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谈张氏客家宗族的祠堂文化
族谱谈张氏客家宗族的祠堂文化, 客家宗族都建有祠堂,包括宗祠和房祠。小的宗族有一两个祠堂,大的宗族往往有
客家宗族都建有祠堂,包括宗祠和房祠。小的宗族有一两个祠堂,大的宗族往往有数个、甚至数十个祠堂。在一个村落之中,往往有开基祖大宗祠和其大小支系的许多房祠,分布较为集中,故而形成一个祠堂建筑群。清代黄香铁编纂的《石窟一征·礼俗》卷四上云:“俗重宗支。凡大小姓,莫不有祠。一村之中聚族而居,必有家庙,亦祠也。”梁伯聪在《梅县风土二百咏》中也写道:“祠宇繁多赛祭供,一城九李十三钟。”并自注云:“城内计钟姓有祠十三所,李姓有祠九所,亦云多矣”。足见昔日客家宗族祠堂之多。再看梅城的张氏宗族,自明宗祯年间在东郊开基至1949年的三百多年间,先后建宗祠67座,其中张家围内18座,围外49座。
祠堂文化主要表现在堂号和祠联上。
堂号
所谓堂号,是指祠堂的专有名号。凡是祠堂都有堂号。
堂号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该姓的郡望为堂号,即以该姓氏的发祥地命名。如李姓堂号为“陇西堂”,因李姓发祥地(始祖)在陇西(今甘肃省泰安一带)。王姓堂号为“太原堂”,因王姓发祥地(始祖)在山西省太原市。但姓氏宗族往往不光以姓氏的总发祥地为堂号,还取各支系的郡望为堂号,如赖氏有三个堂号:颍川堂、松阳堂、西川堂。颖川是赖姓的最早发祥地,而松阳和西川则是赖姓支系的发祥地(郡望)。也有多个姓氏宗族共一堂号的,如陈、钟、赖、冯、韩姓氏的堂号都是颖川,是因为这五个姓氏都源自颖川。祠堂堂号表现了客家人牢记中原故土,是客家人寻根敬祖意识的体现。
二、是以先祖的功业科第、首先文章或家庭史上的重要事件、掌故为堂号,称为典故堂号。此堂号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意识与扬名显姓的心理。如杨氏的堂号有弘农堂、天水堂、栖霞堂、四知堂、关西堂、绍德堂。弘农是杨氏的总堂号,其余为支系郡望或掌故堂号。其中的四知堂的典故:东汉时荆州刺史杨震为官清廉,被他举荐炽山东昌邑县令的王密,为感其恩,怀金十斤深夜谒见杨震,请其收下,杨震拒收其送来的黄金,并正告他:“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退。杨氏后世为彰其祖辈等清廉之风,故以“四知”为堂号。
祠联
祠联是指过年祭祖时用大红纸书写贴于祠堂或围屋大门侧的对联和直接用黑漆裱刻在祖祠上堂龛台两边红柱上的对联。前者称祠门联,后者称为堂联。
祠门联有固定的格式和字数规定,上、下联均为四字,一般上联为姓氏发祥地(郡望),下联为家族先祖显赫人物崇高业绩。如李姓祠门联:“陇西世泽,柱史家声”。柱史,源出于老子李耳。李耳,河南鹿邑人,任周守藏室之下史,通晓古今之变。道教创始人。杨姓祠门联:“四知世泽,三相家声。”“四知”典故上面已讲,“三相”指明朝内阁大臣杨溥、杨士奇、杨荣。
堂联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往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客家现实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人文心态的表露。其内容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追根溯源,寻根问祖。
如兴宁市石氏“万石流衍”祠堂联:
肇基河南,迁基江南,建基闽南,扩基岭南,年近三千年历史,
始祖碏公,远祖奋公,中祖扈公,近祖崇公,威武万石流衍。
数十字堂联,将石氏宗族发展、迁徙历史写得一清二楚。
2、显扬祖德,激励后生。
再如兴宁市石氏又一堂联就属这一类——
昔日三禀九秀以罕为贵,翰林钦赐常夸耀;今朝万紫千红见多不奇,玉树开花未闻香。
3、艰苦创业,勤俭持家。
如丰顺县建桥围张氏“荣封第”堂联:
为创业守成,人都须处处关心,吾辈可禀斯言,方可期荣宗耀祖,理读书耕稼,事总要时时立志,尔曹能遵此意,便堪称肖子贤孙。
4、乐观豁达,积极向上。
如蕉岭县文福淡定村丘逢甲故居“培远堂”堂联:
西枕庐峰,东朝玉笔,山水本多情,耕读渔樵俱适意;南腾天马,北渡仙桥,林泉皆胜境,同藏出处尽随心。
5、崇文重教,耕田读书。
如福建永定湖坑乡:“经德堂”有林则徐手书堂联:
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种事,耕田读书。
6、关心国家,努力奋进。
如福建永定湖坑乡“振成楼”嵌字堂联:
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需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7、仁爱处世,以礼待人。
如兴宁市大坪杨氏“善庆围”堂联:
忍人让人莫去害人,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寿;修己克己安分守己,存半点天理积子积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祠堂与族谱的宗族教化功能
祠堂与族谱的宗族教化功能华东师范大学张惠芬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的社会,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清时代,在封建统治者的极力提倡下,各宗族通过建祠修谱、置设义庄、开办族塾等活动,将尊祖敬宗和封建的三纲五常结合起来,使得宗族在充分发挥其诸多社会功能的同时,起到了极大的教化作用。儒家是最早认识到家族关系、家族稳定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文化倡导者。《尚书尧典》云:“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敦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曾子作《大学》引孔子言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明代初年起即竭力提倡儒家文化,对宗族祠堂...
