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2016-08-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2
转发:0
评论:0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从天台县城出发向西南行,到前山,沿崔岙溪的蜿蜒公路,翻过两座小山,穿过三个山洞,
从天台县城出发向西南行,到前山,沿崔岙溪的蜿蜒公路,翻过两座小山,穿过三个山洞,约三十公里,便到千年古村——范庄村。范庄村由凉坑、后塘两个自然村组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四季风光不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一草一木都是景。风景绝妙,极富传奇色彩,令人神往。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范氏家族的发源地
范庄村是范氏家族的发源地。据范氏宗谱记载,范氏祖先“讳宏、字开绪、号潜庵,世居顺阳,少英颖,资性殊常,人长读书”。“会隋大业间,帝荒淫,怠于政治,顺阳左右兵刃绎搔,公慨然叹曰;时势不可为矣”。于是为避隋时乱世,约在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举家由河南顺阳(今淅川县境内)坎坷千里,隐迹天台凉坑(即今范庄村)。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一代传一代,从事农桑劳作。在漫长的岁月里,砌墙博坎,把村庄周围的大小山坡建成一片片梯田。广置家业,发族散居在岙头(即桥棚)、下徐、上塘、孟塘、黄家塘、桐桥、歧石山、前洋、潘岙及临海县的前塘、东岙、白岩下、山头王、安头、双港等地,至今已有五十五世。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台州第一个通村岩洞范庄村位于海拨400多米高的山坡上。地势独特,形似畚箕,东高西低,东靠小山,站在山顶上,可以眺望四周,群山起伏,富有特色,东边离“南黄古道”十多公里,东南是千米高山大木杓,南面不到三公里就是”乐安古道”,西南面是地垮天台、临海、仙居三县、高耸入云的大雷山,西面眺望九遮山,北面与红柿之乡西山头村隔山相望,村前不到二公里、便是雷峰漂流圣地。
离村一公里的山上有一座水库,村民用水来自这个水库。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周边十多个村庄。早晨可以迎接初升的太阳,傍晚又可送别西沉的夕阳,绝妙风景,尽收眼底。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过去,村民进村,要翻过四十多米高的小山岭才能进村。村民称这条岭为”肚饥岭”。意思是劳动回来,肚子饿了进村,还要翻过这条岭。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从1968年开始,到1970年完工,经过两年努力,在这里凿了一个山洞,阔四米,高3.5米。从此村民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进村,一到洞口就可看到村庄美景,这是台州第一个岩洞。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耕读习武传家盛行
范庄村共有218户,51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0人,80岁以上老人16人。早在200多年前,村民乾格公捐资150元银圆,创办平桥集成学校,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办学乡贤。解放前后,这个村里有一所村办学校。村里的青少年,可以边劳动边上学。范氏的耕读文化在这里得到延续。全村先后有小学教师13人,中学教师1人,大学毕业生30人,如今还有在校就读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生6人。从政人员15人,在部队任干部4人。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其中务工200人、经商10人、办企业4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老人留在家里务农种田。解放前,这里村民有舞狮练武传统。有一位村民是台州百位健康老人之一,一位村民被评为县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这一系列数字说明,古村人民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良好的家风族训,形成了勤劳进取的民风,文明好学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范氏寻亲之高山上的家人
村景入编中国摄影年鉴
自从政府实施康庄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这里交通闭塞落后面貌。公路穿村而过直通村部。村部前有一个操场,可以停放10多辆汽车。操场边有一口池塘,塘边种满花木。这里村民按照政府“扬生态之长,做山水文章,兴绿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十分注重生态环保建设,积极推行“统一收拾、集中分捡、生态处理”的垃圾生态处理模式,养成了村洁、户洁的良好卫生习贯,全面改造了露天粪坑,建起生态公厕。给人一种洁净家园的感觉。
村庄四周,梯田成片、古树、杜鹃满山,毛竹、杨梅成林,有几株杨梅树树龄已近百年,十分壮观。村里空气格外清新。这里的风光,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好一派田园风光,是人们旅游、休闲、观光、摄影创作的好地方。很多摄影家都曾来这里创作,有作品在香港展出并获奖,还有作品入编中国摄影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阳江范氏寻亲
阳江范氏寻亲广东省阳江市北惯范屋寨聚居范姓3000余人,族谱记载,堂号高平,脉宗文正,使用字派是:传挺文广达,华国以朝兴,高平贻远泽,世代显芳声。与北惯范族字派相同或相似的范氏宗亲在哪里?敬请宗亲贤能告知。
· 孙氏宗亲寻根寻亲!望各地孙家人帮忙!
