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衡州王氏宗祠古风犹在,千年流韵

2016-09-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7
转发:0
评论:0
衡州王氏宗祠古风犹在,千年流韵,   有一个家族,分布于大江南北;有一座古祠,见证了历史沧桑,它是湖湘文化的发源

      有一个家族,分布于大江南北;有一座古祠,见证了历史沧桑,它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它浸润了一代代湖湘学子,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渔村王氏宗祠,该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乐时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14)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清嘉庆乙亥年仲冬重刊),是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的、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1990年中国文化部撰写的《中国名匾》已把王氏宗祠的门额匾“衡阳第一家”收入条目,湖南省建筑学会编写的《湖南建筑志》作为唯一的宗祠建筑录入,2007年6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以王氏宗祠为主要内容拍摄2集。

衡州王氏宗祠古风犹在,千年流韵

     王氏宗祠采用石、砖、木混合结构。整祠用48根圆石柱支撑着,13条门框、门坎,以及前坪、地面、台阶、踏步、水沟天井等均用石料。古建筑面积1941平方米,前坪及后苑总面积为5221平方米。古祠分前后两进,左右七开间,前进两厢房前均有雨亭,左为羹梅阁,右为培槐阁,前进中间为戏台,戏台顶部为一藻井,后进中间为崇本堂,两者间距6.7米为天井,前进檐口高6.7米。中间大门、门框、坎和额全用汉白玉石制作,并雕刻二龙戏珠及宋、明代文官塑像。大门两侧的石狮背云鼓、门墩均刻有花鸟及动物,门额正中刻“衡阳第一家”,门额上方石雕有宋明时期的文官塑像。祠内房顶下的大梁、檐口板、望板、檐枋、额枋及月牙梁等均雕有花鸟、龙凤人物等图案,48根圆石柱上有阴、阳刻对联18幅,石门联7幅,其中有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明嘉靖八年(1529)状元、地理学家罗洪先等十多位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人士书法真迹和重要题跋,更显王氏宗祠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前进正面檐枋下有十字牌科斗、如意斗拱等,形式与手法均别致多样;其戗角卷尾和山墙卷尾多做成海棠、如意等花纹,拱眼内则多刻花草纹样,极具湖南地方特色,整个建筑木构件中有圆雕、浮雕和缕空雕等300余处,前后山墙两墀头泥塑圆雕和浮雕100余处,门框、门坎、台阶及踏步等石刻80余处,记载着丰富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珍禽怪兽和奇花异草,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宗祠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王氏宗祠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著称于世,建筑模拟了北京故宫的大木、斗拱的造型,又结合了当地民间的风俗特点,是将故宫建筑的技艺和南方地方民俗特点作法的完美结合,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艺术及古宗祠建筑风格演变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该祠结构严谨,布局非常合理,工艺精湛,堪称江南第一名祠。虽经几度重修和扩建,仍保持了明代时期的建筑原貌,十分可贵。

    王氏宗祠除砖雕较少外,石雕、木雕、泥塑均大量使用。特别是彩绘,不单用于泥塑之上,还特别大量使用在各类木构件、驼峰上、门额枋上之上。这一情形,在湖南各地并不多见。但所有的木构彩绘,既不是按官式的旋子与和玺彩绘来做的,也不同于苏式彩绘的包袱做法,而是以湖南本土的木刻着色、传统图案彩画绘为基础的做法,有很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

      王氏宗祠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王氏宗祠内珍藏有王氏宗祠族谱,该族谱始修于嘉佑六年(1061),至今已经历十五次修谱。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芦陵永叔欧阳修为始修谱作序,之后有元翰林院学士吴澄等八十三位名人及王氏后裔作序, 其中族章族规中36条家训,47条家规,反映了历史的民风民俗。宗法制源于封建时代,自然其中有一些封建糟粕,但作为历史,正反两面的教育意义,都可以保留下来警示后人。

      王氏宗祠楹联文化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正中大门门联“古今忠孝门第、世代耕读人家” 体现了王氏宗族的传统儒家思想。这些都是为研究地方史、民间史和宗族文化提供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嘉佑六年(1061)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芦陵永叔欧阳修为修谱作序)

