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漯河谭姓村续修家谱纪念先辈

2016-09-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12
转发:0
评论:0
漯河谭姓村续修家谱纪念先辈,——探访漯河谭姓村落代表李小坡村历来家谱就是中华民族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访漯河谭姓村落代表李小坡村

历来家谱就是中华民族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反映谭氏宗族现有风貌,牢记一脉相传之情,临颍县皇帝庙乡李小坡村的谭姓村民们自发组织,一起编撰了《谭氏家谱》之续修。近日,在我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法正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漯河谭姓村落的代表——临颍县皇帝庙乡李小坡村,拜访了村里的谭氏后人及《谭氏家谱》副主编谭文正,听他们讲述谭姓文化渊源、发展及漯河谭姓历史名人的故事。

谭姓历史源远流长 相传源于姒姓和嬴姓

漯河谭姓村续修家谱纪念先辈

据古籍记载,谭姓源于姒姓和嬴姓。明朝时期的大儒苏平仲曾编纂了一部《谭氏家谱》,他在谱序中写道:“谭本姒姓,子爵。”相传尧帝统治时期,中原洪水泛滥,百姓的生活也遭受到极大的威胁。为解百姓疾苦,尧帝遂任用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办法,结果九年过去,洪水依旧泛滥不止。等到舜帝即位后,便任用鲧之子大禹来治水。大禹走遍高山大川,详细地分析了各地的地形状况,最终完成了治水之业。大禹治水成功后,得到了舜帝的封赐。因为有其母吞吃薏苡这种植物而降生的说法,大禹就被舜帝赐姓为姒(取“苡”的一部分与“女”合为“姒”)。据史书记载,商周时大封诸侯,一部分大禹的姒姓子孙被封于谭(今山东章丘),建立了谭国。至公元前684年,谭国为齐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另有资料也说,谭姓源于嬴姓。据说,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嬴姓。周朝时,伯益被封于谭国。史书中关于谭氏的记载最早见于史籍《左传·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由于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公元前684年,谭国为齐国所灭。国君谭子逃奔到了莒国(今山东莒县),留在故地的后裔子孙为了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氏,谭子遂为谭氏始祖。目前,这个说法最为普遍,已被古史和民间谭氏家谱佐证。

       临颍谭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

临颍县皇帝庙乡李小坡村《谭氏家谱》副主编谭文正告诉记者,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历史变革中,迁徙至全国各地。“先秦时期,谭姓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谭文正介绍,到了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59%,占湖南省总人口3.1%。其次分布于广东(16%)、江西(7.1%)、四川(3.9%)、山东(3.6%)、河北(3.5%)、湖北(3.2%)。明清以来,谭姓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谭姓大聚集区。在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聚集群。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37.8%)、四川(重庆14%)、广东(8.7%)、 湖北(6%)、山东(4.8%)、辽宁(4.7%),流动方向比之明清时期有了很大变化。

现在,河南的谭氏族人多分布在开封、洛阳、洛宁、偃师、西平、临颍。西平谭氏,主要居于西平县谭店镇。新县谭氏多居于卡房乡、陡山河乡,将军谭友夫、谭知耕皆出其族。“听老辈人讲,我们的先祖是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至河南,其中一部分来到漯河临颍县境内定居。”谭文正说。

         李小坡村的谭氏名人:谭万铭和谭魁伍

在临颍县皇帝庙乡李小坡村,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谭氏名人就是谭万铭和谭魁伍。一武一文,堪称李小坡谭氏的代表性人物。

谭万铭生活在清末、民国时期,他自幼喜武,胆识过人。与谭万铭不同,谭魁伍则是传统的知识分子。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社会风尚,为百姓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深得乡人崇敬。

