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广东湛江市乾塘陈氏源流概述

2016-08-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530
转发:4
评论:0
广东湛江市乾塘陈氏源流概述,   据《乾塘陈氏大宗碑记》载:梦麟公生子二:彝诚、汝楫。彝诚公任琼南副使。彝诚
      据《乾塘陈氏大宗碑记》载:梦麟公生子二:彝诚、汝楫。彝诚公任琼南副使。彝诚公生三子:伯正、伯宝、伯镇。伯镇公,授化州教谕,晚年感悟先祖南宋末状元、左丞相陈文龙公,位极人臣,尚不能保国终命(与其母先后殉难),淡泊之志萌生,遂致仕而归,顺鉴江而下至南海之滨,择一草莽之地,垦殖成一处大村庄,命名为乾塘村。聚族而居,人口逐渐蕃盛,至悦德公一代,其派分四个甲:即真卿三甲、汉卿八甲、世卿七甲、伯卿五甲;以及悦美公派下分两个甲,即伯镇二甲、子壁四甲;共六个甲系。由于枝分派衍,人丁兴旺,乃有向外播迁之举,尤以三甲甚。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4.22摘录
族谱网——广东湛江市乾塘陈氏源流概述
读  谱  答  疑
                                 陈立新撰
    问:闽粤分支陈氏谱序云“七代八太师”与谱系不符,何由?
    答:玉湖一门,由仁公于宋代庆历四年(1044年)择玉湖之胜而筑室肇基,自四世祖俊卿公以榜眼高中,历清要以至首辅,以少傅魏国公致仕,国恩浩荡,追赠三世:始祖讳仁赠太师沂国公,二世祖讳贵赠太师蜀国公,三世祖讳冼赠太师翼国公。后八世祖文龙公状元及第,累迁至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副宰相),死节后诏赠太师忠肃公,追赠三世:五世祖讳钦绍赠太师永国公,六世祖讳衮赠太师安国公,七世祖讳粢赠太师荣国公。实八代八太师。九世祖某公以家门恩宠一时无双,撰对云:“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盖至九世时玉湖已出太师八。分支谱序中“七代八太师”乃 “九代八太师”传抄之笔误也。
    问:文龙公所出共有几子?为何有的谱仅记二子?
    答:文龙公娶正室林氏生二子:长曰梦云,次曰梦雷;侧室杨、冯、梁三氏,庶出三子:梦祥、梦麟、梦昌。依玉湖陈氏家乘修谱旧例,侧室所生子贵者方得拊戴谱中,待其子孙移封移赠,此乃激励子孙奋发意也。然玉湖谱自四世祖正卿公创立,至八世祖文龙公续修,续修时仅以正室二子梦云、梦雷(嗣麟之公)入谱,修谱事方就绪,元兵南下,玉湖祠宇陵墓文物荡毁,各房持谱远迁,音讯难通,故有些房谱传下仅记梦云、梦雷二公,缺梦祥、梦麟、梦昌三公,当补记之。
    问:玉湖陈氏一门,祖籍莆田玉湖村,为何有些谱记作玉湖义井村?
    答:玉湖原名白湖,自始祖沂国公定居方改名玉湖,村以湖名。郑叔侨有诗云:“结驷直过黄石市,连艘欲断白湖腰。”谓此也。旧有堤,俗名称白水塘。其侧有灵惠井,周围的井皆斥卤,独此井甘冽。故老相传,此井水可治病,邻近百姓多有来求此井水者,又曾称“义井”。村以井名,故亦称玉湖义井村。古谶云:“市连义井岁时丰,水绕壶公文物盛。”(见《八闽通志》)玉湖村面对壶公山,玉湖绕於其间,五水环抱左右,堪兴家谓之五龙聚会之地,朱文公云:“坎山五水,天下所无!”即指此。壶公山一名壶山,《九域志》云:“昔有隐者遇老人邀至绝顶,见台殿宫室非人间,老人曰:‘此壶中日月也。’后乃因以名山。”朱熹过此指谓人曰:“莆中人物之盛,乃此公作怪。”吾玉湖村实不可多得之风水宝地,可惜景炎之变遭破坏。
    问:玉湖四世实有同堂兄弟六,为何分房时只有四房?
