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曹氏始祖与家族的迁徙历程
早期曹氏始祖与家族的迁徙历程,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

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秦汉时期: 汉时曹姓已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其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相曹参即属此支。这时,曹姓是以今天的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以至后来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布于这些地区。东汉时,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大举南迁,于唐初迁漳州(今属福建省),后渐至福建的同安、南安、安溪、芹山等地。
东晋时期曹彦家族南迁 西晋后期,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氏政权势力耗尽,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次年3月自称晋王,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8年,愍帝司马邺死讯传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公元383年,氐族贵族政权前秦以87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江南,东晋以8万军队抗击,大败秦军于安徽省境内的淝水。在战乱中,曹姓被迫大迁徙。
安徽青阳县墩头曹姓是三国时曹爽的后人,据《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载,建业十七世祖曹彦(乳名汉)以孝闻世。大兴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导和周(凯-几+页)推荐任南朝翰林中书,他任官后的第二年(321年)为避战乱,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连年战乱中,曹姓又从京口四散迁徙,有的往扶苏,有的往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旧称),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闽(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苏省睢宁县),有的转往江北(指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别山以东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居18处。 安徽省青阳县墩头之曹姓以十九世孙曹沛为一世祖。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任广阳(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当时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专擅朝政,遂辞官并隐居青阳县城之东喻山约10里的泾阳乡墩头里(村)。曹沛孙曹毂出守并家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复居安徽青阳县墩头故里。 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70)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曹姓也从此开始迁入福建。唐末黄巢起义时,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迁徙到福建。
两宋时的迁徙: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后渡江南下,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是为南宋。北宋开国宰相曹彬在朝为官的后代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后裔子孙很多迁徙外地,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曹彬后人有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县、青浦县曹姓,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省泰兴县曹姓,今江苏省金坛县曹姓,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省),居常熟州(今属江苏省)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省),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明清时常宁市胜桥乡曹姓的迁徙: 常宁市胜桥乡曹姓是曹操的子孙,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芜湖市、南京市长江河段以东地区)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的路上经过常宁,觉得楚南尤其是常宁土沃人醇,于是在解职离任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志柏徙居常宁,至今已有600多年。 常宁胜桥乡曹氏人口发展很快,这支曹氏一修谱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距鼻祖道公12代,据庠生三益序说“数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钧序说这支曹姓“棋罗星布,繁衍不下数千人”。百年间竟增加人口几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万余。 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迁布常宁市内的洋泉、板桥、黄桐、塔山等乡镇。因生活计,曹国球、国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往湘潭、湘乡县。这支曹姓今已分布于湖南省内的衡阳市、祈阳县、长沙市、零陵市、株州市等地。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住四川的有曹三极、三纲、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四川的有曹三川、三揖、三德、三苏、三晋、曹庚、曹弼、曹陶、曹思、曹巽等。清代迁住四川的还有曹陌、曹里、曹隅、曹昌、曹钧、曹佚、曹伯、曹俯、曹位、曹杰、曹佐、曹仕、曹僻、曹佑、曹子宝、曹子贞、曹子贵、曹子贯等。
迁居台湾: 曹安支曹姓于商周时有一支南迁台湾,成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 后世也时有曹人迁徙台湾。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台湾省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移居海外: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徙居海外。 缅甸曹氏。曹风英,仰光《中华商报》董事长。曹缵卿,仰光《中华时报》董事长。曹思羡,广东人,仰光华侨光复会会员。 越南曹氏。曹达策,《中华时报》总编。 马来西亚曹氏。曹行,创办和丰广西会馆。 韩国曹氏。曹薰铉,世界著名围棋运动员。 秘鲁曹氏。曹钜声,《民醒日报》社长。曹栖梧,秘名埃米略·曹·马,广东人,生于秘鲁卡亚俄,创社会考古学,著有《秘鲁华人的奴隶生活》、《十七世纪的进化论》、《拉美人与文化起源之析》。 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业家。 澳大利亚曹氏。曹继业,获澳大利亚研究食用菌奖。 法国曹氏。曹奎源,法国上海联谊会会长。 美国曹氏。丹尼·曹,纽约海洋宫海鲜酒店经理。曹志源,益阳人,浸礼会大学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彦,温岭人,德伯渥大学中国文化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徐姓的起源、发展与迁徙历程;徐氏郡望堂号