        村里很多人都参与过家谱的编修

据村里79岁的老人谭德海介绍,原来村里有个清朝时期留下来的龙王庙,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已不复存在。前几年村民们自发捐款,才在原址上重新盖起了龙王庙。村里人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很是向往,当时不管是青壮年,还是老弱妇孺,学文化的积极性都很高,龙王庙里经常座无虚席,很多人只能站在门口听课。

“前几年,我们对村里谭氏族人的教育、参军状况进行了统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7%,教师占总人口的3.4%,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可能存在重叠统计的情况,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谭氏一族对文化的追求,对文教的重视。”谭文正说,家史是历代家族传承给后代子孙的一本家族故事汇编,在家史传记中可以看到很早以前姓氏的发源,可以找到本家族祖先的由来。但是由于时代变迁,狼烟迭起,谭氏祖先于明朝编修的家谱佚失无存,很多事只能通过一辈一辈口口相传。“为了让谭氏后人不忘水源木本之恩,村里的谭氏族人商议,按照新的观点和方法,单独续修本支谭氏宗谱,作为临颍县《谭氏家谱》的一部分。”谭文正说,本村《谭氏家谱》之续修虽然由其叔叔谭建昌主编,但是村里的文化人基本上都参与过家谱的编修。

可以说,《谭氏家谱》之续修是李小坡村谭氏族人历来重视文教的优良传统的见证。岁月的冲刷可能会使人们对于祖先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但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永存。