    答:玉湖三世祖武平知县德载公生三子:伯宋卿,仲尧卿,季义常;三世祖太师翼国公亦生三子:长周卿,仲正卿,季俊卿。宋乾道年间,俊卿公请“石泉院”(后改为石泉寺)为功德院,钦赐“宝忠纪孝”额,义常公继从父德晶公(赐御日佛大师,石泉寺主持)之后到石泉寺出家,号经山长老。尧卿公以词赋魁监试,官集贤院校理、潮州路总管、海阳县令,宦满卜居海阳(今广东潮州)作朝奉,与原籍失去联系。重修《莆阳玉湖陈氏家乘》时注尧卿公一房失传而世系莫稽,姑且缺之,仅以四房统其支派:一曰“评事公房”即大理评事宋卿公,二曰“郎中公房”即户部郎中周卿公,三曰“侍郎公房”即工部侍郎抚督朝散大夫正卿公,四曰“丞相公房”即丞相俊卿公。经查尧卿公墓在澄海市莲花山,后代子孙济济,当补立一房。
    问:玉湖门下乾塘陈氏大宗,至四世时同堂兄弟六,始分为“甲”,为何不按长幼排序亦未按上下房排序?是据何而分甲?
    答:乾塘陈氏一族,至四世时家族兴旺,分析时均富甲一方,以课纳赋税多少计,至有等甲之排序。六兄弟以伯真公纳税最多,避顶甲而称二甲,汉卿公虽为二房,因课税相对较少居八甲。
    问:为何有传说玉湖陈氏亦出自义门?
    答:江州义门始祖陈伯宣为南陈宜都王叔明公后裔,虽然同出河南颍川陈实公,但并非本支而是玉湖旁支。上述传说之起因一是伯宣公之父环公任临海令后迁居莆田,伯宣公则是从莆田徙江州的,故人称之为“莆田陈子敏先生”;二是莆田也有一地叫“义门”,玉湖入莆始祖迈公派下十八世孙炜公徙义门,为莆田义门始祖,是玉湖旁支。故易引起误会。
粤西乾塘陈氏先世兴教史话
                                    陈立新撰
    陈氏自胡公满封陈有国得姓,越11世而敬仲奔齐以田为氏。敬仲10世孙和取而代之,于公元前386年建立田齐诸侯国,田和之孙因齐称王,是为齐威王,再传至齐宣王。当时齐国国富民强,兴教之风渐起。齐宣王招天下文学之士上千人,予以优厚的待遇,食大夫禄,号称列大夫,让这些文士聚居在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稷门(西门)外 ,不理政事,专门著书讲学,时称"稷下先生"。宣王以后,缗王、襄王将养士之风继承下来,天下各种学派大体都汇集到齐国,临淄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士最多时达几万人,"稷下先生"们对当时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原为赵国人,齐缗王晚年,荀子到稷下游学,时逢齐国势危,"稷下先生"纷纷离齐散去,荀子也南游楚国。齐襄王时,齐国局势稳定,荀子又回到齐国,被尊称为卿。荀子反对孟(宣王时孟子曾任齐国卿相)、墨、老、庄,提倡礼义之学。荀子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法,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变化,并非鬼神、命运、妖怪操纵着天地万物。认为吉凶祸福在于人为而非天地。主张利用物性,创造机会。认为人力可以增加生产,人定可以胜天。这种原始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是有非常积极意义的。荀子在儒家经典传播方面成就远超过孟子,秦汉时《诗》、《礼》、《易》、《春秋》等经书学说多出自荀子所传。其弟子韩非传荀学,自成一家,成为战国时期最后的也是最合时的大思想家。荀子的另一个学生李斯后来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田齐的养士政策,繁荣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南陈灭亡后,陈宣帝第六子叔明随兄陈后主迁长安。叔明11世孙环在唐朝任临海令,迁福建莆田。陈环生六子,第五子伯宣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携孙旺、昌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伯宣隐于庐山治学,注《史记》,诏征不就,赐著作郎,学者称"莆田陈子敏先生"。陈旺以耕读传家,以孝道治家,家族日益昌盛。先是开办了大学院,规定子弟7岁入学,15岁出学。也招收一些外姓学生。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陈旺后人又创立了东佳书院,让子弟进一步深造。