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族谱教您看谱书:谱书因分为三截读

2016-08-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7
转发:0
评论:0
族谱教您看谱书:谱书因分为三截读,    俗语称:“歌三戏五书八成”,这是告诫读书人如何读书的一句警语,也是具有朴

 族谱网——族谱教您看谱书:谱书因分为三截读

     俗语称:“歌三戏五书八成”,这是告诫读书人如何读书的一句警语,也是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名言。修谱之热甚高,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了不少傅氏族谱,也翻阅不少其他姓氏的谱书,包括老谱和新谱,悟出的结论是:谱书要分为三截读。

     第一截 英雄赞歌谱 其可信度为三成,其中的“共祖”多为文化共祖,共祖人物是“精神领袖”,是“无名者”的代表。 众所周知,无论哪个姓氏的家谱,前面一截几乎都是“单传”,但是,谁都清楚,哪一姓都不会连续几十代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为什么会“单传”呢?是因为前面上千年或几千年根本不可能有连续的“脉谱”记载,秀才们担起修谱的重任后,在即没有文字记载,又不可能让逝者开口的情况下,只好从四书五经,正史、演义或逸闻中去搜寻祖宗,先是在古书中找到众多的同姓人名,然后就给他们排上座次,甚至连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也排进了祖宗座次。这就编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英雄填世系的“英雄赞歌”谱,在识文断字者极少的古代,这种作法,的确满足了不少寻根问祖者的心愿,并且“有证有据”。 古时候,交通极不方便,又无网络通讯等手段,各地的秀才们无法统一口径,于是乎到了今天,当全国各地搜集到众多同姓族谱时,发现前面的世系图版本五花八门,但都是“十八罗汉打转”,比喻傅氏差不多都敬傅宽、傅介子等人物为祖宗。高明的专家也就给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词叫“共祖”,但是,少了定语。所有这些“共祖”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不一定就是族谱后来强调的“血缘”意义上的共祖,所以从“血缘”意义上讲,它的可信度仅为三成,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已,这些人物是众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先祖的代表和化身。 由此,它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考证”的机会,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显示其才华而在秀才们设下的“迷宫”中打转。有以二十四史和方志为准绳重编世系图以求“流芳百世”的,也有查遍古籍、探访墓志碑文来“打假”的,比比皆是,却不知真正的真相和准确的世系图只有众多已故者复活才能清楚明白。

      第二截 真假戏文谱 其可信度为五成,因无准确的脉谱记录,有的只是“只言片语”或“道听途说”,修谱者为了能自圆其说,不得不杜撰“修补”以成谱。 宋朝开始,明、清以来,随着宗法制度的强化,修谱成风,人人入谱以谋求宗法制度的庇护,但一般庶民家族根本就没有脉谱记录,时间久远也记不清楚几十代祖宗的详情,即便稍有能力的家族也是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能修一次谱,所以,“抄谱”成为秀才们的捷径,“书不够,神来助”是秀才们的拿手,这一截也就出现了“文化共祖”和“血缘共祖”共存的局面。真假戏文上演,无论真假反正不能漏出破绽,某祖为某祖之子写得真真切切。但仔细一查,漏洞百出,比喻《傅氏宗谱》中的北宋名相傅尧俞到底有几个儿子就有多种说法,至今仍有人自圆其说,认为这是傅尧俞有多房妻室,相互没有来往所致。那么,傅尧俞的父亲应该只有一个吧?可惜连傅尧俞的父亲是谁也有几种不同版本的谱牒。于是又有人“挖地三尺”,试图穷追真相,掌握了一星半点资料后就窃窃自喜,如获至宝。倘若地下的秀才有知,定会笑掉大牙,本是戏文,何苦痴情? 此外,有些地方在进行大区域的联修宗谱时更是如此“修补”,想当然地将某祖记为某祖之子、之孙等现象,屡见不鲜;给谱书造成真假难辨的混乱。 总之,以上两截都是秀才们在无可赖何的情况下,为满足世人最基本的追根溯源之愿望而做的唯一选择,虽有“忽悠”文盲之嫌,但情有可原。如果后人要怪罪秀才,秀才会训斥后人:本是“修”谱而非“记”谱,何罪之有? 随着社会的进步,识文断字、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为了谋利,按照“惯性思维”再去“忽悠”后人,恐怕是要遭后人唾弃的。 

