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中的,谭氏宗亲应该看看
祠堂中的精品,谭氏宗亲应该看看,在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有座建造精致、气势雄伟的古建筑,它就是被称为“鄂南第一祠”的
在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有座建造精致、气势雄伟的古建筑,它就是被称为“鄂南第一祠”的谭氏宗祠。
这座庞大的建筑位居白泥湾之中,远远望去,错落跌宕,浑然有致,房顶两边是两条盘虬着的长龙,并互相对视着屋脊中的一颗红色的龙珠,四周屋垛点缀着各种水墨山水画,整个建筑前小后大,相互映照。大门坐北朝南,有3米高、2米宽,两旁各有一个石门墩和一只昂头张望的石狮子,有两扇边门与大门同向,墙上还有4个栓马石。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四个遒劲有力的“谭氏宗祠”大字。在10余米高、30米宽的前墙顶端有一尊“魁星点斗”的塑像,那是族人冀望多出文人墨客的美好标志。在前墙的左侧有一偏房,另备有门扇,它是戏班和来客宿憩的。大门是紧闭着的,要待本祠出了一品以上的大员才能打开,平常是两扇边门和两扇被称为“中履”的侧门供行人出入。
大门内是个唱戏的大戏台,有20余米长、10余米宽,由4根石柱支撑,台面用木板铺垫,台上饰有两只石象、两只石狮,顶部为装饰秀丽的藻井,戏台两侧备有各种乐器。台前是一个大院落,足有400多平方,地面均为青石板,两侧是20多米长的排楼,各有镌刻槛木相栏,两端有小闼与走廊相通,是女子看戏的通道,因为封建时代一般女子是不容入祠堂正厅的,除非守节和诰命夫人才有特许。在排楼顶部的墙垛上塑有两幅人物浮雕,一幅是“薛仁贵征东”,一幅是“薛丁山征西”。与中厅交接的墙角上耸立着飞檐翘角,悬挂着两口精美的古钟,微风吹来,发出动听的声音。
走过大院是中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梁雕柱,柱上人物栩栩如生,细腻而粗犷,简朴而典雅。大院与中厅有窗格相隔,面积不小于100个平方。当中有6根5米高的石柱支撑,石柱的下端为50公分见方的石雕墩,每面刻有琴、棋、书、画图案,石柱上方有40公分见方,刻有对联,如:“绍祖宗一脉真传曰忠曰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厅的顶部是宗祠最气派的券棚轩,斗拱嵌饰,阔板相映,分五层塔状推进,顶层两旁上凸现两个巨大的“万”字,中间是用“寿”字、蝙幅图案装饰的象征“福寿如意”的凸字藻井。紧围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各房头设立的四间厨房和两间客厅,延伸到后天窗,这天窗将光线引向后大厅。后厅有8根大石柱挺立四周,下方是70公分见方的石墩,均刻有花草景致,柱上是笔法讲究、弘扬忠孝的对联,如“清时挂上瑞彝伦有在勖尔辈当子思孝臣思忠,兴世仰贻谋矩矱长公愿吾亶为家之桢国之干”。顶部画棚较前更加雄伟,共有7层,分正棚、偏棚,两侧各有3层巨大骑梁,分别由4只狮子扛抬,形态逼真、造形别致。后方是一堵木板墙,上方悬挂一长型屏风,后有巨型隐壁,中间有皇上御赐的“德隆昌灼”大匾,两旁是两个体现本祠威严的“礼”、“法”大字,其它诰封的匾额悬挂两旁。再往里是后天窗,两旁是嵌满人物画像的“古乐楼”,为族上议事和祭事奏乐之用,窗棂、横梁画面有“文王访贤”、“三顾茅庐”等,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动人。
天窗之后是一个平台,台上是座八卦楼,楼上横架一根雕刻成龙的巨梁,楼下有6根石柱,刻有山、水、虫、鱼。最后是补龛厅,有4根柱子,因本祠需摆放皇上恩赐的龙袍、玉带,故神龛制作成龙床,唯有具备一定资格的宗祖神主才可存内。
经查,这座占地2100余方平米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戊寅年(1758),为谭氏祖人谭计六首捐建造,宗谱有“谭计六首捐百金为合族先声始建”的记录。因其膝下无子,故族人为感激他建祠之功,在祠内破例为其设立神位。光绪十六年(1890),也就是始建之后的132年,该祠进行几年时间的修葺和扩建,所以中厅石柱上的匾额多半是该时期的。
宗祠除每年开展春秋两祭的活动外,凡本族赢得功名或出现违反忠义的事情,都会于祠堂赏罚,书上记有“皇帝圣谕及家训于其中,又子弟有贤不肖者,亦于此赏罚之,无敢差忒。夫既有以妥先灵,更有以扬”。应该说,在封建社会里,宗祠对弘扬忠孝、推崇勤耕苦读有着一定积极意义,但它以家庭为纽带,唯贤能封爵、父母健在、夫妻齐眉、兄妹齐全、子女无缺者才可入祠参加活动,特别是一般妇女被限制进入正祠参加活动,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的思想,这是应该摈弃的。细查谭氏宗谱的明清仕宦录,名望较大的算字希曾、号渭庵中的谭胜鲁,明弘治辛酉中举人,被任何南武陟县令,升任巡江盐监察御史,复升南京贵州道都御史,诰授通议大夫,这位三品大员是谭氏历史上引以为骄傲的象征。