良好的师资和环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陈旺之孙感、恕均进士及第,陈感官至枢密院副使,封许国公;陈恕官至参知政事兼三司总计使,封晋国公。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诏立义门,至宋太宗咸平三年(1000年),义门陈氏人口已发展至1478人,全族人口聚居生活,财产统收统支。学院、书院也不断扩大,书院"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所藏书、帖"号天下第一"。还专门拨学田20顷"以为游学之资"。至咸平四年(1001年),累计登科举出仕的竟达430人之众!其中六世孙伉官至尚书,七世孙崇累迁至上柱国,后世更是簪缨不绝,实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江州义门,是莆田玉湖陈氏的近支,同为汉太丘长陈寔后裔。
 
    南宋绍兴丁己年,兴化军莆田县玉湖陈俊卿乡试以第二名中举,绍兴八年(1138年)会试,又高中榜眼。宋高宗廷对时问陈俊卿:"卿土何宜?"陈俊卿回答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此语道出了莆田的特点,在福建莆田被奉为金科玉律,也是玉湖陈氏的家训。陈俊卿累迁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是南宋敢于谏诤、力主抗击外侮的贤相。"俊卿立志一以先哲为法,朱熹称其始终全德,无可指议云。"(见《八闽通志》)。陆游赞俊卿公"名盖当代,才高古人。"乾道六年(1170年),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以少师魏国公致仕。陈公一生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其一是与乡人延请著名学者艾轩先生(林光朝,隆兴初及第,累任永福县令、著作佐郎、中书舍人、工部侍郎)来莆田讲学,四乡从学者每年达几百人,其中登科显仕者甚众。陈公与之交游40年,世称"艾轩学派"。艾轩先生死后,阖郡之士建祠为祀,陈公亲撰《艾轩祠堂记》以记之;二是在白湖(即玉湖)南面对壶山建私塾学堂,曾延请朱熹为西宾在这里教授子弟。陈公之子守、定、宓,次孙址等都是朱子的入室弟子,也招收一些乡邻子弟。后陈宓为怀念先生朱子,取"高山仰止"之义名该堂为"仰止堂"。陈宓少时师事朱子,朱子特别器重他,年长后宓与朱子的女婿黄干游学,出仕后任安溪知县,士民不称其为县令而尊称"复齐先生"。嘉定七年(1214年),宓任进奏院监,后任知南康军,拜谒朱子所重修的庐山白鹿洞书院,亲自为学生们讲学。改知南剑州,再仿白鹿洞书院的规模,创立延平书院,用以教育当地的士子。后又筑沧州草堂与诸生讲学,所至之处均以兴学为民立久远之图。宓终成一代名儒。陈宓遗下《示蒙孙诗二首》,诗云: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近代遂殊居,
      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易除;
      何事不为尘所染,平生须有善堪书,
      要从陋巷甘勤苦,始得成名满沟渠。
                   其二 
      吾家清俭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
      世事宜须防漏溢,天公偏是喜乘除;
      看来负郭三千顷,不似传家一卷书,
      谦捐却能丰萃致,观于沧海受川渠。"
    谆谆教导子孙要读好书。陈宓亲自制订了《仰止堂规约》和《仰止堂乡约》,其中如"君子喻义,小人喻利。""理本无形,惟物是格。""近而修身,远而家国。""欲正其义,不当谋利;欲明其道,不必计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徒见小利,难成大事。小善必为,勿谓无益。小过必改,勿谓无伤。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处事欲速,必有不达。""各当其可,以集大成。""自反而缩,虽死弗屈。""教饬子弟,勤课耕织。""洒扫门庭,葺理庐室。""患难相周,轻财重义。聚会相齿,勿问官职。贫不贵财,老不效力。耕则逊邻,行则逊路。为人息争,与众集事。"等语,不少成为传诵后世的有益格言。陈俊卿次孙陈址有志于学,乃民族英雄岳飞的孙女婿,可惜英年早逝,终承事郎;从孙陈均乃太学生,奉诏编辑《宋编年举要》、《备要》二书(后者收入《四库全书》),有诗名。由于尊师重教,家学渊源,莆田玉湖陈氏书香门第,世代簪缨,至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陈俊卿五世从孙陈文龙一举蟾宫折桂,取得状元归。