王氏宗祠的前界为半月池,分别由九条垅里的细水汇流于此。形成“九龙捧圣”的风水格局。王氏宗祠在上世纪期间作为隆市完小和初中学校,供当地学生读书。1996年1月,王氏宗祠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纵观王氏宗祠建筑及实物,它集民族工艺、美术、民俗、民族文化、民族社会学、建筑美学于一体,是先人留给后世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活教材。王氏宗祠具有宏阔壮大、华丽精美的特色,石雕、架梁、木雕具鲜明的明清时代特点,题材丰富,刀法圆熟,古朴典雅,有较高的建筑标本研究价值,闲庭信步其间,感受具有独特风格的古祠堂筑造艺术,令人心旷神怡;品茗一杯,共叙祖德,笙歌一阙,感恩祖先。

王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名门望族,是它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要求,为确保一方平安,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王氏家族每年举行的祭祖活动,就是借此缅怀祖先,以及王万庄公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世子孙要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勤劳奋进好学,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传承保护并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锋发韵流
锋发韵流锋发韵流锋发韵流的意思锋发韵流是什么意思锋发韵流什么意思锋发韵流的近义词锋发韵流的反义词锋发韵流的拼音【成语意思】: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用法分析】:锋发韵流作谓语、定语;指文章等。【成语来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ēngfāyùnliú【成语声母】:FFYL【近似成语】: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流水朝宗:朝宗:原指古代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流连忘返: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流芳百世: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流荡忘反:流荡:流浪;反:同“返”,...
· 泰州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泰州古罗塘旅游文化景区南侧。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和王襞的祀祠,也是明清时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为姜堰建祠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祠堂。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现存主建筑门厅、寻乐堂、祖堂。大殿的西侧为一庵公祠(即“贤人祠”、“三贤祠”)和节孝祠。即刻扫码,参与王氏家族话题讨论!
· 古风唯美伤感诗句古韵伤感诗词
古风唯美伤感诗句古韵伤感诗词1003人参与2019年12月30日14:51分类:诗词名句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2、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15、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16、静水流深,沧...
· 湖南衡山朱氏流源
衡山朱氏该族以汉大司农邑公为一代,三十三代至宋时宏道公,派衍长、衡二郡十三房,子孙散居长、株、潭、攸、醴、衡、常、祁诸县。清初建总祠于衡山城南。清乾隆28年(1763)十三房合修族谱,1940年六修。其中六房始祖懋循公,字昭玉,原籍江西永新,任武昌府,爱黄州黄陂山水之胜,遂家于此。八代瑞书公,字伯祥,任重庆府通判,升淮安驿盐道,解组始迁衡山县朝字十区横山,今分白果、大泉、马带、灯山、黄仑坝等支。班行:礼法先型懋,仁心德泽长,诗书昭简策,宗绪永垂芳,家学传经义,象贤振雅林,文光培善庆,祥发式南金。
· 古风古韵的梅氏村落,你知道在哪里吗?
“中国传统村落”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古村落”一词。今天,我们要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柏柳村,一探究竟,这座闻“茗”中外的传统古村落,将展示它怎样的斑驳与沧桑,诉说它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它——村里保留最早的白茶作坊白茶古作坊位于柏柳村中洋1号,占地约850平方米,作坊沿袭清代民居建筑风格,左右对称,稳重又布满斑驳。进入大门,中间通道连接门厅,左右摆放着鱼池和花卉,青砖黛瓦的围墙静静述说着静谧茶香历史。每年3月份白茶传统技艺的培训就在这里举办,而每年春茶季到来,梅相靖老先生都会在这块空场上晾晒茶叶,从晾青、萎凋、堆积,到炭火烘焙……他都在白茶古作坊里完成。大厝的门楣上用苍劲有力的行书写着“远茗韵宸”,反面写着“柏柳聚秀″的门楼引人注目、尽显古韵绵长。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也曾在这里取景拍摄,看到这里,是不是对白茶古作坊的里外风韵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呢。祖上老宅——下新厝5分钟的脚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