200多年来,这座建造雄伟的宗祠已遭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其结构完整、风采犹存,实属不易。上世纪20年代,这里是通山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0年3月,在此召开了通山县第一次工农兵苏维代表大会,是处革命最活跃的地方。因此,成为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剌。曾有一个国民党旅长,因痛恨这处革命活动中心,带了一旅人马弄来很多柴薪,准备将宗祠化为灰烬。他来到祠堂,一重重往内观看,当他走到最后的神龛厅,目睹到自己的祖先的神位时,才知道自己与该祠族人同出一脉,便取消了烧毁的念头。这样宗祠躲开了最大的一劫。解放后、龙袍、玉带都上交了政府,破“四旧”,使祠内一部分建筑改建成了学校,还将“魁星点斗”进行了废除,涂上红色的五角星,将祠内的石刻、木刻、浮雕进行了大铲除,现在我们只能从铲剩的图案中窥视它的精美与气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氏宗亲应该去惠山范文正公祠看看
惠山古镇的古祠堂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就连以园林出名的苏州、扬州乃至北京,都没有规模这么大、风格这么多的古祠堂群。这些古祠堂彰扬孝文化,体现知恩报恩的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与园林别墅相映生辉,让人流连忘返,深获教益,惠山古镇的古祠堂有118座之多。范文正公祠,位于惠山古镇横街,主祀宋副相范仲淹。门厅前有抱鼓石。第二进为“敦叙堂”,内有范仲淹像。后面是后花园,长方形水池石板桥后是“后乐堂”。“后乐堂”西侧靠西墙并延伸到北的是长廊,转折处有“先忧亭”,堂东甬道沿东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行书砖雕。最后是“报本堂”,其东侧有“浚泉亭”及古井一口。以元儒学提举范唏文衬。祠有二。一在堰桥,一在惠山绣嶂街(惠山直街)陆祠左。堰桥祠,康熙二十九年(1690)裔孙范安羲奉建;惠山祠,乾隆五年(1740)裔孙范章辂等请建。原为明谈恺慧麓小圃故址。祠中有像,有敦叙堂、浚泉亭等。范仲淹(989...
· 设计师都应该看看,共勉!
“设计师十之诫”,希望对准备从事或正在从事设计行业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对“设计”这个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共勉!第一条:不可抄袭他人之创意,不论有何前提;第二条:不可过分依赖电脑技术,切记,你是一名设计师,不是一名电脑修图员;第三条:不可一直追随流行设计风格,现在流行的,必是马上过时的;第四条: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第五条:不可将自己都认为有问题的作品向公众发表;第六条:不可因低价商业项目,而放低对作品的要求;第七条:不可凭主观意识评价他人作品;不可人云亦云;第八条:不可闭门造车;了解一些历史、哲学和人文,将对你的作品大有好处;第九条:不论身份高低,须保持歉虚的态度;第十条:永远坚信:设计可以拯救你的国家,可以改变世界。
· 湘中谭氏简述
湘中谭氏简述自谭姓以国为姓,始于祁公,历六十六代至江西吉安太和县早禾市千秋乡(今禾市镇)运申公第三子学林公,于元朝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经选拔到湖南任长沙上湘为令郎(相当于知府职务,上湘辖今湖南的湘乡、湘潭、涟源、娄底、双峰、冷水江市等县市)。次年运申公病故,学林公奔丧遵礼成服毕,即奉迎其母颜氏和携子女儿媳于公元1307年举家从江西吉安太和县迁至湖南湘中地区。湘中因湖南简称湘,而当时的上湘所辖地在湖南的腹地中心位置,现在的娄底市(娄星区、涟源、冷水江、新化、双峰)及周边安化、宁乡、湘乡、新邵、邵阳等地区,故有湘中之称。同时期迁来的还有运申公第五子信福公,全家首迁新化梅溪。学林公讳冀,信福公讳奠。兄弟二公开湖南湘中谭姓世系之始,故为始祖。学林公博通经史,才德兼备,治疆有方,政通人和,忠孝兼备,人丁兴旺,配刘氏生子六:大郎、二郎、五郎、七郎、八郎、九郎。大郎:字永清,号道龙,配宋氏,...
· 京剧界的泰斗谭老师谭氏宗亲知道吗
谭元寿先生是当今京剧界的泰斗。由于工作关系与谭先生有过一些接触。对谭先生的有我自己的一番尊敬。有关谭先生的身世自不必多介绍,相信很多读者比我还要熟悉。谭氏家族是京剧界的奇迹,谭家的历史可以说跟京剧的历史是基本同步的。京剧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谭氏家族人士的身影。对于肩负这样一个家族历史的元寿先生,我一直是心存敬仰的。小时候(我现在也够用从这个词汇的岁数了吧?)是在电视里看谭先生的演出,到我开始听京剧的时候,舞台上的谭派演员其实已经很稀少了。因此每次谭先生的演唱都会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因为确实和其他老生演员的演唱有些区别。那时谭先生无论是演大戏还是参加晚会一直都是彩唱,而我又没看过《沙家浜》,所以当时我很好奇谭先生便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直到上大学的时候,宿舍楼下的报刊栏里报纸上有一篇署名为谭先生的怀念马连良的文章,我才在压题照片里第一次看到了谭先生的庐山真面目。谭先生的演出资料很多,我最喜欢的还...
· 谢氏宗亲都看看,有谢氏宗亲在寻根问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