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一代名相周必晚年在《谭氏书院》讲学

2016-09-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9
转发:0
评论:0
一代名相周必晚年在《谭氏书院》讲学, 天空飘着濛濛的雨丝,但当探访最美湘江最美村镇的采访车到达龙市乡时,天空已放晴迎
  天空飘着濛濛的雨丝,但当探访最美湘江最美村镇的采访车到达龙市乡时,天空已放晴迎接我们的到来。龙市,又称益相,是湖湘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茶陵、攸县和安仁交界。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宜人。
“书院”是继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之后,较早兴起的一座书院,一代名相周必大晚年在此讲学,所著诸多传世佳作影响深远。时人便称当地为“益相里”,且沿用至今,解放后1956年始设龙市乡。
一代名相周必晚年在《谭氏书院》讲学
  清代光绪年间,下谭家出了个解元,名为谭莹,后受聘为岳麓书院西斋教席,受业学生中有谭延闿等诸多名人。谭莹回乡后,扩建谭氏书院,让更多人得以接受教育。通过查谱核实,谭氏家族居本地的功名人物共163人,包括内进士8人,贡生5人等等。龙市乡乡长谭相峰称,谭氏书院可以理解为安仁的长郡中学。
在谭莹故居的大门上,至今横嵌“文献世家”的石刻大字。意指门第高,世代做官之人家。我们查阅《谭氏族谱》,了解到谭莹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大官,受过皇帝的御封,解元故居的厅屋里,至今仍悬挂皇帝诰封的“朝议大夫”的金匾。我们随行记者纷纷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据谭氏书院附近的老人介绍,说民国初年,其受业学生谭延闿任湖南都督,当时田税过重,民多怨恨,谭莹亲自赴声称求见谭延闿,为民请命,由于服饰简朴,门卫不为通报。后谭莹托已外出厨师递进亲手手书,谭延闿下令打开中门,亲自跪接,并减免了部分赋税。龙市乡除了人文气息浓厚,自然风光也是旖旎多姿。从下谭家顺黄龙江而上,群山巍峨,黄毛岭、龙头脑、笔架山和雷公崎等连绵十余里,山势紧密相连,景色秀丽。青年歌手刘一祯就在龙市乡双泉村拍摄了《青青油菜花MV》。摄制团队选择了安仁县境内的龙市乡双泉村,以古树、小桥流水,及渡口油菜花、丹霞山等作为外景地。《青青油菜花》词曲创作历时一年多,倾注了刘一桢的大量心血,歌词通俗、清新、朗朗上口,透出一股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饱含着刘一祯对家乡的深情和挚爱。且每年的春分药王节,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油菜花,湖南省油画协会更是把写生创作基地放在了双泉村,更是一副古文化胜地与自然山水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
谭相峰介绍,龙市乡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瞄准安仁县委“对接珠三角,融入长株潭,建设湘东南区域中心”的定位,旅游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乡里村民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自创大型公司近10家,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必大
刻苦勤学周必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十五日(中元日)(8月15日)巳时出生在平江府治长洲(今江苏苏州)。祖籍郑州管城。他的祖父周诜,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曾在庐陵任职,因此定居庐陵。其父周利建,曾任太学博士。建炎三年(1129年),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时,周必大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周必大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文章起家建炎三年(1129年),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时,周必大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周必大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建康府教授、左修职郎。绍兴三...
· 周必大
(1126—1204)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充,一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淳熙末为相。光宗时,被劾罢,判潭州。宁宗初,列外庆元党籍。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二老堂诗话》,后人编为《周益国文忠公全集》。
· 周必大
参考书目《宋史》卷三九一
· 贵州讲学
?雪莱说,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正德三年冬季的离去,阳明度过了龙场最艰难的岁月。来年开春,贵州提学副使(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席书来到龙冈书院考察。席书,弘治三年进士,正嘉之际的风云人物。风云人物咋给扔到这穷乡僻壤来搞希望工程了呢?原来,小席同志比较正直,当年在户部员外郎(财政部副司长)任上时,云南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灾情严重,人心惶惶。朝廷派南京刑部侍郎樊莹到云南巡视,樊莹调研的结果是,当地政府荒于政事,救灾不力,导致天灾酿成人祸,于是上疏朝廷,请求罢免玩忽职守的地方官员。对此,席书同志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云南发生天灾,责任不在云南,而在朝廷。整个国家犹如一个人体,朝廷是元气,地方是四肢,元气受到损害必将从四肢散发出来。此刻四肢出了问题,不从元气上找原因,只把四肢砍掉,是本末倒置。小席啊小席,人家小樊同志才找好替罪羊,你就把台给人拆了,这不是给领导添乱吗?一看就是基础没打牢,建议回...
· 一代名相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1-2]葬礼从简。[3]同年入凌烟阁。[4]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早年经历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李密,元包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见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见魏徵,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不用。[5]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王世充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魏徵却对长史郑F说:“李密虽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