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
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民间智慧:什么是族谱?现供职于佛山市图书馆特藏部的梁燕,专门从事族谱的收集整理工
民间智慧:什么是族谱?
![族谱网——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8/17165634p20p.jpg)
现供职于佛山市图书馆特藏部的梁燕,专门从事族谱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与族谱打交道长达十多年的过程中,佛山族谱谱系图已经深深刻进了她心里,期间无数乡亲从她这里寻摸到了家族的脉络和族人分支的迁移方向。
她与族谱的结缘早在1998年,那时梁燕刚调入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应读者的要求开始寻找族谱。
2004年前后,随着佛山经济发展,游客增多,前来寻亲的海内外人士也多了起来。为此,图书馆越发重视这项工作,将此上升为地方文献室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
收集族谱是一件辛苦费力的事。
涉及佛山沙堤周氏的《广州周氏族谱》是梁燕花费时间最长收集到的族谱,整整用了十年。这十年间,她常与修谱人交谈沟通,登门拜访,帮忙收集资料,以诚意与耐心将他们打动。到了最后,大家以朋友相称,捐赠族谱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看着200多本一套的《周氏族谱》入库,梁燕感慨良多,“收集族谱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件事,努力总是能得到回报。”
在到处寻访、走街串巷的族谱收集工作中,梁燕也见识了民间人士为保存族谱而迸发的集体智慧。
虽然佛山大部分族谱都在文革时期被“破四旧”了,但是依然有部分得以留存。高明杜氏曾将40多本族谱藏于山洞,每年拜山时节,家族全体就来到山洞前祭拜,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将其挖掘出来。
清泰村杜族族长杜相枝和记载了“杜氏”一族800多年发展历史的《杜氏族谱》
近年来,陆续有陆氏、蔡氏、植氏、禤氏、霍氏、林氏等族人将族谱捐赠给佛山市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已收集有近120个姓氏约800种族谱,最古老的族谱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面对这样的收获,族谱收集者感受到的是一份份信任与嘱托。
梁燕说,族谱是一个村落的根,也是一个姓氏的根,后人想要知道自己的根系,只能从族谱中寻找。“每一本族谱在我眼里都是珍贵的,只有年代之分,没有价值高低之别。”
文化密码
在今天看来,族谱的历史文化价值穿越了时空,依然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族谱多记载了“祠规”、“家法”,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些“规”与“法”早已移风易俗,但是其中“尊祖敬宗”的传统民俗、“明世序、记行事”的观念,依然有继承的价值。
比如三水的《蔡氏族谱》中就记载有“老人捧银”、“老人食咸榄”和“入族成人”等民风民俗。
据载,“老人捧银”是一种当地独有的敬老乡规——年届九十以上者于每年年初一到大宗祠,以长衫衣襟尽量捧满银毫兜走。
此外,很多族谱还可以查到如端阳竞渡、中秋舞狮、春秋二祭等民俗活动,这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市方志办副主任黄国扬表示,从事族谱收集整理工作意义重大,因为族谱具有寻根问祖、保留历史、传承文化、凝聚血亲、教化子孙等积极作用。虽然在建国后一段时间内,修谱之事被禁止,但是因政治不断开明、两岸关系缓和、学术研究价值凸显等因素,修谱之风重启。
族谱既是姓氏的生命史,记录了本氏族起源、发展的过程,也是地方史的补充,是一座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佛科院中文系教授陈恩维而言,族谱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
他主持编写《佛山本土廉洁文化读本》一书时,就从族谱中收录了不少告诫家族子弟遵规守法的家训家规,其中包括《庞氏族谱》、《霍氏族谱》告诫后人勿贪婪勿妄为的内容,以及《陈氏族谱》戒子歌等生动案例。
《梁氏家谱》中有关梁焯的记载
![族谱网——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8/17165711zqaf.jpg)
佛山祖庙西墙外院落中,一座精巧的明代牌坊常令游人驻足。 因石质龙凤板正面刻有“褒宠”二字,人称“褒宠牌坊”。龙凤板的背面还刻有明代正德十六年皇帝嘉奖令。受皇帝“褒宠”的人叫梁焯,明成化十九年生于南海县 佛山镇冈头村(今石角村)。历任官吏部候补;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正德十六年晋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从五品),嘉靖七年(1528)卒于佛山, 葬于南海官窑大象岗。《梁氏家谱》中有梁焯的详细生平记载
现今传承
佛山的修谱之风有很好的势头,这是黄国扬经年观察下来得出的结论。“旧谱编新,基层也有热情,这与佛山经济发达、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市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单位大都有涉及族谱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地方志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族谱收集整理是方志办地情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两年间,方志办克服了人手少、工作多等困难,足迹踏遍五区,深入个别镇村调研,走访村民,收获不小。
2014年,市方志办就出版了29册36个姓氏60多种族谱,2015年3月底又出版了第二批族谱,共15册11个姓氏13种族谱。此举也得到了省方志馆负责人的肯定:“佛山提供给我们的族谱印本是地级市中规模最大的。”
民间人士也在积极开展族谱收藏,成为政府机构的有益补充。
佛山有一位“族谱痴”钟先生,三十年前开始收集族谱,目前收藏有130多个姓氏3000多本族谱,可谓佛山民间族谱收藏界的“大佬”。
钟先生收藏的族谱
走进他家专门储存族谱的房间,可以看到3个高约2米的铁质大柜子把房间的两面墙都占满了。
在他眼中,族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能够规范人伦,是对法律的一种重要补充。而在当代,族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进行展示,让人们得以重温先祖的优秀传统。“正史的记录是有限的,而族谱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也更为生动。”
今日佛山修谱之风也盛,各村各家族往往自发修谱,比如石湾塘头的梁氏族谱就收录了海内外宗亲的信息,这样密切的宗族联系,在整合社区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将修谱传统完好地传承下去。
![族谱网——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8/17165746d6cf.jpg)
其实,佛山的族谱传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例如编修族谱者普遍为50~70岁的中老年人,但在禅城塘头村,就有年轻人加入了修谱队伍。
再比如佛山族谱开始出现女性族人的姓名,这在旧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时代特点,也说明族谱的延续将有新的生命力。