    南宋末,参知政事陈文龙殉国,其子孙梦云、梦雷、八宣、汝楫等护驾南下来到粤西,宋亡后散居于粤西、新会、海南各地。元统治者鄙视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人民分成十等:官、吏、憎、道、医、工、匠、娼、儒、丐。玉湖陈氏子孙秉承耕读传家的祖训,不为恶劣环境所动。八宣公生三子:正、宝、经(伯镇),均以教育为业,"三教谕居三乾之地"(即广西的乾礼,廉江的乾案,湛江的乾塘)。其中陈伯镇元初任化州教谕,《吴川县志》、《高州府志》等均有记载。陈伯镇的后人中,兴教最力的当推陈宾、陈兰彬及陈乔森。
    陈瑸(1656~1718年),字文焕,陈伯镇十九世裔孙,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及第,历任福建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四川提督学政、台厦兵备道、偏沅(湖南)福建巡抚,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爱民如子。而陈瑸在台湾振兴教化的善政更是功在千秋。陈瑸任知县、道台、巡抚期间三理台政,无不以兴教为根本,到台湾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建文庙、增建明伦堂(教室),建万寿宫、朱子祠,设下十六斋以教诸生。又"在各坊里兴办社学","立社学以教番童",使平民子弟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陈瑸提出:"稽古来名贤,出番族往往不乏,今为之长养成,将不择地而生才。"坚持唯贤是举。台湾人民世世代代都怀念他的功德。
    陈兰彬(1816~1894年)字荔秋,占籍吴川县黄坡村,为陈伯镇二十二世孙。清咸丰癸丑科(1853年)中二甲第七名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常寺卿、江南制造局上海广方言馆总办。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作为"洋务"使臣,以四品衔刑部候补主事改任留美学监,先后率120名中国幼童赴美留学。1875年陈兰彬晋升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1881年,这些学生大多先后归国,其中最著名的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陈兰彬后来还先后任过壬午科乡试大臣、癸未科会试复试阅卷大臣、武会试校射大臣等职。晚年宦满后讲学于府学高文书院,著作甚丰。
    陈乔森,梦雷公后裔,先祖迁居于遂溪县椹川乡(现湛江市东海岛东山镇),受族人陈兰彬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咸丰十一年(1861年)乡试拔贡中举。以后会试却一再落第,绝意科举,作四海游,成为著名诗人、岭南派画家。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在雷州府主讲雷阳书院,前后近30年,其间或兼广州黄埔水师学堂主讲、潮州韩山书院讲席,或担任省博学馆总教习、学海堂总教长,门下弟子数以千计,为广东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玉湖后人最出名还有陈昌齐。陈昌齐,家居海康县南田村,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登进士第。历任翰林院编修、乡试大臣、会试大臣、监察御史、兵部及刑部给事中、浙江温处兵备道等职。他博学多才,著述之丰,湛江历代乡贤可以说无出其右。晚年致仕后主讲广州粤秀书院及雷州的雷阳书院。
(谨以此文与陈氏子孙共勉!)