         姓氏名片

        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历史变革中,迁徙至全国各地。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今河南谭氏,以开封、洛阳、洛宁、偃师、西平、临颍最盛。先祖多为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至此。临颍谭氏族众千人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谭氏宗谱续修序
谭氏宗谱续修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亦然,家亦然。族谱亦即家史,或可代为家训。洋夷称中华无宗教,殊不知中华有宗族,且绵绵五千年,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余少时尝修国学于京都,凡儒释道皆有涉猎。至于孝道人伦之义,值天命之年,方求甚解。深知国无史无以平天下,族无谱无以知人伦。每览谭氏宗谱,犹登山之溯脉于昆仑,涉水之探源于星宿,无不感慨系之矣!春秋时,谭君因尊王抑霸而灭于齐师;奔莒后,谭子以感念故国而以国为氏。其浩然之气,何其壮哉!至若我族鼻祖可奕公高仕于唐,后携子徙居江南,自唐代首开“十八谭”望族气象,及至宋元明清以迄今,科甲蝉联,人文蔚起。谭氏族风高古,世代流芳,俾后不可不察也。今我族叔兄设馆续修宗谱,命族晚捉刀为序,诚惶诚恐,汗涔涔不知所言。所幸本族姓氏源流,世系更迭,历代前贤考据详备,勿需赘言。然根深则叶益茂,源远则流更长。今我族宗谱,修于壬申年(公元一九九二年),迄今已出一世之外矣。非续...
· 桑续修家谱序
续修家谱序尝思木有本、水有源,矧橥蛭镏灵畴,能忘其所自来?故世世修族谱、叙支派,诚恐奕世茫然於先后也。因稽原谱,一修於允武公,再修於桂廷公,三修於怀江公。其承先⒑笾志,非不极其殷勤。然源远流长,故而一续迄今计之,殆不啻已过其数。倘阅世v久而无致意之徒,恐有稽於前而莫可稽於后,此尤孝子贤孙所不无隐痛者矣。惟本有公正、练达、老成,厥有远虑,复赖士元公、景贤公爰於族人公同商议,仍案一线谱规,而使本族二三业儒或则秉笔、或则引线,重修谱系。而宗嗣於以无坠,支派於以无淆,前后承继、彼此亲疏,庶昭然於子子孙孙,永垂於世而不紊也。是幸!逸斋主人邑庠生莲溪王佐清谨识十二世学堂十三世本有本公十四世可文德茂可隆十五世永昌十六世士元振坤仝修光绪岁次乙亥新正中浣吉日桑氏重修世谱序孝莫大於尊祖,礼莫重於明伦。j尊祖明伦,则维谱牒是赖。夫谱所以V情谊,分支派,别尊卑也。尝见乡党间,往往本同一族,而以疏间亲,情谊无以V;...
· 续修家谱引序
续家谱引序家声传世,涉步贻赋通雅,先人者,赋才硕学,君论诚韪。表彰贤哲,集思广益,新旧续接,岂不甚善,而则幸甚矣!从今论古,逆流溯上,期历五百年矣,成败兴衰,天之所为,实为无可,故为其一。人为之也,甘愿,骄奢淫逸,惩之不获,劝之不应,一败涂地者,故为其一。可此者及为撮少。我氏遗风,从来醇古,勤俭纯朴,代不乏人。前世曾祖王永春者,通才硕学,接续氏族人伦至十七世。而书序明白,字迹书雅,是本族人之荣庆矣。延延绵绵,风调雨顺,家风朴茂,至今已六十年有矣。故今日续谱,难比他年,藻萍采拾,回翔补缀,实为不易。故因天灾,而谱书不敢问矣。雍正元年,岁在癸卯,黄河大水,满川而下,两岸俱阻,澎湃骇人,冲毁沿河楼舍、田园、树木、坟茔等数以万万计。水退之后,夜方大雨,住宅不固者,倒塌无踪;而固者,泥陷窑顶。衣食用器,而又不敢问矣。初冬二年春回,有富裕者,高处新建宅居,而贫者,远走他乡。而天以惩人之溢,成为本氏族分...
· 续修家谱书序
考诸吾家修谱之人,历代以来,代有其人。始自前明景泰年间,时有十二世祖,登州府栖霞人也。序有家传,合祖居处,各县详明。迨国朝乾隆时,又有莱州掖县二十一世祖讳宗舜者,遍山左又重修之,迨及北直,访明辈次,处处志之。厥后,喜庆中有二十二世祖讳九思者,自有大志,又续修通谱,各处详明。及至咸丰辛酉时,有予父遵先祖伯父之嘱。乃任其事,稽派溯源,续前续后,远近皆修。经历三十余年,足遍千山万水,身历五省三边。劳劳岁月,仆仆风尘,修讫谱书廿卷,万户有余。家居十载,缮写清楚。记先人之名字、生卒、祖德、宗功,全载书简,卷篇浩繁,字数无边。几回欲印,苦于无资。会中乃写一部,约费大钱十余千文,又修宗庙,公会乏资,停搁至今。因念先父平生辛苦,在此谱书。合族公议:裁其繁冗,就其简易,遵前人之古制,上下相统,各处相通,支派分淅,昭穆疏清。知远近,别亲疏,考世系,知终始,亦既可矣!果能矢公矢慎,诚能印谱书者,其有功于先人者重...
· 山西清徐:族人修祠重续家谱 纪念武状元
这几天,在清徐县东高白村的高白状元祠,几位贾姓后人正在为重修中断了53年之久的家谱而忙碌。贾家人希望通过这种特殊方式,让后代族人永远铭记并怀念祖上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武状元贾廷诏。昨天,清徐高白贾氏宗族续修家谱理事会成员、高白贾氏第17代传人、今年65岁的贾凝源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编撰家谱的来龙去脉。卓越武状元在东高白村西北角,古香古色的状元祠堂十分醒目。昨天,记者赶到时,贾凝源正和几位同族亲友商量续写家谱的事儿,桌子上摆放着1955年第七次编修时留下的9大本贾氏家谱。说起贾家第九代传人、清徐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武状元贾廷诏(公元1713——1765年),贾凝源和亲友们都十分自豪,很快从家谱中找见贾廷诏的名字,并出示了族人世代相传的由当年状元的幕僚凭印象绘就的一幅彩色画像。据历史记载,贾廷诏出生在东高白村,乾隆7年(即1742年)因韬略精深、武功卓绝,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武状元,并封为头等御前侍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