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广东东莞企石清湖潘氏宗祠

2016-08-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58
转发:1
评论:0
广东东莞企石清湖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企石镇内一处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
    潘氏宗祠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企石镇内一处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址。
族谱网——广东东莞企石清湖潘氏宗祠
    该祠堂座落于清湖村中心大围,面朝池塘,背靠百年荔枝园林。重新修建的潘氏宗祠焕然一新,崭新墙体,精美雕饰,屋顶还有双龙戏珠,精湛古朴的雕刻在青砖黑瓦的映衬下,显得极具特色。
族谱网——广东东莞企石清湖潘氏宗祠
    重建的祠堂延续传统粤式风格,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瓷瓦覆顶,脊饰吻兽。祠堂内外,木雕、石雕、壁画等当地传统的装饰样式,密密分布在门额、梁柱、屋角、墙沿等各处,精工细作,工艺不俗。
    据资料记载,重建前的潘氏宗祠面宽6.8米,深18米,面积122.4平方米。祠堂共两进,硬山顶,灰塑船形脊梁,砖木结构,有前堂、天井和后堂。头门有“掷果盈车”(潘安貌美典故)横额,两侧有“宋朝昭武列,晋代著文封”对联。前堂门前立有两条红石檐柱,门内左右各有耳房,后堂敞开,前端有红石檐柱和内柱各两条支撑。檐口有瓦当封口,檐眉雕花,架梁浮雕花卉图案,工艺精良。该祠建于何时已无文字可考,据村民口述和按建筑风格推算,属清乾隆年间(1750-1770)建筑,迄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广东省东莞市殷氏宗祠
广东省东莞市殷氏宗祠,殷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白石岗村。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据传有数百年历史。殷氏宗祠简介�]殷氏宗祠于1942年重修。祠堂为砖木结构,三进占地面积约270平方米。门匾用红石凸雕“殷氏宗祠”。祠堂设有香案神龛,供奉始祖陶庵公牌位以及历代祖宗之牌位,土改时全部烧掉。殷氏宗祠原为族人拜祭祖宗及议事的场所。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殷氏宗祠现状解放后被当地征作他用,现为白石岗“老人之家”。东莞市常平镇白石岗村委会位于新兴的华南铁路交通枢纽――常平镇的东北部,距离东莞火车站,东莞铁路客、货运口岸仅2公里。市联网公路常桥公路横贯白石岗,交通便利。村委会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户籍常住人口3700多人,下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两委”干部7人。2012...
· 广东省东莞市朱氏宗祠
建于明朝距今550余年朱氏宗祠大门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土灰色的石门墩,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和褪了色的遒劲有力的“朱氏宗祠”四个大字,这就是附近有名的颇有神秘色彩的南粤古建筑群了。走进祠堂的大门,光阴瞬间轮回,门外是人间朗朗乾坤,门内却是悠悠千年历史。抚摸着祠堂的一根根楹柱,凝视高高在上的斗拱、雕栋、檐柱、屋脊,观赏雕刻在房顶木梁、窗棂和门楣之上的细腻纤巧、精美绝伦的鸟兽花草和古代戏文图案,一股怀古之情就滋生在心头了。据同行的半仙山村退休老书记朱启明介绍,朱氏宗祠是半仙山开村始祖朱敬斋主持筹建,距今已550余年了。朱敬斋是朱熹的第13代后人,大约于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由东莞螯峙塘转辗迁到横沥半仙山,世居此地繁愆生息
·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东山村姚氏祠堂
东山村祠堂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中心区南部,约建于明代中期,至今约600年历史,以丰考为一世祖,现已繁衍到31代。东山村又名东山新围,相传因村址建在飞鹅岭下,太阳东升时,霞光万道,人们从东山日出看到了希望与前途,故取名东山。村境东南邻桥头镇大洲村,西邻横沥镇,南邻常平镇白花沥村,北与铁炉坑村相望。整个村子呈多边形状分布,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2.98公里,总面积5.8平方公里,占企石镇总面积的11.4%。东山祠堂原建于明末,1997年至1999年期间由东山村集体出资重修,重修部分包括姚氏宗祠、康胜公祠、霞月公祠和康宁公祠,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均为红石青砖琉璃瓦仿古建筑,其中康胜公祠、霞月公祠、康宁公祠同围门并排而立,姚氏宗祠距离围门靠后60米。祠堂有木雕、嵌瓷、漆画,题材以寄意吉祥幸福的图案和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主。
· 广东东莞市余屋村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广东东莞市余屋村,是一处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长53米,宽17.4米,总面积约922平方米。红石青砖构筑,分四进。正门横匾书“余氏宗祠”,第二进有一木匾,正面书“风采流芳”,背面书“两朝良弼”,为浦江阮尚忠题。余氏宗祠简介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为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所刻,是进士中宪大夫、户部尚书郎陈嘉言撰文并书篆的。该碑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余氏宗祠人物余屋始称侯山,为明朝进士余士奇故里。余士奇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曾任宁国知县。东莞,又称“莞城”,位于珠江口东岸,“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全国4个不设县的地级市之一。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
· 广东省佛山无撇“潘”潘氏宗祠
位于广东佛山南海区狮山镇官窑沙头的海念潘氏宗祠,宗祠上方匾牌“潘”字少了一撇,看上去像错字,但它却被当地的村名祭拜了700多年。大约741年前的南宋时期,太祖海念、海波两兄弟从韶关南雄迁至此处定居。海念原名潘永聪,号海念,便将此处定名为“海念村”。宋熙宗年间,三世祖仕俊考中进士。但后来考官检查试卷时,竟发现他的姓氏“潘”少了一撇,按照规定,姓名不符不能授予进士名衔及翰林官位。当朝廷问仕俊是否姓潘时,仕俊便称“我们老家都是这么写‘潘’字的”,随后让仕童连夜赶回老家,铲掉祠堂牌匾上的一撇。而当时村民皆为海念子孙,为光耀门楣决定全村“潘”字均改少一撇。仕俊顺利授衔并前往河南开封做官,自此,开启了海念村的无撇“潘”。而根据祖先的笔误,无撇“潘”有了新寓意:有水、有米、有田。“潘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百余平米,除正厅外,两侧各有一间边房。青苔从祠堂墙壁与台阶上渗出,屋棱的木质雕塑也出现斑斑点点的退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