外海陈氏与文龙公支派关系如下表。不是世系未记,而是一张表列不下而从略。
                 福建莆田玉湖义井村陈氏世系表
始祖                         陈仁(沂国公)
                                      │
二世祖                       陈贵(蜀国公)
                                      │
                    ┌──────┴────────┬────────┐
                    │                                      │                    │
三世祖       德载                         德诜(翼国公)    显昌
                     │                                     │             (出家)  
             ┌──┴┬──┐              ┌─┬─────────┐
             │        │     │              │   │                       │
四世祖  宋卿     尧卿  义常    周卿正卿         俊卿(丞相魏国公)
              │         (略)(出家)  │  (略)       (略)                
           ┌┴─┬──┐                ┌┴┐   
五世祖 钦叙  钦绍 钦德     祖训 祖璋             
             (略)   │   (略)          │  (略)        
六世祖         陈衮               陈倬
                      │                    │
                      │            ┌──┴┬──┐
                      │            │        │     │
七世祖       陈粢   惠公    惠臣  惠甫
                    │ 
八世祖       文龙
    
     早在洪武年间,粤西玉湖陈就与外海分支恢复了联系。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谱谍失落不少,粤西玉湖陈氏祭祖时作出决定,派出玉湖十五世的即明公调查吴川、化州二县,即阳公调查石城、茂名,更命举人陈璆的三弟陈墉(王字旁)赴省城科举考试时顺路到新会(外海)考查诸先代谱系,结果未得其详。
    其实外海也只存玉湖一世以下分谱,仁公以上已不甚了然,至有昭穆混乱的序文出现。
莆田玉湖粤西乾塘陈氏迁徙雷州的部分分支情况如下(世系乾塘一世即玉湖十一世):
      三甲十三世祖椿公迁居雷城;天记公迁海康南兴上坡村,其子孙再迁南兴牛栅村(今曹家村);天居公随兄迁南兴上坡村,其子孙迁南兴牛棚村。十五世祖茂业公(子元捷)迁雷州失稽;十六世祖世昌公由太平东岸迁雷州北家村;十七世祖恒羽公由特呈西村迁新宅园村;十八世祖陈瑸公由电白安马浦迁雷州南田村;大经公迁雷城南门外;国荣公由迁雷州新宅园村;二十世祖毓军公后人迁雷城南门双土地村;二十二世祖家酋迁雷州失稽。
 七甲六世祖景隆公迁雷州为艺商,卜居海康,为白沙镇山尾、桥东、爽东陈氏开基祖先:其子七世祖善庆公分迁雷州白沙乡爽东村;化庆公迁雷州白沙乡桥东村;衍庆公迁雷州白沙乡山尾村;十六世祖训公由雷州山尾迁刘宅。十八世祖荣都公迁雷城伏波庙角。
 五甲七世祖良玉公迁雷州失稽;八世祖世经公迁雷州后土村;江曜公由塘尾迁雷州东洋;十六世祖福祥公由五甲迁纪家村;瑞应公由五甲迁雷州失稽;十七世祖先知公迁雷州临审村失稽;十八世祖国纪公迁马容村;国平公迁雷城北门;重光公迁返雷州赤步村;十九世祖子德公迁雷州失稽。
 二甲二十世祖宇富公迁雷州龙门;二十一世祖朝福公由二甲迁雷州龙门。
 四甲十二世祖秀韬公迁雷州潭朗村;十六世祖那二公官雷州营把总由海安迁雷州关部前街;十八世祖振屏公迁雷州失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湛江市乾塘镇米稔村
米稔村米稔村委会成立于1999年,前身称米稔管理区,于1988年由乾塘乡分离出来,位于乾塘镇西北面5公里处,东北面与吴川市相邻,西、南面接坡头镇,东连乾塘村委会,村委会办公楼位于米稔村民小组南面牌楼旁。管辖有米稔、沙岗、垌心、岭脚、西头屋、耙螺、尾8条自然村,每条自然村为一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01人,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40人,耕地面积3479.7亩。以种植粮食作物稻禾、蕃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山薯,林地面积1527亩,主要用作种植桉树。米稔村委会有较丰富的矿沙资源,可以合理开采。近年来,受惠于国家的“三农”政策,本村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米稔、沙岗村小组修建了环村水泥道路并种上风景树。沙岗村民小组被评为省级的民主法治村示范点和市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目前,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充满活力,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把米稔村委会的三个文...
· 福建长汀县陈氏源流概述
福建省长汀县陈氏遍布全县17个乡镇,尤以汀州、河田、濯田、大同、策武、童坊、新桥、庵杰、四都等九个乡镇为多。据2004年人口统计,长汀陈氏总人口为24893人,据最新人口统计资料长汀县陈氏有三万多人。长汀陈氏以江州义门陈氏为主系脉派。长汀陈氏主要有三大脉派:一是宋末入闽的陈魁公脉派,历史上称为江州义门陈汀州庄派,为长汀陈氏的最大脉派,魁公为长汀鄞江陈氏的始祖,后裔遍布长汀县各乡镇。二是宋末入闽的陈群公脉派,历史上称为江州义门陈东陂庄派,也是长汀陈氏的主要脉派,群公与魁公一样,也是长汀鄞江陈氏的始祖;三是唐朝陈雍公脉派,历史上称为贡川陈,由上杭南阳茶树下迁入新桥镇、童坊镇等地。下面就长汀县的三大脉派作简要的概述。长汀的陈氏可以溯源到颍川陈氏的62世祖、南朝派宜都王陈叔明,下传11世至唐朝的陈伯宣。陈伯宣随父亲陈琅从吴兴避难入闽,居住在仙游县,他在入幕南康军(一说拜访南康宦友马聪)时路过江西庐...