寻根信息一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林泉寻根寻亲信息入黔始祖孙学尚,从湖南岳阳来到贵州,学尚公有三子,贵山、银山、玉山,现在银山玉山已经寻到,希望有贵山和学尚公在湖南岳阳的资料请共享一下,谢谢。寻根信息二地址,,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乡寻根寻亲信息寻:陕西紫阳县孙氏宗亲,有同字辈[世传存厚道、代庆本忠良、敦让恒和泰]与安徽宿松孙姓同宗,望联系。寻根信息四姓名孙金干,十九世
· 王氏宗亲寻根寻亲求助!望王家人帮忙!
【寻根问祖】始祖王南田(南圃)二公于明末清初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文昌乡迁至霞浦县乌岐村,南圃公由乌岐村迁往浙江省杭州市井蘭街字辈谱:南天任志,仕学必佑,庭开步啟,景惟咏迪……【寻根问祖】我河南开封为记,祖籍山西太原,三槐堂,不知从山西太原是那位祖先迁移河南开封府,只知道从开封府迁移贵州三塘孔家大院。从河南到贵州字辈字辈谱:自芝朝琼应,仕显永家兵,开啟文明德,男人又到春【寻根问祖】我安徽亳州人,听老辈说祖上山西洪桐大槐树人。因族谱遗失。无法续辈,请求帮助字辈谱:本人明字辈,父光字辈、爷佩字辈【寻根问祖】王公名漠原任山东副将,又升山西太原府总兵,因洪武吊北征南入济四川字辈谱:维应成正之,文洪开国道【寻根问祖】听老人说,我们是明朝过来的。家谱上记录了王旦王右。我们是三槐堂。我们这里王氏族人众多。字辈谱:克.绍.祖.德.以.传.永.世。【寻根问祖】“我王氏族人的氏族源流及繁衍情况,远者文献无征,难...
· 黄氏宗亲寻根寻亲!望各地黄家人帮忙!
1.黄氏宗亲寻根寻亲我叫黄福显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我们的先祖一世祖叫黄瑞。瑞祖到我们这一代,已是第十七代,祖谱上记载了瑞祖公的原籍,江西抚洲府银川县九十三都积善乡走马街田西堡第八甲人氏。是不是井公祖的后裔不知道。望江西的宗亲帮查一下,在这里说声谢谢!谢谢了。联系电话135775653322.黄氏宗亲寻根寻亲黄氏宗亲们好,我是重庆市云阳县里市乡太地村人,我祖宗是,世代云昌永远兴。寻求祖归宗,联系电话138969397713.黄氏宗亲寻根寻亲我是湖南石门新铺乡黄家峪黄氏修字辈人,具说始迁祖琢公,字伯思,与长兄伯朋、仲兄伯伦于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吉水县大栗树迁湖南澧州石门、安福。伯朋公落业石门窄口;伯伦落业石门黄家棚;琢公为安福即临澧黄家峪始迁祖。而“联修族谱序”称:伯伦公明初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至澧州桐山村七甲落业,即临澧县新安乡黄家棚;伯思公仍在江西,伯朋落业于石邑黄家峪。后...
· 张氏宗亲寻根寻亲求助!望各地张家人帮忙!
【张氏寻根】各位张氏宗亲,大家好!我是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桂庙村张家人。我祖上是从山东枣庄迁移过来的,字,就知道这些了,希望有知道我们这支的完整字辈以及我山东老家情况的宗亲联系告知一下,谢谢!【张氏寻根】尊敬的各位张氏宗亲们,大家好!我是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上土市镇禅堂村桥下组张氏后人。寻清河郡.百忍堂也叫金剑堂。张氏昌烈公后人。迁河南信阳红石咀。故地旧名西镇.西乡.上王乡.黄栗秒.又名黄帝庙。转棚桥。望知情者联系我。谢谢!【张氏寻根】各位张氏宗亲大家好!我是重庆市巫山县张氏族人。我们是湖南湘乡沙江班张氏湖广入川始祖运华公后裔,我们的字派是:支派语:(清)华良文楚、德铭永世、大友如山、承应元朝、添运恒隆、荣贵庭封、金书玉简、名冠鼎钟、伦理克敦、言杨行举、远振家声、肇开今绪。官山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箐华、绂(fu)冕芬分徽昌、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yan...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