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常氏起源分布及历史名人介绍

2016-08-3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40
转发:0
评论:0
常氏起源分布及历史名人介绍,起源  周武王弟卫康叔后裔:支庶一支食邑于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因以为氏。  
起源
    周武王弟卫康叔后裔:支庶一支食邑于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因以为氏。
    出自黄帝大臣:上古时代黄帝有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为河南常氏。
     出自吴国公族: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人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
     出自楚国公族:楚国公族子常,子孙以常为姓。
     为避讳改姓而来:汉时本有恒姓者,因汉文帝名刘恒,以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
     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常姓:蒙、满、回等族均有常姓。
常氏迁徙
      山东、河南、江苏为早期常姓发源地。汉时常在山东的一支已形成一大望族,有平原郡望;至三国时部分迁入四川;同时亦在河南形成望族。
唐时常姓迁至福建,宋时入粤。清代常姓有入台,定居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常姓以河南、山东、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常姓约占全国汉族常姓人口的63%。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历史名人:
常璩:(约291年-约361年),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成都崇州三江镇)人,史学家。成汉时,官至散骑常侍。东晋桓温攻蜀地,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降晋。著有《华阳国志》,为一记述中国西南方风土民情的著作,也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又撰《汉之书》十卷,记载成汉割据政权故事,已佚。
常建:(708年-765年)出生于邢台或长安(今陕西西安),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
    生卒年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登李嶷榜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授职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县尉。因性格孤僻耿直,不攀附权贵,导致仕途失意,隐居于鄂州武昌(今湖北),后去信王昌龄与张偾,一起隐居在鄂渚的西山。
      常建的诗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澄澈。作品中流露出淡泊名利的隐士情怀。常建也有边塞诗作品,如《吊王将军墓》“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描写战争的残酷。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全唐诗》录其诗五十七首。
常衮:  先世为新丰(今陕西临潼)常氏,曾祖常毅。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出生,清俭自贤。广德二年(746年),常衮与大兴善寺不空译经。天宝十四年(755年)乙未科状元进士及第,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763年),为翰林学士。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相邀宠,唯衮不畏朝恩,常衮上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大历十二年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杨绾并掌机务。大历十四年罢相,贬为福建观察使,在福建设乡校,提倡教育,造就欧阳詹、徐晦等士子。建中四年(783年)卒于任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孙氏的起源及迁徙分布介绍
孙姓氏起源①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据《元和姓篡》所载,周文王弟8子康叔为卫国国君,其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郡,是为河南孙氏。②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时楚国期思人,字孙叔,在他任楚令尹时,因教化民众,曾在期思开发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拥护,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③出自妫姓。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因事逃到齐国后,改姓田,田完的5世孙田无宇次子田书,为齐国大夫,因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后来齐国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吴国。吴将孙武,其后也。是为山东孙氏。孙氏迁徙分布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出自安乐的孙氏,至孙武时逃至吴国。其后裔一支留居太原,一支徙居清河,一支徙居汝州郏城。在唐代中原孙氏曾两次向福建移民。唐之前,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利定...
· 艾氏起源及艾氏分布图
艾氏起源及艾氏分布图艾氏起源及渊源艾姓是占全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一十五位姓氏,湘赣一带是艾姓最有影响的地区。当地艾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2%,总人口大约有40万。艾的名义和图腾艾,即艾蒿,又名冰台,菊科多年生草本。在古代,艾草遍布于荒野,与庄稼争地,必须的镰刀也称艾,形如义,像交剪。剪除杂草有利于庄稼的生长,所以发明艾刀的氏族称艾,以艾草为原始图腾和族徽。艾虽是杂草,也是一种驱虫的草,还是一种草药,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具有止下痢和吐血等功能。全国皆产,尤以河南汤阴的北艾、浙江四明的海艾、湖北蕲春的蕲艾最为著名。这些地方应是古艾人居住之地,最终出现艾姓。艾姓的起源与演变艾姓的渊源有四支:风姓、子姓、姜姓和芈姓。第一支出自风姓。女娲氏之后有汝氏。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以名为氏。风姓艾氏的历史大约有3500年,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艾姓的去向。第二支源出子姓。商朝武丁之后有艾国...
· 段姓起源及现在分布
段姓起源及现在分布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610多万字,纲举目张,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子孙迁播、家族繁衍的情况。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众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国四万万同胞,皆黄帝子孙,固皇皇一大宗族也”。这完全摒弃了狭隘的宗族主义思想,强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0世纪末期的族谱更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服从国法、淡...
· 段姓起源及现在分布
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典型的如湖北英山新编《段氏宗谱》,610多万字,纲举目张,眉目清整,结构庞大,项目繁多段姓早在汉代已有都获公修撰的族谱,左丞相陈平为之作序。序中追溯了段姓的祖源,颂扬了段氏先祖的治功和令德,并简要叙述了段姓子孙迁播、家族繁衍的情况。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众族蕃矣,上溯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中国四万万同胞,皆黄帝子孙,固皇皇一大宗族也”。这完全摒弃了狭隘的宗族主义思想,强调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0世纪末期的族谱更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服从国法、淡薄族规,如招赘女婿...
· 柳氏迁徙分布及渊源介绍
柳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尤以山东、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分布较多,这四省柳姓约占全国汉族柳姓人口的62%。迁徙分布柳氏早期主要在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发展繁衍。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所灭,柳姓人有一部分南迁至楚国境内。秦统一六国,又有一批柳姓人迁往山西境内。秦末,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成为了柳姓的又一个聚居地。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河东解县成为柳姓的发展繁衍中心,河东郡则为柳姓的郡望地。战国末期南迁至楚国境内的柳氏,在晋代以前有一部分迁入四川。还有的迁入广西并融入了少数民族。早期居住在河南境内的柳氏,有一部分往北迁到河北,还有的南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平乱,有河南的柳姓军校随同前往。唐代以后,柳氏在南方逐渐繁盛起来,分布比较广泛。宋元明清时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称盛于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