这一特点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家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美国犹他州家谱博物馆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家谱图书馆,收集有3亿多姓氏家谱。在美国,不少家谱就是父系母系家族关系均有收录,所以其家谱网络更庞大,延续力也更强。
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博物馆
新时代背景下,族谱传统的保留与传承,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也关系到传统文化的承载与地方历史的研究。
![族谱网——解密佛山文化密码:探寻族谱谱系助力宗族寻亲](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8/17165848mky3.jpg)
有专家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史和方志得到了普遍和有效的利用,而家谱由于私密性和印数稀少,尚存在着有待开发的广阔空间。可以预测,未来若干年内,家谱或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另一热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助力宗族寻亲:老人完成《陈氏家谱》的续写
![](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7/21095123xx3f.gif)
近日,长期居住在上海的福州陈氏后人,78岁的陈钟华老人,亲自完成的《陈氏家谱》终于完成印刷成册,“将218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了”。这个喜事,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喜事,更是一个家族的喜事。一部家谱对于老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他又为何那么执著,让我们一起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堂兄说,再不写家谱,家族历史都被遗忘了说起写家谱的初衷,陈钟华老人说,这个得从他的一个堂兄说起。陈钟华老人解放前就随家人去了上海。而曾经跟他一起念书的一个堂兄,在1948年时去了台湾。这位堂兄在1993年的时候回福州寻亲,一别45年,这位堂兄很感慨,很想了解自家族系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情况,于是就向陈钟华老人提出写个陈氏家谱的建议。但是当时陈钟华还是教育学院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做这个事。直至2013年,这位堂兄的姐姐(年近90岁)病危,堂兄又回来了。这次,堂兄又一次向陈钟华老人提起写家谱这件事情,堂兄说,再没有人写陈氏家谱,这个家族的历史...
· 让爱回家,万家团圆!共同助力寻亲寻根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9/27/41eb8880-b607-4e77-9dc2-e8a98a346e74.jpg)
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在某个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大树,每一个映象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寻根寻亲的过程,也是一场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的家国情怀。亲人离散、骨肉分离,宗族难聚、族人难寻。一次次找寻未果,一次次痛苦煎熬。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平凡大众,没有平台,没有流量,只靠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和微不足道的朋友圈展示,找一个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为此,族谱网特意推出寻亲寻根活动,为广大有寻根寻亲需求的人群提供平台,增加分享和转发,为每一个寻亲寻根的人助力。我们有200,000+册族谱,2,000,000,000+条人丁档案数据库,500多万在线用户,帮助高效寻亲寻根。在这里,可以录入您的寻亲寻根信息,长期在平台;可以跟有相同需求的人评论互助,一...
· 滕氏家族谱系
谈滕氏家族谱系的血缘与价值我国有56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滕姓是黄帝的后代。据考察,天下滕姓出于滕州,山东省滕州境内遗址和《滕县志》的记载。滕州历史悠久,7200年前东夷部落的北辛先民生活在这里。滕州境内有“北辛文化”遗址。滕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4000年前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皇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记载了皇帝之子十四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就是滕姓。3000年前滕州是商代氏族的摇篮。史载商朝氏族契的母亲简狄蚕玄鸟卵而生契。《诗经》中“天命玄鸟而生商”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到公元11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子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于滕而建立滕国,这就是东周滕国。错叔绣成为滕国的第一代国君滕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很有名的。国虽小而国富民强,与诸侯国交往甚好称为善国。在那诸侯攻伐争霸的混乱中存在了六百余年,传三十世,可谓奇迹。战国末期,滕国灭亡,由于朝代更换政局的...
· 跨海寻亲合修族谱
“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谢清源说。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
· 跨海寻亲合修族谱
“坐落于福建泉州晋江澄江海滨的谢家祖厝正对着大海,遥望着台湾岛,盼望着子孙后代常回家看看。”面对台下数百位前来参与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的两岸人士,谢清源乐于分享闽台两地澄江谢氏宗亲近300年3次合修族谱的故事。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25日在台湾新北市举行,来自两岸近80个姓氏的宗亲代表约500人会聚一堂,再续“两岸一家亲”情谊。谢清源出生于1980年。谢清源的父亲谢必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家族历史,在2008年将“接力棒”交到他手上。“在两岸关系最好的几年里,我多次跨越海峡,在两岸热心人士帮助下,终于在台湾找到了亲人,实现闽台澄江谢氏宗亲第三次合修族谱。”谢清源说。晋江澄江谢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历史上闽台宗亲曾三次合修族谱,头两次分别是在1725年和1874年。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两岸澄江谢氏宗亲渐渐失去联系。谢清源的曾祖父曾要求后代,一定要找寻在台湾...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