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不畏风雨,易氏500名宗亲共同参与祭祖

2016-08-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8
转发:0
评论:0
不畏风雨,易氏500名宗亲共同参与祭祖,    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家族族人愿意追寻的根;每一个游子,梦中萦绕的是挥之不
        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家族族人愿意追寻的根;每一个游子,梦中萦绕的是挥之不去的乡愁。4月5日,从全国各地赶回万州的500余名易姓子孙,齐聚在龙沙镇易家坝。在清明时节纷纷扬扬的雨丝中,隆重而简单的面向东方三鞠躬,通过祭祖活动,缅怀祖先、寄托乡愁。
现场:500人雨中拜祭先祖
易氏500名宗亲共同参与祭祖
       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清明节又翩然而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通过祭祖活动,缅怀祖先、寄托乡愁。4月5日上午8点钟,龙沙镇陆陆续续迎来了一大批客人。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他们中有的是熟悉的面孔,有的是陌生的面孔。虽然清明雨纷纷,但抵挡不住他们纷至沓来的热情。
这些客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姓易,或者是易姓的直系亲属。
活动的组织者告诉小城城,这是万州易氏646年清明祭,万州易氏16个家族共同祭拜易氏祖先。
参加这次清明节祭祖的易家后代,有的从湖北、上海等外省赶回,有的万州城区匆匆赶往,有的这从甘宁镇、分水镇辗转而来,有的则从附近的村子赶来……500余人聚集一堂,这里既有神采飞扬的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不少天真烂漫的儿童。
上午十一点钟,在大雨中,他们撑着雨伞,面向东方,庄严而肃穆地三鞠躬,祭拜家族祖先。
易氏500名宗亲共同参与祭祖
祖辈646年前迁居来万
整个祭祀仪式完成后,联谊座谈、亲友相聚甚欢,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半。
       “这是我们第二次组织祭祖仪式,以这种传统方式凝聚和谐、激励后人。”负责人易忠联告诉小城城:“大家不辞舟车劳顿,回乡祭祖,聚在一起,是因为我们的家在这里、根在这里。”
      “我们易家有11个家族的祖先,在1369年起,从外地迁入万州,最开始居住在红砂碛、大桥溪一带,后来为了避开万县城区战乱,又结伴迁居来到现在的易家坝。”易忠联说:“那时候的易家坝还比较荒凉,人烟稀少,他们开荒垦田,11个不同的家族合成了一族,一起建了易氏宗祠,繁衍发展至今,一转眼已经646年。”
随后,又陆续从外地迁来5支易姓家族,目前在万州生活的一共有16个易氏家族分支。
       据介绍,这次16个易氏家族分支均有代表前来参加祭祖活动,而之所以选定在龙沙举行祭祀活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龙沙易姓人口多,据户籍统计,一共有2820名易姓人。
 
近年捐资200余万助学
     在当日的清明祭祖仪式上,还举行了捐资动员大会。易氏宗亲纷纷慷慨解囊,从数万元到数百元不等,不论老幼,不分男女,共同捐资。
      易代国告诉小城城,他的三叔易世敏是土生土长龙沙人,今年已经92岁高龄。易世敏住在重庆,一直盼望着能回乡祭祖,但是因为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但仍不忘家乡,托付子女捐赠了1000块钱。
      除了现场对4位学生进行捐助外,易忠伟先生还承诺今年高考资助10名贫困学生。易忠联告诉小城城,这些年来,家族人团结友爱,在外工作敢于创新、勇于打拼,自己发展了有了不错的事业时,就不忘回馈社会,回馈家乡。
       这些年来,易氏子孙已经一共捐款200多万元,用于支持龙沙本地中学、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六百多年的持续发展,六百多年的家族振兴,不容易啊。”易忠联说:“希望对于年轻人起到模范作用,年轻一代不忘先辈教诲,继承和发扬这种凝聚力,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团结搞好自己的家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漳州王氏宗亲团赴台两地宗亲共同祭祖
图为漳州王氏宗亲团一行在金门王氏祖庙留影。漳州新闻网讯(王开忠文王再生图)近日,漳州王氏宗亲团一行23人,在王开忠会长的带领下,到台湾高雄追思王金平家兄王珠庆。此后,应金门宗亲与王再生议长的邀请,到金门王氏祖庙,祭祖宗祖神,金碧辉煌的祖庙,悬挂着“八闽人祖”“开闽第一”的牌匾,两地宗亲共同祭祖,列队三鞠躬,献牲献果朝拜王氏列祖列宗。在两地宗亲热情交流、合影、录影留念后,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多联系常来往,发扬两岸王氏宗亲的正能量,促进祖国早日统一。
· 仙游第二大姓举行活动两岸林氏宗亲共同祭祖
12月13日,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城城内街济川巷的林氏大宗祠举行一年一度的宗祠祭祖庆典仪式,来自海峡两岸的千名林氏宗亲相聚宗祠叩首祭拜,共同缅怀先祖。用于祭典的仙游林氏宗祠位于仙游县城内街济川巷内,已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建筑为明代风貌,结构严谨,古朴大方,主体建筑面积为2196平方米,被誉为莆仙明清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八闽八大祠堂之一。林氏宗亲还成立奖学基金会,对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每个发给奖金1万元,其他重点大学给予3000元奖励,并印刷了族谱。
· 衣氏宗亲祭祖
栖霞市庙后镇回龙夼村保存有全国最完好的衣氏祠堂。也是山东省百家姓祠堂保存较好的之一。衣姓属小众姓氏,全国约16万人口,姓氏排名第275位,以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为主。其中山东栖霞是衣姓主要聚集地,现在全国各地的衣姓人士,许多也是当年随人口迁徙分布全国的。衣氏祭祖现场有平时不常见的传统器乐“大杆”,唢呐、笙等配合演奏,衣氏宗亲列队入场祭拜祖先,庄重,充满仪式感。三里五村百姓聚集观看这场罕见盛大的仪式。衣氏祠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近四百多年历史。衣氏祠堂声名远扬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是胶东红色文化传承地之一。抗战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的后方医院、兵工厂曾设在这里。当年,八路军的许多重要将领都在回龙夼村居住过。胶东地区国共统一战线谈判也在这里举行过。当年衣氏祠堂还作为抗大分校使用过。可以说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龙夼村衣氏祠堂先后被认定为栖霞市重点文物...
· 马氏宗亲寻根祭祖
七律湖广填川(孤雁入群格)明清两度大移民,奉旨填川湖广人。背井离乡徙巴蜀,拖儿带女别宗亲。村头相送眶眶泪,陌地求生步步辛。身在川渝心在鄂,寻根问祖访麻城。
· 五百常氏宗亲清明祭祖
五百常氏宗亲清明祭祖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摘|时间:2011-05-07“积德为本续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乃家法意在开来。”4月5日清明节这天,位于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内,呐唢之声高亢嘹亮,来自省内外约500名常氏后人齐聚于此,共同举行了常氏宗亲祭祖大典。隆重而富有传统文化的祭祖仪式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骨肉一家亲,同胞情意深。”上午10时30分,祭祖大典正式开始。来自北京、长春、张家口等城市以及省内各地的常氏后人,参加了庄严肃穆的祭典仪式。祭典仪式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常氏祠堂内,在民祭主持人主持下,敬三牲,祈求天下太平、六畜兴旺;奉五谷,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供肴馔,寓意古槐后裔聪明伶俐、生生不息、血脉相连、代代相传。今年担任主祭的是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常氏后人常显祥。来自北京50多岁的常守柱告诉记者,自己这么执着于寻根问祖,是为了精神寄托,今后他要铭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