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 保存民间的旧情怀

2016-08-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4
转发:0
评论:0
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保存民间的旧情怀,    以“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为工作重点,天一阁近年来在家谱的保护征集上不

        以“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为工作重点,天一阁近年来在家谱的保护征集上不遗余力。随着寻根热的兴起,诞生了一批既尊重传统又有时代特色的新家谱。这些新家谱中的佼佼者,通过捐赠渠道进入天一阁永久保存。

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 保存民间的旧情怀

 

抢救老家谱,传承新家谱 保存民间的旧情怀

 

         天一阁的藏品以大量海内外珍稀地方志、登科录著称于世,但在400多年的传承中,所藏家谱也有800多种,涉及100多个姓氏,其中不乏世所罕见的珍本,如刘宗周所辑的《水澄刘氏家谱》(明刻本)、万斯大纂《濠梁万氏宗谱》(清乾隆刻本)、黄宗羲后裔黄炳垕纂《竹桥黄氏世德傅赞》(清光绪刻本)等,极具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些家谱的主要来源有二:1949年后鄞县通志馆随着机构合并,将作为史料收集的家谱移交给天一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天一阁工作人员抢救所得。 

  向天一阁捐赠新家谱的日益增多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是家族最主要的文献。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最原始也最本质的问题往往可以从家谱里寻找答案。

  这些年,宁波兴起了重修家谱热。重修家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天一阁,“去天一阁找老家谱,修完新家谱再送到天一阁。”光是今年上半年,天一阁就征集到《鄞东前徐徐氏宗谱》《邵江岸邵氏宗谱》《鄞西项氏宗谱》等各类家谱文献共计19种120册,并接收上海图书馆宁波家谱光盘105张。

  据介绍,重修家谱热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所谓盛世修谱。修谱是传统宗族观念的释放,是感念先恩、增强责任感、追求家族发展和壮大的体现。修家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部好的家谱能反映姓氏起源、祖群迁徙、人口繁衍、社会背景等诸多信息,具有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修家谱的发起者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一代,这是承前启后的一代。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等,编村志修家谱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把新修的家谱送到天一阁,而这也大大充实了馆内藏品规模,增加了研究内容。据了解,新修家谱在天一阁近年来征集到的文献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2012年,天一阁为历时3年编撰而成的《埋马罗氏胜山支谱》举行了捐赠仪式,编纂负责人为草根家谱能藏到天一阁而自豪。专家认为,该家谱在世系源流考证、男女平等入谱等方面具有特色。此外,埋马罗氏自南宋初年以来,其后裔一直沿着埋马罗家路、周塘罗家路、胜山罗家路、七塘罗家路向北直线迁徙,为后人研究慈溪移民和围垦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今年4月,《竹山胡氏宗谱》也成为天一阁家谱收藏的新一员,还举行了研讨会。天一阁这种以敞开的胸怀接纳新的藏书特别是新家谱以传承书香的做法,令人赞叹。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修的家谱也增加了一些时代赋予的特点:内容更加翔实,男女平等入谱,图文彩色印刷等。如《竹山胡氏宗谱》被称为“史脉清晰,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文字简洁;更可喜者,世次井然,亲疏秩然,异同昭然,堪称佳构。”

  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平均每个月有五六种家谱捐赠给天一阁,内容、装帧设计均不错,大部分是宣纸线装或者现代精装本,有的还用木活字印刷,采用木棉纸,并附有电子版本光盘。”天一阁接收的本地家谱有《湖滨周氏宗谱》《兰陵缪氏世谱》《台东涧溪鲍氏宗谱》《东钱湖殷家湾郑氏宗谱》等,外地的如《左氏七修族谱》《萧山衙前项氏宗谱》等也不少。

  天一阁为家谱征集、交流组建了一个QQ群(群号:204605266),“如今年纪大的人也会上网,有时候不方便过来就先发几张图在群里,有需要时,我们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指导如何重修家谱。”征集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得新修家谱质量越来越好。

