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百岁老太太,守护盂、克二鼎
潘家百岁老太太,守护盂、克二鼎,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潘氏家族的辉煌在潘祖荫手里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但顶峰之后就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潘氏家族的辉煌在潘祖荫手里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但顶峰之后就是衰弱的开始。潘祖荫一直无后,所以他的弟弟潘祖年就把两个儿子过继给潘祖荫,但也相继早夭,只剩下两个女儿,家中还是无人继承香火,于是,“老三房”的后代潘承镜被过继过来,成为潘祖荫和潘祖年两家的孙子。然而,仿佛是潘祖荫的命中没有后代,潘承镜过继给潘祖荫后不久也亡故了,只留下了一个新婚仅三个月的妻子潘达于,没有留下子嗣。
当年潘祖荫在北京去世后,遗留下了大批收藏文物,这批文物数量之巨相当罕见,仅青铜器就堆放了满满一大房间,另有一大间专放古籍版本和字画卷轴。而在潘承镜死后第二年,潘祖年也去世了,因此,刚过门不久的潘达于就此挑起了掌管门户的重任,守着大量文物财宝借住在苏州城里南石子街“老二房”的旧宅里。
潘家有宝众人皆知,那两尊旷世宝鼎,更是海内外很多收士所梦寐以求的。潘家式微之后,觊觎宝物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清末权臣端方就曾对潘家人百般纠缠,想要“借”走两尊宝鼎。幸运的是,时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垮台,端方成了断头鬼,潘家宝鼎才得以存留。此后,有一位酷爱中国青铜器的美国人漂洋过海,一路打探到了潘家。他提出以600万两黄金外加一幢洋楼来换取盂、克二鼎,但年轻的潘达于不为所动,一口回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盂鼎
大盂鼎为周唐王时期器物,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浑厚典丽,是世间珍宝。相传此鼎于清道光间在陕西省眉县礼村出土,当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年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潘氏后人损献国家。
· 大盂鼎
大盂鼎为周唐王时期器物,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浑厚典丽,是世间珍宝。相传此鼎于清道光间在陕西省眉县礼村出土,当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年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潘氏后人损献国家。
· 大盂鼎铭
大盂鼎铭文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大篆结体谨严,雄壮凝练,圆润遒劲,通篇铭文气》韵生动,疏密相同,让人叹为观止。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
· 大盂鼎铭
大盂鼎铭文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大篆结体谨严,雄壮凝练,圆润遒劲,通篇铭文气》韵生动,疏密相同,让人叹为观止。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
· 国宝级文物大盂鼎、大克鼎与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
一个甲子前的1951年有许多事不会因岁月而湮没。大克鼎,西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腹内壁有铭290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典范。现藏于上海博物馆。7月,正在筹建上海博物馆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到了一封举世轰动的捐赠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并请拨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筹备之博物馆珍展览,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观众之观瞻及研究……”信中所提及的“盂克二大鼎”就是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克鼎。这位要将两鼎捐给国家的寄信人叫潘达于。潘达于原姓丁,祖籍苏州。1923年,18岁的丁达于嫁到潘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的孙媳,婚后3个月丈夫去世,她成了潘家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为顶立门户,故改姓潘。潘家是苏州四大望族之一。乾隆58年,年仅24岁的潘家子弟潘世恩进京赶考,一举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