· 文化-谈马氏宗族文化的主要内涵
谈马氏宗族文化的主要内涵邯郸市委督查室处长马晓波泱泱中华,古今姓氏约有22000余个,蔚蔚马氏,自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孙马兴立姓以来,历经2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已超过15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5%。纵观马氏宗族的发展史,仅《二十五史》中立有传记的马姓人物就达270多位,见诸其它史籍的就更不胜枚举,至今活跃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马氏精英更是群星璀璨、俊彦倍出,勋业卓著。马氏宗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望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其绵延传承、尊奉恪守、身体力行、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是分不开的。简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尚武尚勇。马氏宗族的尚武精神也激励马氏族人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涌现出许多军事家、高级将领。大家耳熟能详的,除了马服君赵奢、伏波将军马援,还有征西将军马腾、骠骑将军马超、平北将军马岱等。仅明清时期担任过提督、总兵的高级将领就有30余人。二、至忠至诚。马氏...
· 祠堂与宗族文化
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读懂了祠堂,也就读懂了宗族文化的真谛。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
· 浅谈大埔管氏祠堂文化
祠堂,是宗祠、公祠丶祖祠的总称,记录着家族的根脉丶传统丶业绩,成为本族同宗祭祀先祖的场所,成为本族敬神祈福、传统节日的活动平台,是家族荣耀的一种象征。宗祠和公祠丶祖祠都是祠堂,其区分在于所奉祀的是否是一世祖(始祖或始迁祖)。宗祠是一世祖的祠堂,公祠(或祖祠)是一世祖后裔各房派的祠堂。这是古代祠堂名称约定俗成的一个规矩。公祠或祖祠,指一个地方姓氏始迁祖宗祠外分支所建的祠堂。往往一个始居祖只建一座宗祠,但一个区域内始迁祖派下的分支都可建各自的“公祠”或“祖祠。”广东大埔碩俊(今石圳)村管氏古建筑大埔管氏太祖開宏公,时元公长子,名:念三郎,讳:三三郎,石马(太和)公行辈第二十四世,追号:开宏,因避兵乱,于宋末元太祖朝自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托迹大埔黄蘭窠裡,地名:潭窠,公生九子,地因人傳,名之曰:九子窠。公立祠潭窠,额之曰:管氏太宗祠,堂号:九睦堂,祖祠坐壬向丙尤存。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 娄氏宗族谱书
娄氏宗族谱书【浙江绍兴】山阴安昌娄氏宗谱不分卷(清)娄学忠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钞本一册(美国)(浙江绍兴)。【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娄福达娄宪昭等撰清嘉庆十五年(1810)木活字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宇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娄登地等监修娄朝[等参稿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六卷(民国)娄登州娄登生等重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铅印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湖北崇阳】娄氏宗谱六卷(民国)娄朝海总修娄道谋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谯门堂刊本湖北崇阳县灌溪乡乌龟石村娄家岭。【湖南宁乡】娄氏族谱□□卷(清)娄耀樽纂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活字本湖南图(存卷5、卷末)。【浙江仙居】戴娄氏宗谱八卷(清)娄振声等修清光绪26年(1900),木活字本,2册,存卷1、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