  家谱馆建设紧锣密鼓

  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天一阁多年来致力于宣传、展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家谱又是联系家族血脉的重要纽带,许多人希望找到历史上自己家族的记录。

  20世纪80年代,卢绪章、包玉刚、朱绣山等宁波帮人士在天一阁找到了自己姓氏的家谱。关于包玉刚先生还有一段感人的往事:1984年10月,离乡多年的包玉刚怀着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回到宁波访问。其间,他参观了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天一阁博物馆将馆藏的一套《包氏宗谱》捧给包先生看。这套线装古本的《包氏宗谱》记录了包家绵延繁衍的根系,包玉刚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29代嫡孙。当时,包先生高兴地说:“我是包青天的子孙!”按照行程计划,包先生原本在天一阁停留的时间仅为20分钟,但是查到家谱后,包先生兴致很高,待了2个多小时。近些年来,宁波籍名人如周星驰等也曾造访天一阁查阅家谱、寻根问祖。来查阅家谱的上海人特别多,从国外回宁波寻根的游子也不少。黄宗羲的学生李杲堂著有《甬上耆旧诗》,他在美国的后人到天一阁查《砌街李氏宗谱》残本,找到了云石街祠堂,后来还专门成立了李氏家谱工作室。

  为了能给更多的海内外宁波人提供服务,天一阁于2012年12月对外开放了查电子家谱内容,可以凭身份证到古籍电子阅览室查询,其中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天一阁网站查阅。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古籍电子阅览室接待了565批978人次参观者,今年1月至6月共接待480批834人次,以查家谱的居多,大约占了80%。电话咨询的也越来越多,大部分为寻根、修家谱而来。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目前,家谱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将是以宁波、浙东为中心的家谱展示、查询、服务一站式区域。

  建设中的家谱馆是天一阁东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馆将坐落在一座清末民初的院落之中。主楼将陈列展出中国家谱历史文化、家谱编纂过程、天一阁馆藏家谱资源,展示天一阁藏浙东历史文化名人旧家谱样书、近年新征集海内外家谱实物、家谱木刻雕版、家谱谱箱等。此外,还拟设置互动区域,参观者可在电脑触摸屏上查阅家谱相关的知识、资料等。

  家谱查询服务将设在厢房,与天一阁博物馆的古籍、家谱等数据库联网,供现场到访者进行网上查阅。同时,天一阁还将配备专家,为前来查询家谱的市民提供有效帮助。

  重新修谱也为家风传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家训家规形成家风。忠于国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和睦邻里、严守规约,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文化,而这些内容在很多家谱族谱宗谱文献里常常有记载,因此也是最民间的基因。

  天一阁的工作人员说,一本家谱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宝贵遗产。家谱不但要记录每个人的生前身后,还要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用以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家谱能起到帮助一个家族慎终追远而又不偏离主线的作用。家谱中的家训、家规,家族中优秀人才的辈出,能起到强大的感召、教化功能。”

  从古到今,不同的家族对于家训家风,有不同的侧重。商贾之家强调“童叟无欺、取之有道”,农耕之家的特点是“耕读传家”,而官宦之家看重的是“廉洁清正”。

  《包氏宗谱》记载的家训有:“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扑面而来的是凛然正气、清廉之风。

