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解密:福建泉州市某村“死辛活杨”神秘的习俗
族谱解密:福建泉州市某村“死辛活杨”神秘的习俗, 在泉州市的惠安县中有几个村子流传着一种较神秘的习俗,就是男的在世时全部要姓
在泉州市的惠安县中有几个村子流传着一种较神秘的习俗,就是男的在世时全部要姓“杨”,去世时却成“辛”,而同样的祭文和墓碑也都是用“辛”来代替。
这样的奇俗已经延续了四百多年,如今仍在延续中。关于“死辛活杨”的渊源,村里不少人都略知一二,流传着几个故事。
村里人说他们是陇西辛氏的后人,本姓辛,因避祸才改姓杨,取娘家姓氏。村里的每个辛氏后代男丁死后,所有的花圈、祭文都用“辛”姓。几日之后,墓碑刻上“辛公”。
谈起“死辛活杨”的传说,作为辛氏后人和族谱记载人之一的杨聪法老师解释了原因。
他说,辛姓在古代已形成陇西郡望,他们正是从陇西(今甘肃临洮)迁徙而来的。那个时候,村里的辛氏家族并不改姓。直到有一天,一名辛氏族人在朝为官,才改变了这一格局。
避祸改姓杨取娘家姓氏
传说1:辛礼监改诏书皇帝下令抄家灭族
据民间传说及族谱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惠安某个辛氏族村落一男孩被带到皇宫,官至司礼监,后人称其辛礼监。
那年,嘉靖皇帝病重,梦见一名将军骑赤马闯入皇宫,自称“二弟关云长”,并说:“三弟平柳州”。
嘉靖皇帝梦醒,悟出梦里影射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世。
当时适逢惠安县东岭镇张坑村出了位武将张昌尉,此人曾带兵平柳州反贼,暗合嘉靖帝的梦境,嘉靖遂让辛礼监传诏书,传张昌尉进京结义。
辛礼监和张昌尉同为惠安郡族,深知张昌尉家族横行霸道,便将诏书中有句,“从大门而入”的“大”字多加一点,变成“从犬门而入”。也有一种说法是说,辛礼监将诏书合上,未干的墨汁不慎沾至“大”字头上,才成“犬”字。
张昌尉见诏书“犬门”后,大惊失色,误认为皇帝要降罪于他,便吞食黄金自尽身亡。
皇帝追查原因,辛礼监难辞其咎,皇帝下令抄家灭族。一些早得风声的辛氏族人逃难改姓换名,如此才幸存下来。
传说2:辛通判侄子打死征税人员
杨老师说,还有第二种版本,鲜有人知。
相传,明朝嘉靖时期,辛姓家族有一人为当地通判,其侄子打死征粮税的人员。皇帝龙颜大怒,下旨抄家灭族。
当时,山霞镇山腰村人杨家有一女,后人称其“开基妈”,嫁给山霞镇后洋村东官岭的辛门为媳妇。那天傍晚,身怀六甲的开基妈准备回夫家,走到半路,望见后洋村里火光四起,杀声不绝,随即回娘家避难,因而逃过一劫。此后临盆之际,“开基妈”向天起誓,腹中胎儿若为男丁则姓杨。
后因得娘家照顾,“开基妈”感恩报德,遵循此前的立誓,不仅儿子姓杨,此后世世代代后人生者为杨姓,死后香火才归辛姓。
由于女方嫁人,嫁出去乃是他族之人,故死后不改回辛姓,仅有男丁在百年入土为安之后,才遵循此法。
祠堂授牌“梓园世泽”暗含“杨辛”
如今,辛氏后人几百年前建立的古祠堂已经破落,村里修葺祠堂的工作正在陆续展开。
因谨记祖先历史,所以不将几百年前那块“辛氏宗祠”的牌匾立于正大门,而将其镶于侧门。但是作为祠堂,大门不可无匾。经过几位先生的商议后,决定题匾为“梓园世泽”。其中“梓”字结合了“杨”“辛”二字,蕴含着“杨辛”两家不能分割。
专家:传说历史考证困难
据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研究人员刘先生介绍,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因此注重传承,很少会去更改。目前,研究会里改姓的记载还没有一条,而“辛”这个姓氏也还没有申请入会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七死八活”的由来
元·吴昌龄《张天师》楔子:“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里是报恩,分明害杀小生也。”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常见的围棋死活棋形。指在2路上的棋子数目。如果本方棋子是7个,对方先走本方是死棋。如果是8个就是活棋。七死八活是围棋里的一个术语,是死活中的常见棋形,七和八指的是在二路连成直线的棋子数。如果在周围被围死的情况下,七子是先手活、后手死,八子可以后手活。但是有七子延边活也输的说法,说的是此下法效率极低。
· 辛弃疾发妻姓什么?《辛氏族谱》带你解密!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提起辛弃疾,我们一定不陌生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菩萨蛮》。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满腹才华的大诗人。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怕老婆”的“怂”人。辛弃疾的妻子名叫范如玉,也是名家之后,父亲范邦彦是当时的太学生。之所以说范如玉大才是因为她不但有才华,而且还能“降得住”一向不羁的辛弃疾。辛弃疾一生好饮酒,范如玉十分不喜便逼着他戒酒,还在他书房的窗户上写劝酒词。有一次辛弃疾在大醉后醒来,看见窗户上的字便写了一首《定风波》,词中有一句“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看起来,辛弃疾虽戒不掉酒,但对妻子的话还是多有忌惮的。除了能劝住丈夫,范如玉还是一位能持家的贤妻。辛弃疾曾写过一篇《浣溪沙》,是为妻子50岁大寿写的祝寿词。在文中辛弃疾写道:“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明明都是50岁,妻...