      第三截 亲情纽带谱 以脉谱为依据,续修间隔时间不长的谱书,虽有误差,但可信度为八成,也叫“八九不离十”。 明、清以后,各地各姓大多数都创修了自己的宗谱,订立了“字辈”以防乱宗,在发谱书时附上了红、蓝两本(有些地方叫“长生薄”和“归真录”等等),并规定“每岁三十小修一次,每岁六十大修一回”,要求各处按时送呈“脉谱”以续修,这样延续传承下来的谱书内容可称为“亲情纽带”谱。它才是比较准确的血缘关系谱。当然,在宗法制度一去不复返的今天,其作用也就成了维系亲情的纽带,让后人感悟“几百年前是一家”的亲情,让同宗亲人在特定范围内起到相互帮助,相互提携的作用。 但是,这样的谱书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会有误差,比喻记忆参差,录入错误等等。同时从血缘上讲,也有许多特例,诸如:靠谱、招婿、抚异姓养子等等,所以,无论是哪一截谱书都有血缘性和文化性的两面,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总之,强调血缘性而忽视文化性是错误的,以“文化共祖”替代“血缘共祖”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以“文化共祖”来盲目确定某宗支与另一宗支为“同宗共祖”是荒唐的,大规模、大范围的论定各宗支之间的血缘关系,甚至以为编一部书就能“一统世系”,就能推行所谓“百字派”来论字排辈更是“痴人说梦”。那么,为什么修谱如此“高热”不退,怎样修谱才会被后人接受呢?这就是进一步要思考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娄氏宗族谱书
娄氏宗族谱书【浙江绍兴】山阴安昌娄氏宗谱不分卷(清)娄学忠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钞本一册(美国)(浙江绍兴)。【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娄福达娄宪昭等撰清嘉庆十五年(1810)木活字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宇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四卷(清)娄登地等监修娄朝[等参稿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浙江新昌】娄氏宗谱六卷(民国)娄登州娄登生等重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铅印本(浙江新昌县文管)。【湖北崇阳】娄氏宗谱六卷(民国)娄朝海总修娄道谋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谯门堂刊本湖北崇阳县灌溪乡乌龟石村娄家岭。【湖南宁乡】娄氏族谱□□卷(清)娄耀樽纂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活字本湖南图(存卷5、卷末)。【浙江仙居】戴娄氏宗谱八卷(清)娄振声等修清光绪26年(1900),木活字本,2册,存卷1、8(...
· 房氏族谱书目
民国前修订并存世的房姓谱书《闽浦水南房氏族谱》卷一,卷四《祭产》,卷五《祭产》。《全蜀艺文志·房氏族谱》。东莞篁村,明陈琏《琴轩集·房氏族谱序》。明吾庆善《房氏族谱序》。清光绪《蓉城北乡沙里房氏宗谱》。浙江余姚《房氏宗谱》十卷,首二卷,末一卷,嘉庆二十五年(1820)孝友堂木活字本。房东余等纂修。书名据版心题。迁姚始祖启彰,居竹山。启彰子城霞,南宋时由竹山再迁邑之云柯,谱尊之为始祖。有明秦鸣雷、王宗沐等人序。藏:上海图书馆(存卷首上一册3205)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三卷,(清)房秋伊主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继锦堂活字本二册,存于历史所。浙江嵊县《剡北房氏宗谱》四卷,(清)房圣务、房万珊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四册,存于河北大学。乐陵灶户《房氏族谱》,康熙十六年始修,嘉庆、道光、光绪、宣统重修。湖南浏阳《浏东房氏族谱》,(清)房青云主修,房正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清河堂...
· 书谱
原文《书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如何读懂族谱,族谱应该怎么读?
读不懂族谱,无外乎不懂这几个问题:看不懂世系,分不清主脉支脉,读不懂族谱专有词等。要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其实不难,下面小谱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该如何一步一步读懂族谱。首先,读谱序族谱都有序,一般会介绍家族的变迁和发展历史以及编修族谱的时间、编修族谱的人员、为什么修谱以及介绍姓氏始祖。读了谱序,大致就能了解族谱是记录什么的,什么时间记录的,为什么要记录,什么人记录等问题了。其次,看世系以自家父祖为起点,纵向追溯,厘清始祖一条线。然后以本家一线为起点,横向并线,汇聚同宗成一支。第三以一个宗支为基点,横向并支,综合各支为一族。这样就能理清楚世系的关系,也能分得清主脉和支脉了。第三,查阅族谱专有词汇族谱中记载的词,一般都和平常的书面语不一样,比如,男子娶妻,在族谱中不说“娶”而说“适”。还有族谱中女子“挂线”一词,就是指将女子列入世系表的意思。可以查阅古籍或者族谱的书籍,如《谱牒文化》季刊,《修谱指...
· 八百多年前尚书所拟写的族谱谱序
谱牒之来尚矣。自黄帝以来,姓有所承,或以赐、或以字、或以齐鲁吴越之国、或以文武成宣之谥、或以王孙公侯之爵、或以巫医陶冶之业、或以东西北郭之居、或以三岛六麓之志是也。汉魏间,世系多至十二三世,少亦六七世,观之古史可稽也,皆详著诸谱。晋成帝咸康丙申,诏尚书著作郎袁童叔等索谱。唐贞观戊戌,吏部尚书高士廉、韦挺,中书令岑文本等重编,合二百有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姓氏志》。高宗永徽间,许敬宗以不叙武后氏世玺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等刊定二百三十五姓,千六百八十七家,为九等。显庆丙辰书成,号《姓氏录》。中宗景龙中,柳冲、魏元忠、萧志忠、徐坚、吴兢等复修之。元宗先天时,复诏柳冲,侍中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讨缀,书始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柳冲与薛南金考定二十六姓,十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梁,而吴兴姚在柱。姚氏出于舜,生于姚墟,因氏焉。又云尧所赐也。虞于夏、商,陈于周,齐于战国。迨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