徐姓起源徐姓是当代中国的大姓,相传它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郑氏……”徐好被司马迁列为赢姓十四氏之首,足见徐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婚氏。徐姓的祖先,一般认为最早可以上溯到伯益的父亲皋陶据说皋陶是帝舜的理刑官,为舜作五刑,是中国刑律的始祖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禹便封他的儿子若木到徐这个地方建立徐国。西周时,若木的第三十二代孙徐偃王很有作为,因此后世的徐姓子弟多视徐偃王为徐姓的鼻祖,以至于唐宋有“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的说法。徐姓迁变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吞灭。亡国的徐人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徐姓开始正式出现。古徐国在今安徽的泗县和江苏泗洪县一带,又渐由泗县扩至风阳一带,在此地繁衍生息了1000多年。到春秋时,徐姓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族。徐国灭亡以后,一部分徐人迁至山东地区,先秦时期徐人主要分布在那里...
· 胡氏族人的迁徙历程

胡姓,作为中华姓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族人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远播海外。胡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舜帝后裔妫满,他被封于胡(今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称“胡公”,被视为胡姓的始祖。胡姓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迁徙与繁衍,形成了今天庞大的胡氏家族。早期迁徙胡姓的早期迁徙主要围绕其发源地胡襄展开。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胡姓族人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先秦时期,胡姓的主要活动地区集中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秦汉两晋时,胡姓已经播迁到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陕西,北疆为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胡姓族人迁徙的重要时期。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也随之迁入福建。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这一时期的迁...
· 杜氏从古代至今的迁徙历程

春秋后期,鲁国公室的大权已被季孙、叔孙、孟孙三贵族所控制,三家各立一军。杜泄就是在鲁昭公时期(公元前541—前510年)被叔孙豹聘为家臣的,时年约20多岁。鲁定公时期(公元前509—前495年),季平子的势力已强于叔孙、孟孙两家,独掌了大权。不巧,叔孙豹在这时病逝,季平子下令,不准以卿士身份安葬。杜泄等家臣怒,认为三家均为卿士,欺人太甚。他们不仅以卿士礼仪安葬叔孙豹,而且还以周王赏赐的宝器辂车随葬。季平子闻报,大怒,想要尽捕杀叔孙豹的家臣,杜泄惧,携家人偷跑出鲁国,去郢(今湖北江陵市)投靠楚昭王(公元前515—前489年),以避杀身灭门之祸,因而得到楚国的保护。杜赫由郢迁南阳杜泄一家迁居郢后,楚惠王(公元前488—前432年)任他为朝官,其子杜绰就生于惠王时期。他去世后,至楚声王时期(公元前407—前402年),任杜绰为大夫,其子杜段就生于声王时。楚悼王时期(公元前401—前381年),杜...
· 年氏得姓始祖与迁徙
得姓始祖]姜小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姜小白进宫劝谏,齐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的族弟以公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杀了齐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葜畲蠓蛴稚绷斯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姜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姜小白继位。姜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父亲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这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为姓,称年氏,世代相传。齐桓公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
· 公氏家族:公氏家族的迁徙与公氏复姓

一、公氏迁徙在春秋后期,鲁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本作为国君的鲁昭公,其权力逐渐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大家族所架空,他自身沦为了这三大家族的傀儡。在这种局势下,鲁昭公曾试图通过联合兵力来对抗季孙氏,但遭到了孟孙氏和叔孙氏的联手反击,导致他败走齐国。在逃亡过程中,鲁昭公带着他的儿子公衍和公为一起逃往了齐国。这次事件不仅改变了鲁昭公的人生轨迹,也为公氏家族的迁徙埋下了伏笔。公衍和公为的后代,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便以“公”为姓,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随着历史的演进,公氏家族逐渐东迁,散居在沂蒙一带。在宋金之际,为了躲避战乱,公氏先祖从沂州附近的义沟村迁入东蒙山区,并在上东门村一带落户。这支公姓人,后世也被称作“东蒙公氏”。他们的迁徙历程,既是对家族命运的抉择,也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二、公氏复姓公氏复姓的形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1公氏复姓的直接来源是鲁昭公的两个儿子公衍和公为。他们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