· 活陈死李情深义重
湖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东北三十里地有一条起源于流云口的小河,因形若大鹏展翅,古曰展翅长河。长每诙蔚暮恿桨断志劬幼湃百多户陈氏人家,因连接河两岸的古石桥系陈氏先人所建,陈家大桥村就由此而得名。说来也怪,这个村五百多年来所娶的媳妇和所嫁的姑娘没有一个李姓的,他们生前姓陈,死后所有的灵位及墓碑又均以李氏相称。他们的家谱曰“李氏宗谱”,祠堂曰“李氏宗祠”,这似乎成了他们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条规矩,就算是迁徙异地的子孙也遵守其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凡此种种,好像他们与本姓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这种奇特的姓氏文化现象在现在年青人眼里似乎是个谜,就是年老的旁姓人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大明宣德癸酉岁(即:公元1433年)冬天的某日,有一位年轻英俊的小伙子肩担鱼筐渔网,沿展翅长河撒网捕鱼,这天乌云密布,寒风陡起,河两岸树枝上垂挂的冰条在冷冽的寒风中相互撞击,发出使人不寒而栗...
· 死罗汉与活观音
当时南乡有个前辈陈澹然,恃才自负,狂放不羁,人称野才、狂生,早年也曾在孔城一学馆执教。丁曼卿20岁时,陈澹然高中举人,陈后上万言书,极论富国强兵之术,因而名震天下。二人世居风光旖旎的白荡湖畔,同饮一湖水,经历相仿。丁曼卿作为邑里晚辈,向陈澹然求教斧正自是正常不过的事。丁曼卿曾在《俚句即呈陈老夫子大吟去斧削》诗中记载了二人的交往,诗曰:天涯劳碌别情多,风雨萧萧唤奈何?绎帐初临谈笔墨,羁人久困受奔波。吹箫纵乞穷途食,把酒能治雅士歌。行至迷津君止宿,好如飞鸟释张罗。字里行间感谢陈澹然指点迷津,恍如飞鸟脱离罗网,有豁然开朗之悟。人上一百,七颜八色。当地丁氏族人认为,丁曼卿才识学问并不逊色于陈澹然,但丁曼卿更重儒理、不事张狂。这从项铺、金社一带至今流传的关于丁曼卿的谐联秩事可见一斑。项铺老街前有一石庵,庵后面有间石室,住着一个姓汪的瞎子,其妻颇有几份姿色,但作风不好。石室又背靠西风庙(现为白云中学址...
· 福建省-宁德-福鼎杨楫
杨楫(生卒年不详),字通老,长溪县潋村(今秦屿冷城)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与杨方、杨简同为朱熹高足,时号“三杨”。杨楫平生清廉有守,刚正不阿。任莆田县尉时,闽帅程叔达“移县括逃田”,杨楫屡次上疏指责其过失,叔达表面信服而心不悦,俟杨秩满至其府告辞时,叔达怒曰:“尉格帅命乎?”杨楫徐徐陈对,无所屈。于是被罢官而归。漕使林祈深感杨楫节直可钦,遂上书朝廷荐举他。此后,杨楫官至司农寺簿。任职期间,他上札朝廷,力倡“进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请,以重中书之权”,“奖廉静之操,禁奔竞之风”。其言深得朝中直臣赞许,遂“除国子博士,转少卿”。其时,台臣中有人以私事相扰,杨楫严拒之,曰:“台有纪纲,学有规矩,当各守其职。”后来,杨楫出知安庆,移湖南提刑、江西运判,所到之处政声颇著。杨楫弘扬朱熹理学,早年入朱熹之门。朱子见其专心致志,为学不倦,遂倾力传授。绍熙五年(1194年),朱子因受权臣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