  《竹山胡氏宗谱》记载了胡氏莫太夫人家训,而且非常详细。南宋大儒朱熹曾称赞这本胡氏家训“人能熟而诵之,便是圣贤”。柏山胡氏后代子孙更是奉为至宝,时人认为可与东汉班昭的《女诫》相媲美。此次新修的《竹山胡氏宗谱》也把家训收入其中,如:子孙当存忠厚,无学浇薄。贤者亲之,奸者远之,恶者避之,弱者莫欺之。与贤者亲,则德日进而人争敬之;与不贤者亲,则德日薄而人争贱之;农事切不可缓,一失之,全家抱终岁之饥。当因地之宜种莳五谷,又当预备旱潦,及时耕获……编纂者认为,这条条家训语言俚浅,易于上口,寓意深远,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家谱的背后,人文教化等诸多价值正日益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新旧家谱凡例的对比研究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所谓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阐明全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而“起例”是对编纂的原则、体例、格局、排版样式等具体问题的规定。同样,家谱凡例既阐明了家谱纂修的宗旨与目的,同时也详细的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原则、体例、印刷排版等问题,因此,家谱凡例对于整部家谱的纂修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在家谱纂修之前一定要确定科学合理的纂修凡例,这样才能保证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凡例对于修谱的重要意义很早之前已被人们发现,并且得到了重视。从现存明清两代家谱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家谱都具备完整的凡例,少则十几条,多则数十条,内容涉及家谱纂修的各个方面。凡例从本质属性看是由家谱的纂修者们制定出来以便更好的指导家谱纂...
· 家谱怎么保存,得以传承千年,流芳百世!!!!!
“家谱”怎么修,如何传承至今??↓↓↓今天来说个明白,说个透↓↓↓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查谱:在寻求家谱时,需要提供哪些详细信息?族谱网——专业查谱平台(点击即可查谱)确定祖籍:根据族人及长辈的讲诉,确定自己的祖籍是哪里,这就大大缩小了寻找的范围,也可参考祖父久居之地。确定堂号:因古代同姓赵氏族人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赵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一处或相近数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这一支族人的共同徽号。有的堂号是总堂号,有的是分堂号,各自的堂号取名时就带有各自家族的特殊含义。确定堂号也是寻找家谱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还有郡望等信息。确定字辈...
· 家谱保存:家谱修好后用什么保存,装家谱盒子有哪些?
家谱记载了家族的世代繁衍及人物事迹,对子孙后代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包含着一个家族的精神内核,对一个姓氏家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族谱的编修一般为30年以上,因此族谱的保存也至关重要,那装族谱的盒子有哪些你知道吗?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绫绢谱盒绫绢谱盒多用密度模板、灰纸板,封面多用蓝色或黄色绫绢(图案常用梅花或小圆龙),内衬硬质泡沫和丝绸布。绫绢谱盒的特点是豪华大气,古朴典雅。绫绢谱盒比较便携且外形美观,因此适合内容比较少的族谱。图源网络2、纸质谱盒封面多用胶化纸、精品纸、彩印纸,封面可烫金、烫银。硬壳精装家谱常用此纸质家谱。纸质谱盒也算是便携性比较高的,但是它储存起来可能要比较注意防水。图源网络3、绫绢函套封面多用蓝色或黄色绫绢(图案常用梅花或小圆龙),古式线装家谱常用此函套盒。绫绢函套的特点是高端大气,比较适合大家族的族谱。4、木质谱盒木料多用香樟木、硬木、普通木板等。香樟木可以驱...
· 古人是怎样保存家谱的?
历史上,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装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验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以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入祠。这类规定,在不少姓氏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正因为古人对家谱如此的重视,让家谱在中国文化史的传...
· 编修新家谱之后,旧的家谱应该如何处理?
编修族谱是家族的传统,修撰族谱的时间一般是三十年为一个交替。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能够将家族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年轻一辈已经成长,老一辈尚在,能够更加清楚地将家族的变化记录在册。编修家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旧的家谱应该如何处理,跟着小谱来看一看吧。在古代,只要有了新的家谱,旧的家谱一律都要销毁,这是古代的传统,一般销毁的方式是烧毁。古人选择处理掉旧家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若是家中同时存有新旧两本家族,则可能因内容的差别混淆认知;第二,古代的家谱并不是完全真实可靠,明清时期有专门为人作假族谱的“谱匠”,销毁旧家谱可以隐去和修改老谱中不想让后人知晓的事情。图源网络虽然古代对旧谱的处理方式有其一定的目的,但是家谱有关的认知是不断在进步的,对旧家谱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也与古代大有不用。家谱不仅对家族意义重大,放眼长远的历史、文化发展,家谱也潜藏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现在的旧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