上香进礼,缅怀先人,激励后代,只可惜现在年久失修,风光不再,只剩残门败瓦……”江山周氏大宗祠修缮理事会会长周建才是此次周氏祠堂修缮工作的发起人之一,他说,当前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重修江山周氏大宗祠可上敬祖宗,下贻子孙后代。参加此次联谊会的宗亲、嘉宾,有温...
· 田庄镇官北村鲁氏祠堂
官北村鲁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位于田庄镇官北村中部。祠堂为独体建筑。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开间3间,通面阔9米,通进深7.3米。硬山式屋顶,有带柱前廊。石质台基,建筑坐于石基之上。下碱、上身皆为青砖清水墙。槛墙、廊心墙白灰抹面。素面墀头。前廊有4根花岗岩石柱,圆形石柱础。抱头梁随枋,飞椽挑檐。后檐墙为叠涩冰盘檐。干槎式布瓦屋面。正脊平直,筒瓦花脊。清水垂脊。山尖饰砖雕,铃铛排山,整砖博风。该建筑前廊柱4根均较为特殊,下端为石柱,顶端为一小段圆木柱。分析原应为圆木廊柱,因年久腐朽,工匠锯掉其下端,移来石柱支撑。4根石柱材质做工相同,应从同一建筑取用。但柱础样式不同,来源不一。门楣前廊木架构山花装饰硬山式屋顶内容转自平度市博物馆
· 老祠堂修缮计划启动,祠堂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
宗族祠堂是汉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既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祠堂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时代在发展,宗族观念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几千年来,族人对祠堂的记忆一直都是威严、庄肃的。但历尽几百年的沧海浮沉,祠堂也日渐破旧。所以,重塑祠堂的计划需要一代有一代的族人开启。隐庵韦公祠位于鸥涌旧村,总体格局为三进三开间,砖木石结构。据...
· 茹氏祠堂:新乡茹氏祠堂的修缮与复兴
河南省新乡市,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建筑静静矗立,它承载着茹氏家族几百年的历史与荣耀,那就是茹氏祠堂。这座祠堂不仅是茹氏族人寻根问祖、缅怀先人的圣地,更是新乡地区文化教育的摇篮和历史的见证。茹氏祠堂位于新乡市区北2.5公里处的茹岗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当时,茹氏先祖从山西省阳城县沁河镇迁徙至此,定居于凤凰岗,并更名为茹家岗。自此,茹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清乾隆十八年,茹氏族人振元公、瀛公等人倡率族人兴建修祀,创建了茹氏祠堂。此后的二百五十余年间,祠堂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每一次修缮都凝聚了族人的心血和期望。祠堂的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庙堂式古典建筑,中设神殿、陪房、山门,轴线对称,相互呼应,彰显出宗祠的庄重肃穆。茹氏祠堂不仅是族人祭祖的场所,更是文化教育的摇篮。光绪年间,茹应聘老先生在祠堂内办起了私塾学堂,传授知识,弘扬文化。在他的辛勤耕耘下,茹岗和附近村庄的孩...
· 东莞市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二期翻新工程启动
2014年8月13日东莞市樟木头官仓蔡氏宗祠二期翻新工程正式启动。在官仓蔡氏宗祠门前,挖掘机正在对房屋进行清拆,为下一步的广场建设做好准备。据了解,此次建设的蔡氏宗祠广场和周边环境绿化是官仓蔡氏宗祠翻新维修的二期工程,总投资约二百万。蔡氏宗祠广场建成后面积将达1500平方米,将为当地居民提供又一个休闲游玩的去处。樟木头蔡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蔡运丁:“宗祠广场就是全部用大理石、花岗岩,做成比较有规模,有一定色彩的好像群众的娱乐场所这样,到时候村民可以、我们蔡氏家族的宗亲可以到这里跳广场舞,把它建设好、绿化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