·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包宅村
徐闻包宅村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一个小渔村,位于徐闻县城东南方向约15公里处。简介村民以渔为生,民风纯朴。包姓世居,包氏在徐闻的定居史源于16世纪初,北宋著名政治家包拯嫡系子孙包文魁,携妻至此定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自然环境徐闻包宅生态旅游村傍海而建,占地面积3000多亩。其中防风木麻黄林约2300亩,天然次生林40多亩。这里环山抱绕,林深幽静,鸟语花香;迷人的青安湾,岸长8公里多,海滩沙白如银,海底平缓自然。岸边礁石嶙峋,千姿百态;排尾角、朋寮角向大海深处延伸,宛如双龙出海,气势磅礴,当年解放军解放海南岛在此设有前线指挥部和作战基地。隔海相望的海口市于此近在咫尺,犹似海市蜃楼。旅游观光旅游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集观光旅游和娱乐健身于一体。观光景点有:静心湖、龙图溪、天然古林、明镜泉、白马庙等。设有海水浴场、海上排船竞划等娱乐项目,还可拔河、顶棒、沙滩打排球、海滩放风筝...
· 太原温氏源流概述
太原温氏源流概述中华温氏网2010年6月27日温祖强太原温氏源流概述华夏大地,浩浩神洲,各姓后裔,俱是黄炎子孙,温氏亦然,吾姓原由黄帝传玄嚣,玄嚣传峤极,峤极传帝喾传后稷,后稷传不屈,不屈传鞠,鞠陶传公讠利,刘公传庆节,庆节传皇仆,皇仆传差费,差费传毁喻,毁喻传公非,公非传高圉,高圉传亚圉,亚圉传公叔祖,公叔祖传古公父,古公父传季历,季历传文王(姬昌)文王传武王(姬发),武王传①成王(姬诵)②封弟叔虞(姬虞)为唐国侯。叔虞是文王之次孙,武王之次子,成王之胞弟;西周时成王(姬诵)即位后,因“桐叶封弟”之故,于公元前1106年封弟姬虞在唐国为诸侯,故称唐叔虞。唐族原本出自姬姓,封于尧之故圩,后来居河内(今河南西)之温邑晋公族,因以命氏,以邑赐姓,《广韵》、《姓纂》食采于温亦号温,吾姓始此而定。于是吾姓尊唐叔虞为远古太始祖。后来唐叔虞传子燮公继位后,因唐国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称燮晋侯,...
· ]乾塘项氏续修族谱跋
[转载]乾塘项氏续修族谱跋(2012-02-2416:43:03)原文地址:乾塘项氏续修族谱跋作者:项柳川的博客韩昌黎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斯言也予不禁感而增愧焉.忆我大祖绍州翁重修族谱至今二百余年,时代之隔,鲜有如此之久者,况昔日文物之显远过于今,资财之饶亦数倍于今。虽其间屡有续修之议而老卒未逮者,其故何哉,度亦以明季之末冠乱之后,而似续未延之支{茫茫若无可寻。故其难,其慎不敢冒昧以从事耳。虽然谱事固不可轻,谱事又何可缓也,即我绍州祖重修旧牒编立金、木、水、火、土五字号,今所存者仅木、水二字,倘不及时编辑,将至无谱乎?余生也晚,于二百余岁之后不揣固陋,不避罪戾而仔肩其事,岂前人忧其难?予反视为易乎?传曰:“及其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故虽至愚极陋,不敢逃其责也。道光丙戍爰倡合族共商捐资,按丁集费,至丁酉年三月之望祝告,祖灵于工汇草取。前哲旧谱与予。父首品公,手h...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